1.同样值5000元 电脑能用10年而手机却仅能用2年?

2.苹果的MAC系统与Windows有什么不同(尽量详细些)谢谢!

3.电脑老是突然死机怎么办?

4.苹果手机系统升级用手机本身和用电脑升级有什么区别

5.当年的Windows 手机系统,为何不如安卓系统受欢迎?

电脑系统没有手机稳定_电脑系统没有手机稳定怎么办

安卓系统的手机还不能代替电脑,电脑使用的是windows操作系统,两者区别如下:

一、指代不同

1、安卓系统:是一种基于Linux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

2、windows系统:是美国微软公司研发的一套操作系统,也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操作系统。

二、功能不同

1、安卓系统:系统架构和其操作系统一样,采用了分层的架构。从架构图看,Android分为四个层,从高层到低层分别是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系统运行库层和Linux内核层。

2、windows系统:由开发操作系统的微软公司控制接口和设计,公开标准,因此,有大量商业公司在该操作系统上开发商业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的大量应用软件为客户提供了方便。

三、特点不同

1、安卓系统:Android平台首先就是其开放性,开发的平台允许任何移动终端厂商加入到Android联盟中来。显著的开放性可以使其拥有更多的开发者,随着用户和应用的日益丰富,一个崭新的平台也将很快走向成熟。

2、windows系统:硬件的良好适应性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有一个重要特点。Windows操作系统支持多种硬件平台对于硬件生产厂商宽泛、自由的开发环境,激励了这些硬件公司选择与Windows操作系统相匹配,硬件技术的提升,也为操作系统功能拓展提供了支撑。

百度百科-Android

百度百科-Windows操作系统

同样值5000元 电脑能用10年而手机却仅能用2年?

前面的回答没有讲透,甚至有错误,所以我来补充一发。回答的过程中,难免有专业术语,我会尽力用类比的方式软化,并加入生活场景以便易于理解。下面正式开车。

先讲什么是超线程技术。

超线程(Hyper-Threading,简称HT)技术最早是英特尔提出并应用,它的原理是这样的:在单个核心处理单元中集成两个逻辑处理单元,从而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处理两个分别进行整数核浮点运算的线程, 模拟 双内核运作。

一个拥有超线程技术的CPU,可以模拟成2个CPU。

打个比方,如果一个核心处理单元(CPU内核)相当于生产车间,那么逻辑处理单元就相当于生产线上的工人。过去的CPU是一个核心处理单元集成一个逻辑处理单元,相当于一个生产车间配一组工人,每个工人都工作在最大负荷下。运用超线程技术的CPU,则相当于一个生产车间配两组工人,人手增加一倍。

超线程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程序的一个进程可以分成多个线程,超线程技术可以在单位时间内,让两个逻辑处理单元同时处理两个线程,一个进行密集运算,一个处理输入输出、人机交互等,行话叫“并发异步执行”。没有运用超线程技术的CPU一次只能处理一个线程,先处理密集运算,再处理输入输出、人机交互,让线程排队等待,行话叫“线程堵塞”。

我们假设一个程序可分为两个进程ABCD和EFGH,CPU无超线程技术时,需要先执行完ABCD,再执行EFGH,共耗费8个时间单位。CPU有超线程技术的话,一个逻辑单元执行ABCD,同时,另一个逻辑单元执行EFGH,共耗时4个时间单位,这样就节省了一半的时间。

可以看出,超线程技术可以省一半的程序执行时间。

这种线程处理上的效率差别可以打个比方,组装电视可以简单分成运料、装配两个大的步骤,有两组工人的车间 (有超线程技术的 CPU内核),可以让一组工人运料,另一组工人装配,单位时间内完成两个步骤;只有一组工人的车间(没有超线程技术的CPU内核),只能让工人先运料,运完料再装配,单位时间内只能完成一个步骤。

说完什么是超线程以及超线程的优缺点后,接着回答题主的问题:手机CPU为什么不采用超线程技术?

因为手机的APP绝大多数都不是复杂应用,根本用不到超线程技术。更重要的是,超线程技术采用的是两个逻辑单元,可以理解成是两个“软核”CPU,和多核CPU这种通过硬核提升程序执行效率的设计理念相比,优势并不突出。

此外,手机CPU设计满足的是在减少能耗的前提下提升性能的需求,因此“大核+小核”的多核模式比超线程技术更适合。

结果就是,满足重度应用的高性能电脑CPU会采用超线程技术,而满足轻度应用的手机采用能效比更出色的多核设计。

超线程技术 是指,对于单一处理器核心来说来说,虽然也可以每秒钟处理成千上万条指令,但是在某一时刻,只能够对一条指令进行处理,也就是单线程。超线程技术能够把一个物理处理器在软件层变成两个逻辑处理器,可以使处理器在某一时刻,同步并行处理更多指令和数据,也就是超出数量(2)的线程数。当然了实际效能不可实现双倍提升,毕竟物理核心只有一个。这就是逻辑多核与物理多核的区别。

可以这样说,超线程是一种可以将CPU内部暂时闲置处理资源充分“调动”起来的技术。这项技术主要作用在intel和AMD的处理器当中, 在不大幅增加芯片面积的基础上对于提高处理器的多线程性能有明显作用。

然而,使用多线程技术的处理器需要在微架构上进行设计,手机CPU的ARM架构在设计上就不考虑超线程,而是使用增加物理核心,每个核心有独立的流水线,独立的缓存。这种方法有利于降低功耗,虽然会导致面积增大, 但对于手机CPU来说,能耗比相比于性价比更重要 。这是取舍问题,超线程技术并不是什么能大幅度提升性能的技术,就好比一个双核四线程的CPU和一个四核四线程的CPU,哪个效率更高不用赘述了。如果单纯为了提升手机CPU的多线程性能,超线程技术恐怕会水土不服。

当然 ,手机上的CPU也不是没有用过超线程技术。像几年前的 联想k900,摩托罗拉MT788 都采用了intel的Atom处理器,双核四线程。

只是由于android应用对X86的架构兼容性很差,intel慢慢退出了手机SOC的市场。而最近中国国内的展讯,和intel有很多合作,我记得17年展讯在发布会上也说了,展讯以后会推出自主研发的手机CPU架构,带有超线程技术。估计技术也是来自于intel授权。以后能否见到带有超线程技术的手机CPU,就看展讯的计划顺不顺利了。

CPU的超线程技术可以大幅度提升CPU的多核性能,尽管本身占用的晶体管数量比纯粹的物理核心少得多,但是超线程技术的开启也需要消耗不少额外的晶体管和功耗的,像电脑CPU,没有超线程技术的i7-9700功耗发热就比i9-9900少得多。

因此对于目前的手机CPU来说,8核心已经完全够用了,不管是几个高性能核心与几个低功耗核心结合,都可以在性能与功耗之间取得平衡,如果再加上超线程技术的话,那么手机CPU将达到16个线程,这样势必会带来功耗发热的大幅度提升,而对于手机这样的产品来说显然并不需要这么强的性能。

另外就是目前的手机APP大部分还没有对多核心CPU进行优化,因为多核优化本身就是很复杂的工作,所以这几年手机CPU发展到8核心之后已经减缓了发展速度,说明手机CPU目前还不需要超线程技术,毕竟功耗和续航往往更重要,手机本身也不是电脑那样的生产力工具,所以对性能的需求也不迫切。

Intel在2002年推出了超线程(Hyper-Threading)技术,这一技术可以把一个实体核心的Intel处理器划分为 两个逻辑核心 ,从而便可以在单位时间内 同时处理两个线程 ,以达到 模拟双核心运作的目的 。或者说,超线程是一项能够 将处理器的闲置资源充分利用的技术 。

目前并不是所有的Intel处理器都支持该项技术,支持超线程的处理器会在包装盒上有所标注。

虽然采用超线程技术能同时执行两个线程,但它并不象两个真正的CPU那样,每个CPU都具有独立的资源。当两个线程都同时需要某一个资源时,其中一个要暂时停止,并让出资源,直到这些资源闲置后才能继续。因此超线程的性能并不等于两颗CPU的性能。

当运行单线程运用软件时,超线程技术甚至会降低系统性能,尤其在多线程操作系统运行 单线程软件时 容易出现此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 含有超线程技术的CPU需要芯片组、软件支持,才能比较理想的发挥该项技术的优势。如果单单是CPU支持超线程技术而没有芯片组、软件进行协同作战的话,超线程技术也就是一句空话而已。

开心的告诉你,有的哦。

手机的cpu有超线程,都是英特尔专门为平板电脑和手机设计的的ATOM系列芯片。 比如z2580的z25x0系,z35x0系,而使用z2580的联想k900、中兴975和华硕Zenphone都是有超线程的手机。

超线程技术是Intel的专利,别的厂商要用的话,肯定要给专利费。

目前主流的手机CPU厂商高通和联发科都是采用胶水核的方式设计芯片,就是拿多达八个芯片粘贴在一起构成一个CPU,这八个芯片里有功耗低、性能差的,有功耗高、性能好的,这样如果手机运行的任务多了就开一个或者多个高性能核,防止手机卡,如果手机运行的任务少了就开低性能核以省电。

这样不就挺好的么?

这样也可以达到多线程的目的,而且是物理层面实现的,各个核心独享内存的哦,从这一点上讲比超线程要更有效率,当然也更费物料。

在CPU的设计上有很多权衡和考虑,超线程是电脑的专利,手机上就有些水土不服啦~

就这些喽,希望能够解答楼主的疑问~

咱们以最通俗的语言来理解这个问题。

1、手机CPU其实也曾有支持过超线程的,那是英特尔的ATOM处理器,在联想、华为手机也都有用过,这是x86架构的处理器,反正后来英特尔停止开发了它的手机CPU。而现在手机CPU基本上都是ARM架构的。

2、超线程是英特尔的专利,也是x86上的专利,ARM处理器就算真的能做到支持超线程,也还要先问问英特尔给不给。

3、超线程的学名是Simulate MultiThreading(同步多线程技术),英特尔先后为CPU引入了超标量、超流水线、乱序运行等资源,这些资源常常处于闲置状态,所以才有了超线程这个技术,就是为了更好的利用CPU的空闲资源,让这些闲置资源可运行另一个线程,在操作系统看来,它就是另一颗CPU。

4、如果你懂了超线程的存在意义,就一定明白,它之所以存在,是因为CPU单核的性能过强,才有闲置的资源可利用。

5、手机上ARM架构的CPU和x86架构的桌面CPU,从性能上相比,那就如萤虫之光与日月之光,亦即手机CPU的性能其实是比较弱的,这没有多余的资源来提供给超线程。

6、超线程技术需要新的晶体管来支持,对于手机来说,能耗比是最重要的,另外,还需要系统的支持,这一切都还没有准备好。

7、未来可期,或许等哪一天,各方条件成熟了,ARM处理器就真的能支持SMT了。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手机处理器与桌面处理器是完全不同的,目前的桌面处理器都是AMD与Intel的天下,而手机处理器则是ARM的天下,而且从设计上来说, 嵌入式处理器和桌面处理器没有可比性,桌面级要求的是性能高,散热与稳定性可以用散热器搞定,风冷搞不定还有水冷,而ARM则必须要求稳定性好能耗低,没办法外接散热器来解决,ARM处理器连单核性能都不足,只能基于简单指令集操作,更何况用超线程提高资源利用率,何况功耗与散热上也搞不定。

另外超线程的操作是需要硬件和操作系统紧密结合来支持的,手机的操作系统现在就是安卓与IOS,都没有针对英特尔的CPU架构进行优化,在操作系统上也是先天不足的,没法搞定处理器的超线程操作。

因为电脑CPU是复杂指令计算机系统。手机CPU是精简指令计算机系统。

复杂指令计CPU是使用多条指令完成一个功能。精简指令计CPU是使用一条指令完成一个功能。复杂指令CPU就可以把完成一个功能的多条指令拆分开给多个核心同时运行,而超线程技术就是让一个核心可以运行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指令,指令运行效率更高。

精简指令CPU一个指令就可以完成一个功能,指令效率很高,无法让一个核心同时运行两条指令,。所以精简指令CPU是没有超线程这个功能的。

CPU现阶段的设计复杂指令和精简指令都在相互借鉴对方的优势缩小自己的劣势。未来精简指令CPU肯定会出现超线程技术,那个时候可能就是复杂指令和精简指令融合在一起的CPU了。

谁说没有的?Inter Ztom处理器就有超线程技术,比如:摩托罗拉MT788 Z2480单核双线程;联想K900 Z2580双核四线程等。只是Inter系列的移动处理器太小众,用的少而已,但不能说没有。

超线程带来的功耗发热也是个问题,现在手机不用超线程发热都是问题了,再用超线程,我估计手机得烧了!而且超线程是让处理器没有闲置空间不停工作,手机发热严重,手机处理器要做到最佳功耗,电池也就那么大点,超线程会加大手机功耗,待机时间变短,不如一个处理器核心配一个任务处理起来游刃有余,还有超线程技术要建立在处理器单核心性能强劲的情况下使用,如果本身核心不够强劲,使用超线程反而会拖累手机性能!

简单说电脑CPU用复杂指令集,流水线很长,某些运算只占用部分流水线,用不了全部多集流水线,流水线的某几级会闲置,有了超线程可以把闲置流水线资源虚拟出一个新的数据入口,手机CPU用精简指令集,本身流水线就很短,很少有闲置流水线资源,即使利用出来闲置流水线,级数太短也干不了活

苹果的MAC系统与Windows有什么不同(尽量详细些)谢谢!

换句话说,这个时代,用5000元买个手机和花5000元配个电脑,对于用户而言并没有感到很惊讶。可近日,有个杠精朋友(特殊技能:无中生友)却非要杠上一杠,不服的问到,同样花5000元,为啥我的电脑能用小10年而新买的智能手机却扛不过2年?

为啥手机用2年而电脑却能用10年

针对杠精的拷问,笔者还真的简单搜寻和总结了二者之间寿命相差甚远的背后原因,以及一些思索,希望杠精朋友(说的不就是自己吗)看到以后,不再“杠精”了。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需要时间沉淀,才能从混沌走向成熟。电脑行业是这样,手机产业也将如此。

先说说电脑行业,在技术上,从二战后全球第一台计算机问世,到如今,电脑硬件行业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从当初一台计算机需要整个机房才能容纳下的初级阶段,到如今方寸之地便可容纳多台电脑同时办公的成熟阶段;在这个发展路径上,一代又一代的技术更新,从电子管到晶体管,从电子材料学到仿生生物学,从几百纳米的电子制程到如今7nm的演变,时间积累带来的技术更新使得电脑硬件产业成熟稳定。

技术发展

从生态角度,经过50余年的分分合合,电脑硬件产业从软件到硬件,从开发到制造,甚至于全球市场的分工,几乎已经被几大厂商完全把控,各种电子硬件协会、性能标准、协议规范,都形成了国际通用的定式和门槛,使得所有的电脑硬件产品都能根据标准和规范进行加工和生产,全球统一的标准或许使得部分产品和产业失去了活力,可随之而来的稳定性和通用性,却大大加速了硬件的普及和大规模应用。

软件生态更需要繁荣和稳定

得益于技术和生态的稳定和繁荣,电脑硬件的稳定性和普及性才有了生存的土壤,使得电脑硬件在使用寿命上有了显著的提升。

智能手机

至于智能手机产业,从2007年苹果乔布斯发布的首款iPhone,开启智能手机行业大门开始,到2019年不过12个年头,想要构建一个稳定和繁荣的产业环境,十几年的时间积累远远不够的。即使是智能手机产业几乎是一日千里般的狂奔,也无法替代时间的力量。

产业生态

即使是在技术上,已经呈现出了接近甚至打破PC产业部分领域的性能,可在产业生态角度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硬件不统一,软件开发不规范,厂商的系统生态、多种协议标准等需要统一和规范的东西,即便在手机产业内部,采用相同手机配置,使用寿命和应用体验都会呈现出各种差异;更遑论说,和电脑硬件的寿命进行比对了。

在产品自身上看,电子产业有个产业特性,集成度越高,电磁干扰越强,散热性能越差,相对而言产品寿命越短。

智能手机作为目前集成度最高的电子产品之一,数寸大小的区间内,需要集成各种重要芯片包括射频芯片、射频功放芯片、处理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存储芯片、触摸屏控制芯片等,每个芯片的制程和发热需要进行控制,以减少相互之间的电磁干扰;除了芯片,还有内存颗粒、运存、电池以及配套管理组件。

手机内部

最终这些组件需要集成在一整块PCB电路板上,这种高度集成的特性决定了手机产品的电磁干扰和散热,在一定程度上必将影响手机寿命。

至于在DIY电脑上,基本原理和手机类似,都需要将硬件集成到主板上,可相较于手机数寸大小,电脑主板的尺寸大大方便和避免了硬件之间的电磁干扰,外加主要的电脑硬件都会附带形式不同的散热套件,使得散热问题不再成为影响寿命的关键。

电脑内部

除此之外,基于软件生态的不完备,各大应用的开发没有统一标准,使得手机硬件的性能很难跟上应用开发和升级的速度;电脑行业的软件,则是基于微软或苹果的统一协调下,硬件适配的难度大大降低,开发者可以更加从容进行软件开发和升级换代。

在应用场景上,5000元价位的电脑更多被当做办公或是 机型,主要的应用场景定位于办公、家庭生活或是 影音,至多成为部分入门 游戏 的推荐配置。

也就是说,这个价位的电脑在应用场景上更多的是,单一的轻负载应用,不会存在持续的、高强度的疯狂运算或是 游戏 。

电脑轻负载应用

而5000元价位的手机,几乎是国内旗舰机的标杆了。它的应用场景几乎攘括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 、移动办公、拍照记录、出行、沟通、社交以及 游戏 等诸多场景,而这些场景的突出特点便是高频,需要多次频繁的调动核心CPU进行处理和适配,甚至部分场景,例如 游戏 更是存在重负载的场景需求。

手机高频需求

日常的高频和偶然的重负载,必然会影响手机硬件的寿命,其中电池的损耗就是明显佐证,至于长久使用后出现的内部延迟和卡顿,更是手机寿命开始下降的早期讯号了。

因而,基于应用场景的差异性,手机寿命也很难比肩电脑硬件的水准。

同样值5000块,消费者对于手机和电脑的认知可能不完全相同,这也是影响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5000块的台式机,消费者更多的会将其认为是家居环境中重要的家电产品,对于电脑硬件的使用和维护可能更加贴心和长久,其预期寿命也会成倍的延长。

电脑是家电

至于5000块的手机,可能刚入手之时,会将其当做极为重要的单品,无论是贴膜也好,加壳也罢,始终还是相当呵护的;可当手机逐渐成为手头工具之时,这种维护和呵护却会慢慢退却,毕竟在消费者心中,无论多么昂贵的手机,它始终只是个 和社交的工具。

手机是工具

消费认知的差异,使得用户在日常对于二者的维护程度不是一个量级;在产品磨损上,自然会天差地别。长久如此,二者寿命的差异性也就凸显出来了。

同样5000块,电脑寿命确实会比手机寿命长,至于是否真的有5倍的差距,笔者没有答案;杠精朋友,是否是口嗨,笔者不愿进行拷正和细究了。

作为两个时代的弄潮儿,电脑和手机确实有着许多类似的发展轨迹,可单凭借着使用寿命进行简单评价,这不仅仅是杠,更是无知和愚蠢,你们觉得呢?

(7219616)

电脑老是突然死机怎么办?

苹果的MAC系统与Windows有什么不同(尽量详细些)谢谢!

苹果公司Mac电脑销量的增长势头一直明显快于个人电脑的整体销售势头,很多新使用者都是使用Windows电脑多年后改用Mac的。

尽管Windows与Mac的使用者介面大体相似,但两者的确在日常使用上存在细微差别,转换作业系统的使用者可能需要一定的学习过程。而且,由于Mac使用者比Windows使用者要少的多,因此和从Mac转到Windows的使用者相比,从Windows转用Mac的使用者可能不太容易从朋友或同事那里获得相关帮助。

因此,我下面简单介绍一下Windows XP与苹果Mac OS X Leopard作业系统在日常使用方面几个最常见的区别。大多数改用Mac的使用者可能都是从Windows XP转到Leopard系统。

本文并不是讨论是否该转用Mac系统,只是希望给那些已经转用系统或是打算这么做的人提供一点帮助。当然,目前所有销售的Mac电脑都可以在使用自身作业系统的同时安装Windows系统及相关程式。但本文针对的是那些打算在Mac电脑上主要使用Leopard而不是Windows作业系统的使用者。

选单栏:在Windows系统中,每个程式通常都有自己的选单栏。而在Mac系统中,只在萤幕上方设定了一个选单栏,用于当前处于启用状态的程式;如果程式切换了,选单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工作列:在Mac系统中,与Windows XP工作列相对应的是Dock。Windows工作列显示各种开启视窗的图示,与此不同的是,Mac Dock基本上只显示你最常使用的程式的图示。如果想将程式新增到Dock中,你只需把图示拖进去。同样地,移除该程式也只需要将图示拖出Dock,它就会在一阵动画烟雾中消失。

开始选单:Mac作业系统上没有开始选单。这个功能被分散到Dock以及萤幕左上角的Apple选单中。

控制面板:在Mac作业系统中,相对应Windows控制面板的功能叫System Preferences;你可以从Dock或Apple选单中启动这一功能。

快捷键:常见的Windows快捷指令,例如按Ctrl+S进行储存、Ctrl+P进行列印以及其他快捷指令,都同样可以在Mac键盘上实现。但是,和Windows使用Control键不同,Mac键盘使用的是Command键;该按键上有一个三叶草标志或苹果标识。因此,在Mac电脑上,按Command+S进行储存。

退出程式:在Windows作业系统中,你可以点选当前视窗右上角的红色X框来退出程式。但在Mac系统中,如果你点选相应的按键──左上角的红色X圆框──你只是关闭了视窗,而没有退出程式。如果要退出程式,你必须在最左边的选单栏中选择Quit指令,或者按Command+Q键。

最大化视窗:当你在Windows XP系统中点选蓝色的最大化按钮时,当前视窗会占据整个萤幕。在Leopard系统中,相对应的按钮是左上角的绿色圆圈;点选这个按钮可以将小视窗放大到根据内容优化的最佳尺寸,但不一定是全屏。

切换程式:在Windows XP系统中,在执行程式之间切换的常用方法是按Alt+Tab键。电脑会显示每个执行程式的图示,你可以在其中进行切换。在Mac系统中,你可以使用Command+Tab键完成相同的指令。Mac系统还有一个叫做Expose的绝妙功能,它能够以缩影的方式一次显示所有开启的视窗,你可以进行浏览。使用者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启用Expose,但最常用的方式是按F9键或者专用的Expose键,这取决于你的Mac款式。

右键:与人们的普遍看法相反,Mac也有和Windows一样的右键选单功能。目前大多数台式Mac电脑的滑鼠都能进行右键操作,而且你可以在任何当前的Mac电脑上使用几乎所有的两键USB滑鼠。如果你使用的是Mac笔记本,其触控板下面只有一个按钮,你可以在点选这个按钮的同时按下Control键,或者在点选该按钮的时候将两个手指放在触控板上,同样可以实现右键的功能。我喜欢后面一种方法,但是必须事先通过System Preferences进行设定。

萤幕:在Mac系统中,桌面与屏保是通过System Preference中的Desk & Screen Saver进行设定的。萤幕解析度在Displays System Preference中进行设定。而在Windows XP系统中,所有这些设定都包括在控制面板中的显示功能中。

希望可以帮助你,

苹果的Mac和pc机有什么不同吗?

苹果机采用的Power PC晶片是RISC(精简指令集)晶片,而PC机采用的多为CISC(复杂指令集)晶片。Power PC是通过多管线操控配合超标量指令集来执行的,而CISC晶片则是采用单执行绪方式来执行的。

CPU

MAC专用的CPU包括Power PC G3和Power PC G4,它们是由IBM、Motorola等几家大公司联合为苹果电脑设计制造的,尤其是Power PC G4,还可以进行128位运算。它采用0.18微米工艺和铜连线工艺,483针脚的陶瓷CBGA封装,核心集成了3300万个电晶体,工作 电压1.8V,而且不用风扇散热就可以稳定工作。Power MAC G4中没有安装CPU散热风扇,只有一个造型独特的散热片,这样就可以减少机器执行的噪音,同时也说明Power PC具有奔腾和雷鸟不可比拟的优势。由于它是128位运算,速度令目前那些32位CPU望尘莫及。在执行图形软体时,MAC的速度可以成倍提高。例如Photoshop 5.5为发挥Power MAC G4的速度潜能,专门设计了一个程式,可以使整体速度提高2倍多,而某些特效渲染的效能更是提高了10倍。因而,苹果电脑在人们心中一向是图形影象专业应用的代名词,它所具备的浮点运算能力远远超过了普通PC。

主机板

苹果电脑采用的主机板分为低端和高阶两种,它们都带有三条64位33MHz PCI插槽,两个外部IEEE 1394 400Mbps FireWire埠,内建10/100 Base-T网络卡,56K Modem,4个DIMM记忆体插槽。但低端只支援最大1GB的记忆体容量而且理论频宽也只有400Mbps,而高阶则通过更高效率的记忆体控制器把这两个数字分别提高到2GB和800Mbps,并有一条133MHz AGP2×插槽和内建的一个IEEE 1391 400Mbps FireWire埠,将来可升级使用高速的FireWire硬碟。在系统汇流排方面,低端苹果机工作在100MHz的外频上,而高阶的Power MAC G4采用了133MHz的MPX汇流排架构。MPX汇流排架构的核心是PowerPC G4处理器和两块相关的整合控制晶片(Uni-N记忆体汇流排控制晶片和KeyLargo输入输出装置控制晶片),这两块晶片在整个Power MAC G4电脑中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我们熟知的PC电脑主机板的北桥晶片和南桥晶片。在133MHz的MPX汇流排架构中,Uni-N晶片主管记忆体、10/100/1000Mbps网路通讯、FireWire介面传输功能和显示卡的工作;而KeyLargo晶片则是负责储存功能、无线网路通讯功能、USB传输功能、调制解调通讯功能、音效输出功能以及电源管理功能的正常工作。

记忆体、硬碟等其他部件

MAC上的记忆体、硬碟和PC机的差不多,记忆体是PC133的SDRAM,硬碟是IBM ATA66以及ATA100。既然技术相同,那是不是PC的硬体也可以用在MAC上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在MAC上安装PC的相容硬体,但会引起故障。

显示卡方面,ATI和NIVIDA这两位竞争者,把战火从桌上型电脑蔓延到膝上型电脑,又从膝上型电脑蔓延到MAC,ATI在笔记本和MAC占有的统治地位已经开始被NVIDIA动摇了。MAC用的显示卡有ATI,也有GeForce2 MX的。在三款最新的Power MAC G4电脑中,苹果电脑采用了NVIDIA专门为苹果机定做的GeForce2 MX显示卡,不过低端466MHz Power MAC G4、iMAC和膝上型电脑现在还都在用ATI RAGE 128作为图形子系统的标准配置。MAC版本的GeForce2 MX和PC版本的GeForce2 MX相比,在技术引数上没有任何区别。但由于苹果电脑和PC采用了不同的操作平台,所以NVIDIA特别针对MAC OS的视讯特点设计了专门的驱动程式。MAC版本的GeForce2 MX和PC版本的最大差别是在显示讯号输出埠上,MAC版本的GeForce2 MX配备了两个显示讯号输出端(MAC标准的VGA15针埠和ADC显示讯号输出埠)。对于只接驳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介面的数字平板显示器,Power MAC G4还提供了DVI/ADC转换线,可以让使用者毫无困难地使用上DVI数字平板显示器。那么为什么要专门制定一个ADC显示讯号输入标准呢?这是因为苹果电脑为了保持Power MAC G4电脑使用者桌面的整洁,允许使用者通过单条ADC讯号线在显示器和主机之间传输显示讯号并为显示器供电,这样就无须为显示器单

独提供电源线和讯号线了,真可谓独具匠心。

显示器方面,苹果机也用CRT和LCD。用CRT的是MAC中的iMAC系列,其映象管主要是三菱的钻石珑;用LCD的则主要是苹果公司的Power MAC G4系列。另外,苹果公司还推出了LCD的自有品牌:Apple Studio Display,其液晶显示器有15英寸、17英寸、21英寸三款大小。

音响方面,MAC内建了由苹果与Harman Kardon公司共同设计的高效能 Odyssey 音响系统。在 Odyssey 音响系统的内部,有一组非常独特的导音器。这组导音器会像高音喇叭一样传导高频率的声音,塑造出诱人的音场深度效果。虽然这组Odyssey导音器的直径只有 34mm,但是它却同时能够发出通常只在高阶音响(或是价值不菲的隔音名车)上才听得到的低音效果。

光碟机方面,MAC用的光碟机是DVD,普通的CD-ROM已经基本被MAC淘汰了。目前,G3和G4都是CD-RW或DVD;在高阶上,苹果公司把Super Drive驱动器纳入733MHz的G4机种一起销售。Super Driver通过苹果公司提供的iDVD烧录软体,可以备份最大4.7GB的个人资料,或者通过400Mbps传输速度的FireWire介面接驳数码摄像机,下载纯净的数字视讯和音讯讯号制作具有互动功能的 DVD 影音光碟。

滑鼠方面,MAC的Apple Pro Mouse光电滑鼠是玻璃外壳,晶莹剔透,十分漂亮。但它的滑鼠是没有按键的,事实上整个Apple Pro Mouse就是一个按键,不需要用手指点选,轻轻按动整个滑鼠就行了,而且也不分左、右键。这样,在使用的时候手指不会疲劳。滑鼠是正椭圆形的,适合不同习惯的使用者使用,左、右手都可以使用。苹果机的单键滑鼠于1984年问世,是苹果机“易用”理念的核心部分。但由于缺少其他作业系统具有的“右键”功能,操作时往往要在萤幕和选单栏之间往返奔波,因而操作起来不那么方便。

网路通讯功能

MAC 集成了三种网路通讯功能:乙太网络通讯、调变解调器通讯和无线网路通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AirPort无线网路通讯功能了。AirPort 基地台内部具备一个使用RJ-11接头的56-Kbps V.90资料机,另外也有一个RJ-45接头用以连线10BASE-T Ether乙太网络。有了AirPort高速无线网路技术,你的PowerBook G4便可以在家中或办公室的任何角落上网遨游了。另外,这种传输方式有一个明显的优点:无线电波不像红外线那样,传输的两点之间必须为没有阻隔的直线;因为无线电波可以穿透固体,传送到最远达 150 米之外的地方。

作业系统

苹果公司不但生产MAC的大部分硬体,连MAC所用的作业系统都是它自行开发的,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它的作业系统。

苹果机现在的作业系统已经到了OS 10,代号为MAC OSX(X为10的罗马数字写法),这是MAC电脑诞生15年来最大的变化。新系统非常可靠,它的许多特点和服务都体现了苹果公司的理念。

另外,现在疯狂肆虐的电脑病毒几乎都是针对PC的,由于MAC的架构与PC不同,所以很少受到病毒的袭击。MAC OSX作业系统介面非常独特,突出了形象的图示和人机对话(人机对话介面就是由苹果公司最早开创的,后来才被微软的Windows所看中并在PC中广泛应用)。苹果公司能够根据自己的技术标准生产电脑、自主开发相对应的作业系统,可见它的技术和实力非同一般。打个比方,苹果公司就像是INTEL和微软的联合体,在软硬体方面“才貌双全”。

其他软体

很多软体企业都为MAC开发了专用版本,现在可供MAC使用的软体也很丰富。如微软就为MAC开发了MAC版的Office,MAC版的IE浏览器。苹果公司还推出了一个软体,通过它能够在MAC上模拟WIin98平台,执行一些针对Win98的软体,不过相容性一般,执行PC的游戏速度相对较慢。围绕在苹果机周围的软体也多为影像编辑处理专业产品,如能制作DVD 光碟的iDVD,可以把CD压缩成MAC 式的 MP3 iTunes,以及制作数字**的iMovie2等。

苹果的a8x系统和a8有什么不同

A8和A8X都是ARMA7架构下的苹果自己设计的第二代64位处理器。封装在SOC中。主要不同有两个。第一个就是A8X相比A8主频更高,iPhone6上的A8处理器是1.3GHZ,而iPadAir2上的A8X则是1.4GHZ。第二个区别则是A8X是8核心GraphicalProcess,图形处理能力比上一代A7提升2.5倍,功耗减少50%。

苹果7.1.2系统,与8.0系统,有什么不同

苹果7.1.2系统,与8.0系统,有以下不同:

1,iOS8更专注于感测器、地图以及路线规划。

2,iOS8更注重健康应用。

3,iOS8的歌曲识别特性与Siri整合在一起。

4,新增移动支付。

5,基于LTE网路的语音通话。

苹果的作业系统和WINDOWS系统相比到底有什么不同?

为不同硬体设计的作业系统。

为什么PC不能装苹果的mac系统?详细点。

PC也可以装Mac啊。就是黑苹果。具体为什么不让装,是因为当时乔布斯为了防止PC装Mac,就让安装档案检查硬体,这样就导致PC装不成Mac,不过一些高手将其安装档案破解,使其装在PC上,才有了黑苹果

苹果6.0.1系统与6.1.5有什么不同吗

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做了些细微优化…

黑苹果系统和windows系统有什么不同

由于手机所支援的网路是由硬体所确定的,无法通过破解软体或者升级软体系统让手机支援其他运营商的网路的。

苹果的CDMI和GSM版本有什么不同

中国移动:

4g:TDD-LTE、3g:TD-SCDMA、2g:GSM

中国联通:

4g:TDD-LTE/FDD-LTE、3g:WCDMA、2g:GSM

中国电信:

4g:TDD-LTE/FDD-LTE、3g:CDMA2000、2g:CDMA

对于4g而言,移动的4g网路目前覆盖较好。

对于3g而言,联通的3g网路速度最快。

大多数手机支援GSM网路,也就是联通移动2g,至于3g,4g手机,就只有对应手机运营商版本的手机才能使用。

使用者如需选择手机运营商建议根据使用地点的网路情况和套餐资费等情况选择。

存在主义与荒诞哲学有什么不同 尽量详细些

荒诞哲学发现了人生是荒谬的,没有意义的,人生的意义要靠自己去发现,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人生这本书的作者,但这本书不是说明书,因为说明书千遍一律。你想啊,假如人生的意义是成为教师,那么请问谁杀猪给教师吃?存在主义的根基之一就是“荒诞”。

苹果手机系统升级用手机本身和用电脑升级有什么区别

一,内存问题

内存有故障会导致WINDOWS系统安装中出现提示错误,即使安装完系统也会出现系统使用不稳定的情况。

二,CPU散热风扇问题

CPU高温,轻则死机蓝屏重启,重则烧CPU烧主板,所以电脑主机要经常打开清理灰尘。

三,硬盘问题

如果你怀疑自己的硬盘有问题,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硬盘检测软件来查看硬盘的使用情况和有没有坏道。

四,显卡问题

显卡出现故障也会导致死机蓝屏的状况,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先拆下显卡用橡皮或A4纸擦拭金手指,再看看电脑运行时显卡上的散热风扇转的是否正常。显卡常期高负荷运行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散热不畅会导致显卡芯片焊点脱焊接触不良花屏死机

当年的Windows 手机系统,为何不如安卓系统受欢迎?

iphoneitunes升级系统和手机直接升级系统的区别在于:手机直接升级系统,之前所下载的应用会依然存在,而通过iTunes升级系统的所有之前下载的应用都会没有了,需要重新下载。  一:iPhone通过链接iTunes升级系统的方法:  1、下载安装并打开itunes。  2、让手机进入恢复模式:  3、先长按住电源键,出现关机选项时,请滑动关机;  4、随后再按电源键开机,屏幕会出现苹果标志,不要松开电源键;  5、接着再按住主屏Home键,直到屏幕黑屏;  6、当屏幕黑屏时,请松开电源键,继续按住主屏Home键不要松开,直到电脑端的iTunes出现“检测到一个处于恢复模式的iPhone”;  7、点击恢复iphone,等待itunes下载最新固件并安装后,iphone会自动开机,完成激活就可以使用了。  二、iPhone直接升级系统的方法:  iPhone会提示更新系统,只需要在有稳定的wifi情况下,链接wifi,然后打开手机设置,找到通用,点击通用进入,找到软件更新,点击进入,然后直接找到最新版的系统,点击下载并安装即可。等待完成后系统即升级完成,(中途要保持手机有足够的电量和不能断网)。

其实对于微软来说,微软的手机操作系统失败确实给微软造成了非常大的打击,毕竟,虽然说在PC端市场,微软的操作系统是呼风唤雨,但在移动智能市场却没有抓住机会。

所以微软在前几年收购了诺基亚,以诺基亚为跳板来推广自己的windows phone,除此之外联合一众大牌手机厂商做windows phone的定制版,结合运营商渠道,做的还是有模有样的。

不过说到windows phone为什么失败,其实有很多原因,首先是因为诺基亚的产品以及品牌在世界的影响力已经远不如前。所以对于微软的移动操作系统的推广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除此之外,因为谷歌安卓的开源生态导致了安卓市场一度快速迸发。国产智能手机的发展,导致了安卓成为了主流市场,而windows phone则渐渐没落。

与此同时,虽然当年windows phone也曾经占据着不少的市场份额,不过由于整个软件运行环境,对windows phone来说,并不友好,开发者们也并不是那么喜欢去更新迭代windows phone的软件产品,这就导致了手机用户的体验是非常差的。

所以我们说,做一款操作系统可能难度并不是最大的,虽然这也相当困难,但最大的难题还是如何协调软件厂商们,进行持续的优化迭代,如何对新系统的手机进行软件适配,这才是很难做到的情况。

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只有iOS和安卓操作系统获得了成功!

微软系统手机的没落,不是那些说的多么玄乎的方针方向什么的,具体点说,最大的原因就是WP7不兼容WM6,WP8又不兼容WP7!

我用了多年的WIN系统的多普达/HTC,从2004年开始的WM2003,直到WM6,但是突然来了个WP7,居然不兼容WM6。那个时候真是痛苦纠结!坑爹的WP7,WP8!

WP7之前,我换了那么多个手机,新的手机里总是直接导入旧手机内容,比如短信就有一万多条,都是几年里全部短信。

那些说WIN系统的应用开发少的,说的其实是WP时代!

15年前,2004年,我用的多普达,微软WM2003系统,手机里装了几十上百款款应用,虽然现在都用不了了,但是我现在的手机里还有个文件夹,专门存放着它们。短信大师,梅花点讯输入法,五笔输入法,C盘清理大师,电话精灵,超级加密大师,按键管理AE Button Plus v2.6,闹钟,智能手机工作室、百阅,熊猫看书,UMD阅读器,手机QQ,万能播放器TCPMP,无驱u盘wm,手机U盘,备份工具PPCPimbackup,按键设定,触摸屏调试器,系统清理优化Menmaid,鼠标,身份证查询, 汽车 牌照查询,人体生物钟计算周期,百度贴吧(好像是后来安装的),防盗和远程控制,桌面工具,注册表编辑器,炒股专家,炒股助手,声音调控,天气预报,声纳探测仪,周公解梦,周易命理,心理测试,爱情测试,任务切换器,系统管理工具,免提管理,黑名单管理,屏幕截图工具,屏幕坏点测试,万年历,隐私保护神,SNAP,UCWEB,电视播放器,定位器,QQ自动拨号,WINRAR,PPC解压器,PPC超级清理与卸载大师,GPS定位服务器,PICAWM版,GPRS流量管理,MD模拟器,RDcalc,handymenu,图书之星,华泰证券,传真机,千千静听,移动电工,迅雷,掌上书院,优化大师,RM播放器,还有很多 游戏 ,拳皇,CS,红警什么的, 游戏 记不得具体名字了,因为没保存。

另外就是一些和工作相关的时候比较专业的手机APP:水电水利工程随身电脑程序控制集,PPC外业测量,CS绘图forPPC,工程制图powerCAD(CS和CAD的软件包都很大,我记得有9个分包,全部下载后再统一解压),动画制作软件ADOBE FLASH LITE,GIF动图制作软件,视频截取工具,自然画笔。

eXPerience,这是个手机主题管理软件,很有意思,当时可以在手机上模拟WinXP桌面,我基本都是使用蓝天白云那个主题桌面,图标管理和电脑相同,重命名,图标自定义,切换图标大小,随意挪动图标,网格对齐,图标删除添加,任务栏,开始栏。

那个时候,网上开发的支持微软WM系统的软件好多好多,各类论坛盛行,好多高手自行开发一些奇奇怪怪的软件,可惜,后来都没落了。

微软作为PC端的绝对霸主一直想在移动端开辟属于自己的战场,中间做了很多次的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最后孤注一掷拿下诺基亚结果windows手机还是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完全没有安卓和苹果的风范,个人觉得之所以没有成为主流的移动系统,有以下三种原因:

1.封闭的系统

代码不开源系统封闭非常不利于传播使用,现在软件行业向着开放方向发展,现在的开源社区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最近微软市值重新振奋起来也是依靠的放开胸怀拥抱开源得来的,当初死守着闭环的系统始终没能成为主流的移动系统,安卓就做的非常深入人心,完全遵循开源协议开放源码,大大拉近和开发者的距离,毕竟生态链的建立离不开大量的应用开发者,虽然苹果也是封闭系统,但微软的封闭系统的功能设计以及对对用户体验也没有表现出比苹果技高一筹的感觉,所以从开始打差异化路线到后来的不温不火关键点还是对自身的定位不明确,现在开源的安卓系统已经拉开和IOS的距离,生命力也是越来越强大,现在安卓系统不仅仅实在手机端,几乎现在大家能看上眼的设备都嵌入安卓系统,无处不在生态链系统,这种影响力似乎也不亚于当年微软在PC端的统治地位。

2.商业模式不友好

微软的移动系统对于手机厂商还有招收价格不菲的授权费,所以在平台支持上已经落后了一大截,即使你的品牌再强大没有硬件平台的支持,只能是空中楼阁存在,又不像苹果手机完全自己去搞,还能控制硬件平台,所以从战略上讲就是失败的典型。

从最初推出新品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到后来各种条款限制,归根到你还是觉得自己很强大,没有以初心对待新事物,这也是很多超级大公司的通病。

3.产品跟不上用户

推出新的概念产品,就要在生态链上建立长期有效的机制,持续的不断地投入资金和人力去完善,中间产品的迭代要么就是太慢,要么就是太快,很多用户刚适应了这种模式,结果又要换成另外一种模式,整个来讲用户的体验感不是很好,苹果手机虽然是闭环的操作系统但在用户体验追求极致的执着,给用户带来巨大的美好的冲击,并且定位为高端

任何一个生态链的建立都需要一个持续的时间投入和精力的投入,同时还要放低自己的姿态去迎接生态链的完善,高高在上的样子态度是无法做成事情的,微软的市值最近上涨放低心态,迎接开源社区就是一个很好的信号,加上在云计算市场占有率进一步的提升都在开放和拥抱用户,隐隐约约是感觉当年的微软那股劲头又杀回来了,现在任何封闭的系统都会很难持久下去,苹果更像是 科技 领域的一个奇葩存在,任何一家如此封闭的公司一直这么玩早就玩不下去了,这也是苹果与众不同之处,从侧面证明了乔布斯的伟大之处,个性化差异化也是生存的一个法则。

希望能帮到你。

安卓系统的门槛太低了,但是WINDOWS的手机系统门槛就高了,曾把小米手机4刷机成WINDOWS系统,体验了不到24小时,我就送机到售后了……

看到这里,大家就知道为何WINDOWS手机系统不如安卓系统受欢迎了,想必大家谁也不愿意把手机送到售后吧。

当年有安卓,塞班,苹果还有WINDOWS系统,安卓系统的门槛是最低,适配率也高,当时还有大堆的山寨手机,也是采用的安卓系统,自从小米来了,横扫山寨,小米也是用的安卓系统,随后根据百万网友的建议和优化,形成小米自有的MIUI系统,依此,小米占有了中国手机的半壁江山,安卓系统也慢慢的成为当时的主角。

WINDOWS系统风靡一时,正是小米4刚发布不久,于是微软与小米合作,可以将小米4进行刷机,我就是那个吃螃蟹的人,刷成WINDOWS 后,什么联系人都没有了,什么软件都没有,就算想从云端导入手机号都没有途径。手机系统应该是给用户带来方便的,但是入手门槛高的系统,给用户带来的是操作的复杂性,所以说,安卓系统的欢迎程度就高于WINDOWS系统。现在诺基亚也从WINDOWS系统走向安卓阵营,以此看来,安卓系统是最受欢迎的。

现在的小米系统或者华为的系统、魅族的系统都是基于安卓系统深度研发而来,安卓的用户呈指数型增长,大大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用户哪怕更换手机,里面的资料也会分分钟导入新手机而不会增加用户的使用成本。

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镁客网~~

为什么安卓系统和苹果系统是最后能够生存下来的系统,因为他们可以可以相生相克。你想一想,能够在苹果生存的软件也能移植到安卓中,安卓中有的软件也能在苹果中存在,功能几乎一样,而且两大系统的功能和流畅度相当,就算你说得苹果如何洁净流畅,也否认不了安卓的便捷和速度,哪怕你说得安卓如何卡顿,它还是最多硬件兼容商最多人使用的一个系统。最关键的是,这两个系统已经发展到相生相克,互斗共存,这是很少有很难得的现象。

当年多普达出现的时候本来是红火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我们有同事用3000多元买一台多普达windows系统手机,还送一台空调,到我再去买同样的机的时候,可能都已经是旧机翻新机比较多了。不过,当时就算只是用全键盘推盖式输入文字还是乐趣无穷的。只可惜当时还海参崴有wifi功能,而且连最基本的高清晰度三维 游戏 都还没有出来。不知道是微软件开发不出这样的 游戏 ,还是windows phone的硬件根本就无法驾驭用他们的系统设计出来的软件 游戏 ,也很有可能是他们的系统无法让广大软件开发者为他们开发软件,比如说银行,企业,消费等各种软件,哪一个系统如果连这些软件都兼容不了,只是停留在拍照等一些鸡肋功能上,那就注定要失败。

为什么有人觉得Windows的手机系统不如安卓系统好用?Windows系统本身用起来还是不错,简约流畅,即使在安卓大行其道Windows还有一定的手机时,Windows使用体验还是不错,但其封闭的特性导致生态不佳、以及画面有些不习惯感觉丑也有关系。

Windows与安卓的设计大不相同,windows那种满屏的方块看着虽然简约,但很多人确实不习惯有种密集症,整个屏幕被一块块的方块给霸占满了,觉得丑。反而像安卓那种小APP的设计,一个一个摆放在屏幕中央,疏密有间看起来比较协调爽眼(包括苹果的iOS),有些用户宁愿选择安卓。

另外Windows也想像微软一样搞成封闭式的系统,可惜未能成功。比如有些手机如果要用Windows系统,还得要使用微软认可批准的硬件配置,比如处理器、屏幕等等才能达到优化。结果就是导致大量的手机厂商觉得这太麻烦了,不像安卓那样方便,于是放弃Windows而实用安卓系统。应该说Windows有一些策略的运用失误。

另外WP8的内核全新整改,但WP7的手机并不支持新的WP8也导致很多手机用户放弃WP手机,转而投向安卓。而有些厂家也转而支持安卓,再加上WP的生态不健全,不像安卓那样有丰富的应用有众多的开发者,还有谷歌的打压故意不让自己的APP上架到WP商店。一系列的原因导致WP系统的失败。

除了系统本身,生态的建设确实是很不容易的。而WP也主要败在这方面,想要做苹果一个的独立圈子,可并不容易。也许当初WP选择走像安卓一样的开放,也许今日的手机操作系统格局就不一样了。

更多分享及互动,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东风高扬。

2010年开始,windows phone 开始商用

苹果的iOS已经是主流,并且乔帮主已经走上神坛!安卓通过免费开源在不断扩充版图,逐渐成长!微软才推出WP7!虽然被微软寄予厚望,但是因为微软在系统的理念上想学习苹果,一直是封闭的。软件相当较少,大众对于这个WP7的UI界面不是那么喜欢,导致起步的发展就相对较慢!

WP系统对开发者门槛较高

相对开源的安卓,开发者自由度更大,束缚相对较小。反而WP系统需要以微软要求的硬件配置(处理器,屏幕等等)进行开发配置,由于WP手机市场占有份额非常小,大部分厂商纷纷选择了安卓和苹果

市场占有率小

WP系统自身的优点还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制约他发展的根本原因还是其市场占有率小的原因。微软的WP系统因为不是开源的所以对手机厂商收费,导致很多品牌商无法选择这个系统。苹果自主研发建立完整的生态系统;安卓片地开花,就拿中国市场来看,无论是品牌手机还是山寨机都和安卓形成了共同体。WP即使在其辉煌时期真正的机型基本就只有HTC和诺基亚了。

总结,微软如果能更开放,早点建立起 健康 的生态系统,也不会有之后的1%的市场份额,也不会有迟迟不来WP10,也不会黯淡立场!

首先一开始推出wp,很多人都是看好的。而微软第一时间考虑的不是把系统推向市场,而是盈利。关于wp如何授权及收费,可以说网上讨论了很久,因为wp微软未开放授权,任何人不得修改。这就导致wp给厂商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厂商不认可,应用缺乏,微软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推广系统,开发移动应用,发力设备与开发者。而是寄托于打通桌面和移动端,于是版本更新新旧版本不再兼容,新版本希望通过运行桌面应用解决问题,当时看起来高大上,不过做起来并没那么美好。wp7 8 10 系统都不兼容,且无法升级,微软在自掘坟墓,可以说微软每很新一代版本,就得重新开发一次应用,这直接导致坚持这个系统的开发者放弃。而就在这时微软还在考虑如何盈利,自己免费授权使用范围,得出结论是不大于多少寸的设备可以免费使用,大于多少寸的必须购买。移动桌面终于可以不受影响了,可所有人都已经走光了。

现在微软已经放弃移动端了,可以说微软经济了一场惨痛的失败。微软之所以会失败源自于x86与系统的深度绑定,微软缺乏开发新系统的勇气,在当时那种环境,处理器功耗与性能难以协调,即使微软的新系统可以使移动与桌面共享应用,又有几个手机处理器媲美桌面处理器?

可以说微软之所以会失败,源自于自身。而不是苹果安卓,微软是一步一步把自己玩死的。而经济了这次失败,微软再开发移动系统应该会成熟许多。

Windows Phone为何会在和Android的竞争中落败,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安卓占了先发的优势

2010年微软推出的 Windows Phone 7 系统时,发布已经两年的Android 系统已经在手机市场已经做得风声水起,获得了大量厂家的支持。

微软频繁更换内核

其实微软很早就耕耘智能机市场,Windows Phone的前身其实是Windows Mobile。但是wp的内核和wm的内核是不同的,所以软件无法兼容向下兼容。更糟糕的是,wp8.0又采用了一种内核,造成大量使用wp7.5的手机无法升级到新的平台。这让大量微软的老用户寒了心,转而投奔其他平台。反观安卓平台,它的向下兼容性一直很好,有些很老的安卓软件还能在新平台运行。

平台定位错误

Windows Phone一直无法摆脱PC上的影子,连设置界面也是模仿PC端,甚至把办公应用都搬到了移动端。而手机端大部分用户,需要的其实是 ,而不是把手机当成办公场景的延伸。 功能,恰恰是安卓手机所擅长的。

收购诺基亚

收购诺基亚后,让微软陷入到财务困境中,先不说,Windows Phone 阵营几乎只剩下 Lumia,此前的三星、HTC、华为等合作伙伴都没有再推出 Windows Phone 机型。把合作伙伴赶到对手那里去这种蠢事,或许只有微软才会干。

对开发者不够友好

由于Windows Phone系统不开放,很多接口无法获得,自然一些和系统关联比较密切的功能也就无法实现。而安卓是开源的,开发者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开发安卓应用也是完全免费的,开发出来的软件还可以自由发布到网上。

感谢您的阅读。

这个问题是很多人一直在反思和讨论的,到了今天其实大家的结论是一致的。

微软在移动操作系统战场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 应用程序太少,也就是操作系统的生态建设还是不够 。微软深知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因为在桌面操作系统端,他们一直就是这么做的。但是心里清楚,并不一定能够做到,毕竟对手是已经发展了十几年,生态已经十分完善的Android和IOS。

小结

对一个操作系统来讲,什么最重要?生态系统。微软为了巩固自己在桌面操作系统的地位,每年花费了巨额资金来进行生态系统建设。但是很显然,在移动操作系统领域,他们没有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