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苹果电脑的发展史?

2.苹果的系统的历史版本和名称?

3.求苹果电脑衰落的详细信息!

4.计算机作业系统发展史简介?

5.请详细介绍一下苹果电脑的历史和产品

苹果电脑历代系统版本_苹果电脑系统演化史

苹果历史1950年8月11日,苹果创始人Steve Wozniak出生

1955年2月24日,苹果创始人Steven Jobs诞生

1976年,Wozinak和 Jobs创办苹果公司。

1977年6月5日,苹果推出划时代的Apple II电脑

1981年7月12日,苹果宣布新一代电脑Macintosh将于1982发布,并公布定价和性能

1983年1月19日,苹果公司发布乔布斯领导研制的新一代电脑Lisa

1983年4月9日,苹果公司聘用百事可乐总裁John Sculley担任CEO

1984年1月4日,苹果公司赢得Macintosh和操作系统的复制侵权案件

1984年1月24日,苹果公司革命性产品Macintosh开始销售

1984年2月16日,苹果发布可以直接输入计算机的数字相机

1984年3月1日,Commodore公司宣布将生产IBM PC兼容机,当时IBM和苹果各得28%和25%的市场份

1984年4月24日,苹果公司推出Apple Iic可便携电脑

1985年2月6日,苹果共同创始人Steve Wozniak宣布离开公司

1985年2月19日,苹果创始人Steve Jobs和Steve Wozniak荣获全美技术奖章

1985年5月31日,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被迫下岗,离开公司

1985年6月3日,苹果公司宣布乔布斯不再负责Macintosh 电脑的生产与销售

1985年9月18日,创始人乔布斯宣布辞职,离开苹果

1985年11月22日,微软和苹果签署协议,同意微软拷贝苹果的界面

1986年9月15日,苹果推出新版个人电脑IIGS,瞄准学校和家庭

1987年8月11日,苹果主席Sculley在MacWorld上推出第一个广泛使用的超文本软件HyperCard

1988年1月10日,苹果公司新创建的软件公司Claris 发布第一批软件产品

1988年3月1日, 苹果公司推出第一个用于Apple II和Macintosh的CD-ROM驱动器

1988年3月17日,苹果公司起诉微软的Windows 2.0剽窃Macintosh的用户界面

1988年5月7日,苹果公司大受欢迎的iMac发布

1989年8月30日,苹果和Gannett联合推出面向大学报纸编辑的电子新闻服务

1990年7月11日,软件天才Bill Atkinson宣布离开苹果

1990年10月15日,苹果翻新大多数Mac产品线,代之以低成本的新产品

1991年4月12日,IBM和苹果召开秘密会议,商讨推出PowerPC,对抗Wintel

1991年5月13日,苹果推出Mac系统软件System 7.0

1991年7月3日,IBM和苹果宣布结盟,共同开发应用于RISC芯片的操作系统

1991年8月21日,过去一直坚持不使用其他公司软件的苹果第一次宣布使用Adobe的字体控制软件

1991年10月2日,IBM和苹果宣布建立合资公司,开发和销售PowerMac

1991年10月11日,苹果电脑公司与披头士乐队的苹果公司就标识诉讼一事达成和解

1992年1月10日,苹果公司宣布进军消费电子市场

1992年3月27日,苹果和夏普(Sharp)宣布共同开发手持电脑

1992年5月29日,苹果公司展出Newton的概念模型

1992年8月7日,苹果控告微软和惠普侵犯界面知识产权遭遇重大打击

1992年9月3日,包装得如同圣诞礼物一样,第一颗PowerPC芯片到达苹果

1993年1月11日,苹果公司掌上电脑Newton推出

1993年3月9日,WordStar推出Macintosh字处理软件,瞄准苹果市场

1993年3月26日,苹果公司宣布将Newton技术许可给5家公司

1993年6月2日,苹果起诉微软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件被法官驳回

1993年6月17日,由于恶劣的财务状况,苹果紧急召开董事会,采取挽救措施

1993年6月18日,苹果总裁Sculley被迫辞职,但依旧保留董事长一职

1993年8月2日,苹果发布Newton掌上电脑,后来备受诟病

1994年1月5日,苹果宣布推出专有的在线系统服务e-World

1994年2月9日,苹果宣布Macintosh Quadra电脑大降价

1994年3月1日,苹果发布与DOS兼容的Quadra 610软件,可以与Windows操作系统切换

1994年3月4日,为了挽回面子,消解广泛的批评,苹果推出新版Newton产品

1994年3月14日,苹果公司新产品PowerMac推出

1994年3月21日,IBM和苹果合资的软件公司Taligent发布可在多平台运行的新操作系统

1994年5月25日,Compaq超过IBM和苹果,成为全球PC之王

1994年6月8日,苹果发布多媒体演示软件QuickTime VR

1994年10月26日,苹果发布电脑、电视和CD机三合一的新产品TV-PC-CD

1994年12月6日,苹果控告竞争对手Canyon侵犯QuickTime的知识产权

1995年2月15日,苹果终于同意兼容机的生产许可

1995年5月23日,苹果和AT&T签订协议联合开发视频电话

1995年6月6日,IBM、苹果和惠普合资的软件公司Taligent发布首款

1996年1月23日,华尔街日报宣称Sun将可能购并苹果公司

1996年2月1日,苹果宣布国家半导体前CEO Gilbert Amelio担任公司新CEO

1996年3月3日,苹果宣布将关闭苦苦挣扎的在线服务eWorld

1996年3月31日,苹果在线服务eWorld关闭

1996年12月21日,斯蒂芬?乔布斯回归苹果公司

1997年1月7日,新一代苹果操作系统Rhapsody发布

1997年4月22日,IBM、Compaq和苹果等计算机公司就显示器尺寸误导消费者的案件达成解决方案

1997年7月9日,苹果公司CEO Amelio被驱逐

1997年7月22日,苹果推出Mac OS 8,这是该操作系统1991推出以来最大的升级

1997年9月2日,苹果宣布中止兼容机生产许可,因为乔布斯认为许可损害了公司利益

1998年1月15日,经过连续2的亏损,苹果第一次宣布赢利

1998年2月27日,苹果宣布停止Newton操作系统的开发

1998年3月2日,苹果发布令整个产业震惊的消息,苹果将停止生产耗资5亿美元开发的Newton

1998年4月16日,苹果宣布赢利状况超过市场预期

1998年8月7日,微软宣布向在困境中挣扎的苹果投资1.5亿美元

1998年8月15日,苹果发布新颖别致的新产品iMac

2005年苹果正式确定使用INTER的X86CPU

历史

--------------------------------------------------------------------------------

2004-9-24

霍夫和Intel 4004

1971年1月,Intel公司的霍夫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块4位微处理器芯片Intel 4004,标志着第一代微处理器问世,微处理器和微机时代从此开始。

因发明微处理器,霍夫被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列为“二战以来最有影响力的7位科学家”之一。

1971年11月,Intel推出

MCS-4微型计算机系统(包括4001 ROM芯片、4002 RAM芯片、4003移位寄存器芯片和4004微处理器),其中4004(上图)包含2300个晶体管,尺寸规格为3mm×4mm,计算性能远远超过当年的ENIAC,最初售价为200美元。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Intel公司成立于1968年,格鲁夫(左)、诺依斯(中)和摩尔(右)是微电子业界的梦幻组合。

早期的鼠标

恩格尔巴特发明的鼠标最初并不是应用在微机上,而是用于网络工作站。

--------------------------------------------------------------------------------

Intel 8008

1972年4月,霍夫等人开发出第一个8位微处理器Intel 8008。由于8008采用的是P沟道MOS微处理器,因此仍属第一代微处理器。

第二代微处理器

1973年8月,霍夫等人研制出8位微处理器Intel 8080,以N沟道MOS电路取代了P沟道,第二代微处理器就此诞生。

主频2MHz的8080芯片运算速度比8008快10倍,可存取64KB存储器,使用了基于6微米技术的6000个晶体管,处理速度为0.64MIPS。

摩尔定律

摩尔预言,晶体管的密度每过18个月就会翻一番,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

Zilog公司于1976年开发的Z80微处理器,广泛用于微型计算机和工业自动控制设备。当时,Zilog、Motorola和Intel在微处理器领域三足鼎立。

--------------------------------------------------------------------------------

第一台微型计算机:Altair 8800

1975年4月,MITS发布第一个通用型Altair 8800,售价375美元,带有1KB存储器。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计算机。

埃德·罗伯茨把Altair定位在青年电脑迷市场。

1975年1月出版的《大众电子》,刊出了一篇MITS介绍其Altair 8800计算机的文章,Altair出现在杂志的封面,实际上这只是一个空壳的模型而不是真正的机器。

Paul Allen和Bill Gates在三周内为Altair开发出BASIC语言,MITS成为两个未来富翁的第一个客户。

当Bill Gates崭露头角时,昔日校友正在哈佛上二年级。

“让每个家庭每张桌子上都放一台电脑。”

--------------------------------------------------------------------------------

Apple Ⅰ

1976年3月,Steve Wozniak和Steve Jobs开发出微型计算机Apple I,4月1日愚人节这天,两个Steve成立了Apple计算机公司。

Steve Jobs(右)和Steve Wozniak(左)展示Apple I的主板,这台机器一直被Apple的支持者看作是一件艺术品。

两个Steve在Jobs的车库里制造出了一个传奇故事。

“来咬一只苹果”

Apple微型机一问世就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其广告词是“来咬一只苹果”。

--------------------------------------------------------------------------------

Apple II问世

Apple II是第一个带有彩色图形的个人计算机,售价为1300美元。Apple II及其系列改进机型风靡一时,这使Apple成为微型机时代最成功的计算机公司。

1978年Apple股票上市,3周内市值达到17.9亿美元,超过福特汽车。1981年Apple进入《财富》500强,叛逆青年Jobs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红极一时

Apple的广告铺天盖地,订单也接踵而来。

--------------------------------------------------------------------------------

Intel 8086

1978年6月,Intel推出4.77MHz的8086微处理器,标志着第三代微处理器问世。它采用16位寄存器、16位数据总线和29000个3微米技术的晶体管,售价360美元。

Intel 8088

1年之后,Intel推出4.77MHz的准16位微处理器8088。它在内部以16位运行,但支持8位数据总线,采用现有的8位设备控制芯片,包含29000个3微米技术的晶体管,可访问1MB内存地址,速度为0.33MIPS。同年9月,Motorola推出M68000 16位微处理器,它因采用了68000个晶体管而得名。

WordStar

字处理程序WordStar是当时很受欢迎的应用软件,后来也广泛用于DOS平台。

--------------------------------------------------------------------------------

Microsoft的秘密交易

1980年10月,Microsoft把握了一次绝佳的发展机遇。IBM在秘密进行代号为“跳棋计划”的开发项目(第一台IBM PC)过程中,向Microsoft提出采购一套操作系统。Paul Allen抓住机会与Seattle Computer Products的Tim Patterson签约,向其支付了不到10万美元,获得了其DOS操作系统的版权并进行了一些修改,从而做成了与这个神秘客户(IBM)的大买卖。

DOS

今天的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仍然兼容DOS,这个系统对于老一代电脑用户来说再熟悉不过了。

Tim Patterson开发的QDOS不太完善,他自己称之为“Quick&Dirty OS”,即“快速而肮脏的操作系统”。

Paul Allen早就显示出了非凡的商业嗅觉和生意手腕。

--------------------------------------------------------------------------------

IBM PC创造历史

早在1980年7月,一个负责“跳棋计划”的13人小组秘密来到佛罗里达州波克罗顿镇的IBM研究发展中心,开始开发后来被称为IBM PC的产品。一年后的8月12日,IBM公司在纽约宣布第一台IBM PC诞生,这个开创计算机历史新篇章的时刻,迄今正好20年。

第一台IBM PC采用了主频为4.77MHz的Intel 8088,操作系统是Microsoft提供的MS-DOS。IBM将其命名为“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不久“个人电脑”的缩写“PC”成为所有个人电脑的代名词。IBM原来预计在一年中售出241683台PC,然而用户的需求被大大低估了,实际上一个月的订货量就超出了预计。

--------------------------------------------------------------------------------

第一回合:IBM vs. Apple

IBM PC的诞生引发了PC历史上第一轮经典较量,较量的双方正是产业霸主IBM和风头正劲的Apple。

AppleⅢ

面对IBM PC的横空出世,Jobs处变不惊,于1981年10月在《华尔街日报》刊登了全页广告,对IBM进入个人电脑市场表示“欢迎”。11月,Apple匆匆推出尚不成熟的Apple III,但因质量问题遭到失败。

未来的巨人

伴随IBM PC的成功而脱胎换骨的两家公司是微处理器制造商Intel和软件制造商Microsoft。随着日后IBM PC及其兼容机的迅猛发展,这两个当年的小公司名声大噪,终于成为今日计算机产业界的巨人。

1981年8月12日,IBM在曼哈顿中心区沃尔夫饭店底层的礼堂召开新闻发布会,来的人不到100个。埃斯特利奇极为紧张地上台了,因为他非常担心PC会出故障演砸了。他简要地介绍了机器功能并快速地做了一点演示,随后回答了一些问题。“谢天谢地,一切顺利,”埃斯特利奇长吁一口气。第二天的报纸对此作了简单报道。IBM正如人们预想的那样跨进了PC业,没有人过于惊奇和兴奋。因为要等一段时间,人们才真正明白PC时代开始了。

PC之父

IBM微电脑技术总设计师埃斯特利奇(Don Estridge)负责整个跳棋计划的执行,他的天才和辛勤工作直接导致了IBM PC的成功,并被后人尊称为“PC之父”。不幸的是,4年后“PC之父”因乘坐的班机遭台风袭击而英年早逝,没能够亲眼目睹他所开创的巨大辉煌。

--------------------------------------------------------------------------------

“年度风云人物”带动兼容机风潮

整个1982年都成为IBM PC展示其巨大魅力的演出时间,这一年IBM PC共生产了25万台,以每月2万台的速度迅速接近Apple II的产量。采用开放的系统,是PC迅速称雄最关键的一步棋。第一台PC采用了总线技术和零散的部件(即“开放标准”),IBM还公开了PC除BIOS之外的全部技术资料,并通过分销商传递给最终用户。这一系列开放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个人电脑的发展,同时也给兼容机制造商开辟了巨大的空间。

1983年1月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破天荒地将PC列为“年度风云人物”,《时代》周刊写道:“有时候,在一年中最有影响力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过程,而且整个社会都普遍认定,这一过程将改变所有其它的进程。……因此,《时代》周刊将PC选定为1982年的年度人物。”

Intel 80286

Intel推出6MHz的Intel 80286微处理器,采用16位数据总线。它提供了保护模式操作功能,最初的批发价为360美元。

第二回合:IBM vs. 兼容机

PC时代第二轮较量的对峙双方,一边是计算机老大IBM,另一边则是IBM用自己的慷慨“培养”起来的对手:一大群兼容机厂商。

Compaq崛起

1982年2月,Compaq公司成立,并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商业成功。11月,Compaq推出了其PC兼容机Compaq Portable PC。几年之内,全世界冒出了数百家生产IBM PC兼容机的公司。

PC专业杂志的兴起

1982年2月创刊的《PC Magazine》,如今已是著名的计算机杂志之一,其评测被认为在业界最具权威性。

--------------------------------------------------------------------------------

出色产品的失败源于定价过高

为了迎战IBM PC的强劲势头,1983年1月19日,Apple推出Lisa电脑,这是第一种使用图形用户界面(GUI)的个人电脑,它还第一次采用了鼠标器。

Lisa的售价高达10000美元,结果总共售出不足2万台。Apple股票直线下滑,Apple在和IBM的较量中开始走下坡路。

IBM PC/XT

IBM在1983年3月8日发布了PC的改进型IBM PC/XT,凭借XT,IBM市场占有率超过76%,一举把Apple挤下微型电脑霸主的宝座。

它带有一个容量为10MB的硬盘,这是硬盘第一次成为PC的标准配置。XT预装了DOS 2.0系统,支持“文件”的概念并以“目录树”存储文件。

Windows初试莺啼

11月,Microsoft正式发布Microsoft Windows,但Windows 1.0并不成功。

IBM推出为家庭用户设计的IBM PCjr,但销路并不好。Spinnaker软件公司的William Bowman这样评价PCjr:“我们只想把我们的PCjr堆起来点把火把烧了,但这该死的东西烧不着。这种机器的唯一成功之处就是它能防火。”

第一个CD-ROM

1983年8月,Philips和Sony开发出第一个CD-ROM。

ARPANET构建完成

1983年,ARPANET构建完成,这个军用网络是后来因特网的前身。

--------------------------------------------------------------------------------

Macintosh名噪一时

1月22日,美国橄榄球联盟超级碗第18届橄榄球赛节目转播中,播放了Apple的60秒电视广告“1984”,介绍该公司的Macintosh电脑(简称为Mac)。该广告成为电视历史上给人印象最深的广告之一,耗资150万美元。

Macintosh的速度超过了IBM PC,并创造了多项第一:第一个大众性的图形用户平台,第一台具备多媒体功能的计算机。

Macintosh的名字来源于一次拼写失误。原定的名字为Mcintosh(意为“红苹果”),但注册时却被误写为Macintosh(意为“胶布雨衣”)。

IBM PC/AT

1984年8月,IBM推出更先进的IBM PC/AT,支持多任务、多用户,增加了网络能力,可联网1000 台PC。至此,IBM彻底确立了在微机领域的霸主地位。

Dell开创计算机产品的直销模式

1984年,年仅18岁的Dell中途辍学创立Dell公司,开创了计算机产品的直销模式。

联想集团

1984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也就是日后的联想集团。

--------------------------------------------------------------------------------

Apple退居二线

在经历了与IBM长达四年的竞争之后,Apple内部危机四伏。1985年2月和9月,两位创始人Steve Wozniak和Steve Jobs先后辞职,微型机作为一个时代已经成为历史。

Intel 80386

1985年10月,Intel推出16MHz 80386DX微处理器,当时,IBM已经收到大量286机器的订单,不愿立即转向386,同时IBM担心长期受制于Intel芯片,开始暗中开发自己的处理器,所以对是否采用386芯片不置可否。

中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微机

1985年6月,中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微机长城0520研制成功,其广告词是:“一台我们自己制造的能够处理中文的电脑”。

--------------------------------------------------------------------------------

Compaq抢先拥抱386

1986年9月,Compaq比IBM更早推出它的基于16MHz Intel 80386的个人电脑Compaq Deskpro PC,兼容机开始领先于IBM PC,Compaq的业绩在短短四年间跃入《财富》500强,并在1994年第一次超过IBM登上PC电脑的王座。

RISC初露峥嵘

早期的CPU采用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后来IBM研究出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速度和性能都远远优于CISC。HP和Sun分别于1986和1987年推出了基于RISC的HP PA-RISC体系结构计算机和Sun SPARC服务器和工作站,RISC开始显露峥嵘,并最终在80年代末引发了小机器化的重大改革浪潮。

1986年5月,IBM发布第一台“膝上”电脑PC Convertible,这是第一台可独立依靠电池驱动而无须电源线的便携电脑,重5.5kg。

--------------------------------------------------------------------------------

IBM PC引进MCA

1987年4月,IBM推出基于386的IBM Personal System/2(PS/2)个人电脑系列。从这款产品开始,3.5英寸软盘驱动器成为PC的标准配置。

因开放标准而受到兼容机困扰的IBM,在Model 50以及更高配置的PS/2产品系列中,引进了微通道架构(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MCA)技术。

11月,IBM PC销量超过100万台。

Motorola

9月,Motorola推出68030微处理器,其性能与Intel 80386相当。

Microsoft Excel

10月,Microsoft推出Windows的第一种主要应用程序:Microsoft Excel电子制表软件。

一贯不肯开放的Apple却在新型号的Mac II提供了即插即用的扩展卡功能。

--------------------------------------------------------------------------------

Intel 486

CPU更新速度加快,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兼容机厂商,Compaq也有点跟不上节奏了。

Compaq成长速度创纪录

1988年2月,Compaq的财务报告称该财年的销售额达到12亿美元,创下了最短时间内达到这一销量的纪录。

Dell借助Intel 486实现飞跃

1989年4月,Intel推出25MHz 486微处理器。Compaq由于持有大量386订单而对采用Intel 486犹豫不决,Dell趁机推出了自己的486整机,并通过直销模式在兼容机市场后来居上。1991年,25岁的Michael Dell成为《财富》全美500家大企业中最年轻的总裁。1995年,Dell进入全球个人电脑5强行列。

中国联想集团成立

1989年11月14日,联想计算机集团公司成立。

WWW

Berners Lee发明www,为网络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

Microsoft Windows进步神速

1990年5月22日,Microsoft推出Windows 3.0并开始发货,标志着采用图形用户界面(GUI)的操作系统开始了真正的普及。

1990年7月,Microsoft的销售额在过去的一年中达到10亿美元,这是业界第一个个人电脑软件公司取得如此出色的业绩,Microsoft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公司。

Microsoft在推出当天花费了300万美元进行营销,这是该公司1000万美元促销活动的一部分。当时并非所有人都对Windows 3.0的前景表示乐观,分析师John Dvorak说:“我认为Windows 3.0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人们会试用一下,但不久他们会再转向原来的DOS。出于某种特定的用途他们会启动Windows系统,但是许多人会把它放进壁橱里。”

Bill Gates与其说是一个电脑天才,不如说是一个商业天才。

Microsoft开始独闯天下

9月,Microsoft与IBM结束在操作系统上的合作,根据协议,Microsoft继续研究Windows、DOS和便携版的OS/2操作系统,IBM继续开发16位和32位版本的OS/2。

Intel 386SL

同年,Intel发布了第一个移动微处理器Intel 386SL,预示着笔记本电脑巨大的潜在应用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Power

IBM宣布新的RISC芯片的研究代号“America”,相关系统的开发代号为“RIOS”,架构命名为Power,表明IBM正在认真对待RISC。

--------------------------------------------------------------------------------

第三回合:PowerPC vs. Intel

为了与RISC领域的对手以及在PC领域与居于垄断地位的“Wintel”对抗,1991年7月,IBM、Apple和Motorola三家公司共同签署了一份技术合作协议,联手开发Power PC芯片和基于该芯片的系统,从而开始了PC历史上的第三轮较量。

PowerPC(Power Performance Chip)是一种RISC CPU,但战胜Intel的关键还在于足够的软件支持,因此PowerPC尽量使80x86的软件也能在它上面运行。

AMD公司挑战Intel

同年,AMD公司推出了与Intel CPU芯片兼容的AMD386,抢占Intel 386DX/40 CPU的市场,Intel开始受到挑战。

自由软件

6月,Linus Torvalds开发出Linux,他后来成为自由软件的象征人物之一。

憨态可掬的小企鹅是Linux的标志,这是最早的设计方案之一。

--------------------------------------------------------------------------------

PowerPC 601

1992年10月14日,IBM和Motorola正式宣布PowerPC 601微处理器开始投产。IBM在这种处理器的生产中采用了0.6微米CMOS技术,每个芯片有280万个晶体管。

笔记本电脑

这一时期,笔记本电脑获得了快速发展。IBM推出的新款笔记本电脑产品ThinkPad 由于与众不同的黑色外壳和TrackPoint(一个创新的定位设备,位于键盘中央的一个小型的操纵杆,起到鼠标的作用),立即引起轰动,并很快获得了超过300个设计和质量奖项。

--------------------------------------------------------------------------------

Pentium浮出水面

Intel于1993年3月推出奔腾(Pentium)处理器,性能接近主要的RISC CPU并兼容80x86,同时继承了长期积累下来的价值约500亿美元的庞大软件资源。

Power阵营不甘示弱

4月,Motorola开始供应其PowerPC 601处理器。9月,IBM首次推出第一批采用PowerPC 601芯片的RS/6000系统。10月,IBM和Motorola公布PowerPC参考平台(PreP)规范,系统制造商可以据此生产兼容系统以运行简化的应用程序,这些系统能够运行AIX、Solaris、Windows NT等环境。PowerPC和Pentium的竞争日趋白热化。

Mosaic V1.0网络浏览器问世,Internet开始引起注意。

Windows NT露面

5月,Microsoft正式推出Windows NT,开始介入网络操作系统平台。但美国司法部在这一年开始了对Microsoft的反托拉斯调查。

IBM重整河山

IBM新任总裁郭士纳大刀阔斧地改革管理体制,IBM开始以焕然一新的面貌投入竞争。

进入太空的笔记本电脑

12月,在“奋进”号航天飞机执行清洁哈勃空间望远镜的任务过程中,IBM ThinkPad 750C随同前往,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笔记本电脑,主要用于测试宇宙射线是否会导致存储异常。

--------------------------------------

苹果电脑的发展史?

简史  苹果在1976年之前使用的标志

苹 果 的 旧 商 标

早期的苹果电脑,Apple IIc1976年,由斯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和斯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简称沃兹)和Ron Wayn创立。在当年开发并销售Apple I电脑。

1977年发售最早的个人电脑Apple II。

1984年推出革命性的Macintosh电脑。

2001年推出iPod数位音乐随身听。

2001年推出iPod数位音乐随身听。2002年,推出第二代iPod播放器,使用了称为“Touch wheel”的触摸式感应操控方式。

2003年推出最早的64位元个人电脑Apple PowerMac G5。

2003年,推出第三代iPod音乐播放器,可同时支持Mac和Windows,并取消Firewire连接埠的设计。

2004年,斯蒂夫·乔布斯被诊断出胰腺癌,苹果股价重挫。2004年,推出第四代iPod数码音乐播放器,沿用了原本在iPod mini上的“Click Wheel”操控设计。此后还推出搭载彩色显示屏的iPod Video。2004年,推出迷你版iPod mini数码音乐播放器,其金属外壳与其他机种歧异性极大

2005年斯蒂夫·乔布斯宣布下一年度将采用英特尔处理器。

2005年,推出第五代iPod播放器。

2005年,推出第二代iPod mini 迷你数码音乐播放器与iPod shuffle,其无显示屏设计引起部分使用者不满。

2005年九月,推出iPod nano 超薄数码音乐播放器,采用彩色显示器。

2006年,斯蒂夫·乔布斯发表了第一部使用英特尔处理器的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分别为iMac和MacBook Pro。

2006年,推出第六代iPod数码音乐播放器,称为"iPod classic"。

2006年,推出第二代iPod nano 数码音乐播放器,采用和iPod mini相同之铝壳设计。

2006年,推出第二代iPod shuffle数码音乐播放器,其外型变为类似一个夹子,体积更加小巧。

2007年,推出第三代iPod nano超薄数码音乐播放器,外型由细长转为宽扁。

2007年,斯蒂夫·乔布斯在Mac World上发布了iPhone与iPod touch。

2008年,斯蒂夫·乔布斯在Mac World上发布(从信封中取出)了MacBook Air,这是当时最薄的笔记本电脑。

2008年,斯蒂夫·乔布斯在Mac World上发布了iPod nano 第四代和iPod touch第二代。

2008年,斯蒂夫·乔布斯在Mac World上发布了新设计的MacBook和MacBook Pro,以及全新的24英寸Apple LED Cinema Display。

2008年,苹果公司高层iPhone已经与赵晨浩环球热力兄弟进行签约,选环球热力兄弟同名专辑热力歌曲《环球热力兄弟来了》在iPhone让全球持有苹果iPhone手机的音乐爱好者中火热放送,还让环球热力兄弟成为大中华地区唯一代言人,堪称“百年不遇,自成一派”的海豚王子赵晨浩所组建的超级人气明星天体热力兄弟,推出华语第一嘻哈舞曲天团的创作专辑,其中主打歌《我的感觉》轰动全亚洲,震撼网络,搜狗突破20亿大关,创造华语乐坛新奇迹。

2009年,苹果负责全球营销的高级副总裁菲利普·席勒在Mac World2009大会上发布了重新设计的17英寸屏幕的MacBook Pro笔记本电脑。

2009年,3月3日推出升级版的iMac,但外形并未改变,其使用了NVIDIA公司新款显卡,并小幅度降低了iMac价格,同时升级更新的包括Mac mini和Mac Pro。

2009年,3月11日推出新款iPod shuffle,这是第一款可以语音发音的数码音乐播放器,体积更加小巧,几乎是上代的一半大小,由于部分操作键转至耳机线缆上,所以暂时不支持第三方耳机,而且必须配合8.1版本或更新版本的iTunes使用。

2009年,6月25日推出新款iPhone,命名为iPhone 3G s,s代表speed,iPhone 3G s是历代iPhone中性能最好的一款,其运行速度是前两代iPhone的两倍多,并且加入了指南针、摄像等功能

2009年,9月10日更新全线iPod产品(itouch、classic和nano),其中第五代nano支持摄像和收音机功能,推出iTunes 9,正式推出Snow Lepard系统

2010年,4月3日推出iPad系列产品(3G、wi-fi+3G)

苹果的系统的历史版本和名称?

商标: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苹果最早的徽标是一个牛顿坐在苹果数下读书的图案,后来才改成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是由Regis McKenna公关公司的艺术总监Rob Janov设计的,Janov开始制作了一个苹果的黑白剪影,但是总感觉缺了些什么,“我想简化苹果的形状,并且在一侧被咬了一口(taking a bite)——a byte(一个字节),对吧,以防苹果看起来象一个西红柿,”Janov解释道。

然后,Javov增加了六条彩色的、水平色条,原始设计有黑色的细线分开不同的颜色条,可以减小印刷时的压印问题,但是Jobs没有同意这个建议。这样就完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彩色苹果徽标。

苹果的贡献

苹果是个人电脑的鼻祖,是IT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以下是苹果首创或者先于IBM PC推出的技术:

◆ 鼠标和3.5" 软驱

◆ Postscript 打印技术

◆ 即插即用

◆ 内置网络、内置网卡、CD-ROM

◆ 远程拨号连接

◆ 火线技术(IEEE 1394)

◆ 色彩缤纷的个人电脑(iMac)

◆ 掌上电脑(PDA)

◆ 液晶显示器

◆ 点对点文件共享

◆ 桌面排版

◆ 电子试算表

◆ 图形界面系统

苹果故事

计算机发明距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但是在早期它却没有象电话、电灯那样很快地走进千家万户,为大众所享用。由于那时的计算机昂贵、庞大、不易于使用,在问世30年后,仍然还局限于国防、科研等尖端领域应用。而且,从它诞生之日起,在大众的心目中它就是一部机器,一部冰冷的高速运算的机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有一群与众不同的年轻人在试图改变这一事实,他们期望为劳苦大众奉献一个助手,一个伙伴,一个温情的人性化的电脑,跨越生活与工作的鸿沟,改变世界,这是年轻的他们的梦呓。就是这样两个梦想改变世界的年轻人——Steve Jobs和Steve Wozniak——在养父母的车库中创建了自己的公司——苹果电脑公司——不小心改写了计算机的历史。

请记住:

1976——改变世界的开始。

1976年有一个叫苹果电脑的公司成立;

1976年有了一台称为Apple I的供个人使用的电脑;

于是之后就有了Apple II;

有了Macintosh的“Hello, World”的第一声问好;

于是就有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和个人电脑的两大流派——Macintosh和IBM PC及其兼容机。正是他们创建了一个崭新的行业——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并且在其后的岁月中不懈地去实践他们的梦想——“通过个人电脑,赋予每个人强大的力量,以改变世界。”

苹果的“1984”风暴

1983年19月,《商业周刊》宣布IBM成了PC大战中的获胜者。苹果的股票由6月份的63美元跌至10月份的23美元,但乔布斯的心肝宝贝,苹果的秘密武器--Macintosh即将问世。1984年1月22日,耗资百万美元的经典广告播出,这个一分钟的电视广告看起来像是MTV:走调的音乐,沉重的脚步声,成排剃光头的人一个接一个缓慢地走着,一张大脸(暗指IBM)正在屏幕上发表言论,一个年轻的女郎双手拿着铁槌冲进来,在屏幕前停下脚步,将铁槌向屏幕掷去,发出震耳欲聋的粉碎声, 旁白:"1月24日苹果公司将推出Macintosh电脑,你将了解它为什么不同于奥威尔的《1984》。"奥威尔在《1984》这本畅销书里描述了像机械怪物一样的电脑,而Macintosh正是要将电脑变成全世界千百万人的工具和玩具。

乔布斯也登场了:"IBM想占有一切!苹果是他的最后一道障碍。他们现在已把枪口指向苹果!我们能让IBM占有整个电脑工业吗?我们能让IBM霸占整个信息时代吗?"15万人齐声吼道:"不能!"

这一实况通过电波传遍了世界各地。Mac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乔布斯重新登陆《商业周刊》,股票也从17美元一下子升至34美元。

苹果人物

斯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苹果创始人、CEO

乔布斯,那个在苹果上咬了一口,现在又努力复原的家伙。早在70年代精英云集的硅谷,就已名扬四海。在权力争斗失败后,他仍能十年磨一剑,在众人都为苹果敲响丧钟时,涉险而上,使即将腐烂的苹果重新焕发了生机。而多年的风风雨雨也改变了他,使他如愿以偿,同时戴上了三个不同的面孔:消费类技术的舞台监督,熟练机智的首席执行官,文化的革命者。不管你是他的崇拜者还是厌恶者,乔布斯的领袖魅力不容置疑。

简介:1955年2月24日,生于旧金山,是私生子,被人收养。1972年,进入波特兰大的里德学院,第二年被勒令退学,只身去印度参禅修行。1974年,返回美国,并加入“家酿”俱乐部。不久在阿泰利(Atari)找到工作。1976年4月1日,和沃兹尼克在养父的车库里,创立苹果。

乔布斯与苹果公司的离离合合:

1977年1月,苹果公司正式注册成立。

1980年12月12日,股票在华尔街上市。

1983年,当苹果电脑Lisa失败后,乔布斯着力研究新的个人电脑。

1984年,第一台Mac机面市

1985年,被John Sculley扫地出门,创办NeXT公司

1986年,乔布斯收购Pixar,制造电脑卖给大学。

1989年,NeXT公司失败

1993年,乔布斯关闭NeXT的硬件部分;Sculley离开苹果公司

1995年《玩具总动员》播放后一举成名,并进入股市。

1996年,苹果公司Gil Amelio把NeXT公司买下,乔布斯担任顾问

1997年,Amelio愤然离开苹果公司,乔布斯再次成为苹果CEO

1998年,iMac成为美国最畅销的个人电脑

1999年,苹果公司推出iBook、G4和iMacDV

2000年,苹果公司再次出现季度亏损,分额下降,股价大跌

2001年,平面式的iMac推出,取代已问世三年的iMac。

1976年, Steve Jobs 和 Steve Woznaik建立了苹果和公司,并开发了 Apple I 的主板

1977年, Apple II 问世,并带来1百万的销售收入,同年 Apple 的商标诞生。

1979年, 加强型Apple II 问世,具有显示器和硬盘

1980年, 在加利福尼亚取得一万台苹果的学校订单 Apple III 问世。

1981年, 苹果公司开始研发Macintosh。

1984年,1月24日, Macintosh 正式问世。 开创了图形界面的先河!

1987年, Mac II 问世,成为苹果家族中重要的一员。

1990年, 十月十五日, MacLC & Macintosh Classic 问世, 同时发布的System 7 和QuickTime 也意味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

1991年, 十月二日,苹果公司,摩托罗拉和IBM公司缔结同盟,开始共同研发Power PC的产品。 同年,苹果公司推出第一代的Power Book

1994年, 苹果公司推出第一代Power Macintosh. 这是第一台基于 PowerPC超快芯片产品,从苹果开始进入商用市

1997年, 七月,创始人Steve Jobs重回苹果,改革产品线,与微软联盟,公司重获生机。

1998年八月十五日,苹果公司推出iMac,从此个人电脑进入了色彩缤纷的年代。

1999年, 苹果公司推出PowerMac G3和iBook.

2000年, 苹果公司推出功能强大PowerMac G4、 创新设计PowerMac G4 Cube 和 新款的专业鼠标和键盘。

2000年, 同年,苹果公司推出四款新iMac,iMovie和基于互联网的iTools

2001年, 3月24日,苹果公司推出革命性的系统OSX, 宣布苹果系统进入新时代。

2001年, 5月,苹果公司推出新款iBook, 并宣布苹果产品要成为数字化生活的核心。 10月, 苹果公司推出第一款Mp3播放器(iPod)。

2002年,苹果公司推出几款极漂亮的机型,iPhoto面世

2003年6月23日,苹果发布Power G5,这是史上最强大的PowerMac,也是最强大的PC之一。

2004年09月01日 正式推出了最新款的iMac G5台式机。新款iMac处理器、硬盘驱动器及DVD驱动器整合在显示器中,其厚度不超过2英寸。

累死鸟~~~

求苹果电脑衰落的详细信息!

苹果的系统的历史版本和名称?MacOS是一套运行于苹果Macintosh系列电脑上的操作系统。MacOS是首个在商用领域成功的图形用户界面。Macintosh组包括比尔·阿特金森(BillAtkinson)、杰夫·拉斯金(JefRaskin)和安迪·赫茨菲尔德(AndyHertzfeld)。 现行的最新的系统版本是MacOSXv10。4。7版。关于Macintosh是如何被开发和潜在创意的起源,有许多种观点。历史记录里把Macintosh和施乐公司(Xerox)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PARC)的Alto计划联系在一起,伊凡·萨瑟兰(IvanSutherland)的画板(Sketchpad)和道格·英格巴特(DougEngelbart)的在线系统(On-LineSystem)对其早期贡献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另见GUI的历史和苹果对微软的诉讼。MacOS可以被分成操作系统的两个系列:一个是老旧且已不被支持的“Classic”MacOS(系统搭载在1984年销售的首部Mac与其后代上,终极版本是MacOS9)。采用Mach作为?群耍?贠S8以前用“Systemx。 xx”来称呼。

计算机作业系统发展史简介?

看看这一段吧

1.1简史

苹果在1976年之前使用的标志

早期的苹果电脑,Apple IIc1976年,由斯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和斯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简称沃兹)创立。在当年开发并销售Apple I电脑。

1977年发售最早的个人电脑Apple II。

1984年推出革命性的Macintosh电脑。

2001年推出iPod数位音乐随身听。

2003年推出最早的64位元个人电脑Apple PowerMac G5。

2005年斯蒂夫·乔布斯宣布下一年度将采用英特尔处理器。

1.2成立前

在他们一起创立苹果电脑前,沃兹已经是一个电子学骇客,自1975年,他在HP上班和帮斯蒂夫·乔布斯设计Atari电子游戏。当时沃兹向由Alex Kamradt开设的分时电脑系统服务公司Call Computer租用小型电脑使用。当时的电脑只能够以纸张印字输出,而由德州仪器推出的Silent 700是当时最尖端的热升华印字机型号。沃兹曾看到《大众电子学》杂志 (Popular Electronics) 介绍如何自制电脑终端机,使用现成的零件,Woz设计了一部能够和电脑沟通的电传印字机。该部只能印出大阶英文字元的印字机能印出每版24行,每行40个字,而且能够接驳到Call Computer旗下的小型电脑使用。Call Computer 的老板Alex Kamradt代理了这个设计,并售出少数目的机器。 从1975年起沃兹开始出席家酿计算机俱乐部(Homebrew Computer Club)的活动,当时新型的微型电脑如Altair 8800和IMSAI触发Woz将微处理内建于其电传印字机之内,成为一部完整的电脑。

当时在市面上能弄到的微机处理器只有179美元的英特尔(Intel)8080和170美元的摩托罗拉(Motorola)6800。沃兹软喜欢6800,但两者都超出他的预算范围。所以他只能透过观察和学习,在纸上设计电脑,并等待着能买得起处理器的那天。 1976年,当MOS Technology发表只需25美元的著名处理器6502时,沃兹为这颗处理器编写了一个BASIC程式语言版本,再设计一部可运行这种BASIC程式语言的电脑。由于6502的设计者和6800是相同的(因为MOS Technology是由Motorola的前雇员成立的),故此Woz早前在纸上设计,建基于6800的电脑,只需作出轻微修改就可以使用6502作为微处理器。

沃兹完成机器后,把它带到“家酿电脑俱乐部”的聚会,并向电子同行们展示它的系统。在那里,他遇到了老朋友斯蒂夫·乔布斯。乔布斯意识到这些细小的业余机器的商业潜力。

1990年的苹果电脑,Macintosh Classic

1.3苹果的由来

乔布斯和沃兹两人决定成立公司,他们想了好几名字,乔布斯有次旅行回来后向沃兹建议把公司命名为苹果电脑。从苹果的第一个标志可以看出,这个苹果就是近400年前落在牛顿头顶上的那一个。

1.4早期

1971年,16岁的斯蒂夫·乔布斯和21岁的斯蒂夫·沃兹尼亚克(两个斯蒂夫)经朋友介绍而结识。1976年,乔布斯成功说服沃兹装配机器之余更拿去推销,他们另一位朋友,罗·韦恩(Ron Wayne)也加入,三人在1976年4月1日组成了苹果电脑公司。

同年5月,乔布斯与一间本地电脑商店The Byte Shop洽商,负责人表示如果这部电脑完全装配好才会感兴趣。店主保罗·泰瑞尔(Paul Terrell)考虑得更长远,他想订购50部,并在交货时支付每部0。取了这份订单后,为了筹备资金,出售自己各种值钱的东西筹款(像计算机和一台大众面包车)。乔布斯到大型电子零件分销商Cramer Electronics订购零件,店铺的信用部经理问乔布斯如何结帐,他说:“我有一份Byte Shop向我订50部电脑的订单,付款条件是货到付款,如果你给我30天付款期,我可以在付款期限内把电脑装配好,送货给泰瑞尔后再付清帐款。”那名经理致电当时正在太平洋树林市出席IEEE电脑讨论会的泰瑞尔查询,惊讶于乔布斯的坚韧,泰瑞尔向经理确实订单说如果乔布斯送货给他的话,乔布斯肯定有足够的钱付款。他们三人与两名朋友借用乔布斯家人的车房日夜不分地装配和进行马拉松式的测试,终于在期限前送货给泰瑞尔,泰瑞尔也如当初承诺付钱给乔布斯,使他付清零件的帐单,而且赚了一笔可观的羸利用来庆祝和留作本钱。

这部后来被命名Apple I的电脑有几个显着的特点。当时大多数的电脑没有显示器,Apple I却以电视作为显示器。对比起后来的显示器,Apple I的显示功能只能缓慢地每秒显示60字。此外,主机的ROM包括了引导(Bootstrap) 代码,这使它更容易启动。最后,因为保罗·泰瑞尔的坚持下,沃兹也设计了一个用于装载和储存程序的卡式磁带介面,以1200位/秒的高速运行。尽管 Apple I的设计相当简单,但它仍然是一件杰作,而且比其他同级的主机需用的零件少,使沃兹赢得了设计大师的名誉。最终Apple I一共生产了200部。

此役后,沃兹已成功设计出比Apple I 更先进的Apple II。乔布斯想将公司扩充并向银行贷款,但韦恩因为四年前冒险投资失败导致的心理阴影而退出了。当时的苹果电脑缺乏资金来源。乔布斯最后遇到麦克·马库拉 ("Mike" Markkula),麦克·马库拉注资9.2万美元并和乔布斯联合签署了25万美元的银行贷款,1977年1月,苹果电脑公司正式注册成为‘苹果电脑有限公司’。拥有资金和新设计方案在手,同年4月,Apple II 在首届的西岸电脑展览会(West Coast Computer Fair)首次面世。

Apple II与Apple I最大分别包括重新设计的电视界面,把显示整合到记忆体中,这不止有助于显示简单的文字,还包括图像,甚至有彩色显示。而且有一个改良的外壳和键盘。Apple II在电脑界被广泛誉为缔造家庭电脑市场的产品,到了1980年代已售出数以百万部计。Apple II家族产生了大量不同的型号,包括Apple IIe和IIgs,这两款电脑直到1990年代末仍能在许多学校找到。

当苹果在1980年上市的时候,他们吸引的资金比1956年福特上市以后任何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IPO)都要多,而且比任何历史上的公司创造了更多的百万富翁。在五年之内该公司就进入了世界公司五百强,是当时的最快记录。

1.5Apple III与Lisa

在80年代,苹果在个人电脑业务遇到新兴的竞争对手。他们之中份量最重的是电脑业的“头号人物”——IBM。IBM的IBM-PC型电脑,装有Intel的新型处理器:Intel 8088,并且运行微软的操作系统MS-DOS(IBM方面的叫法是PC-DOS)。该电脑一经问世即成为大热门商品(销售量:1981年2万5千台;1982年19万台;1983年70万台)。 正当小型企业还在使用Apple II时,苹果感到它需要一个更新、更先进的型号以参与企业用电脑市场。Apple III的设计师被迫遵循乔布斯的极高和有时不切实际的要求,据说乔布斯觉得散热扇“不雅致”因而被省略了,结果导致电脑容易过热,这迫使最早期的型号被回收。另外,Apple III售价高昂,虽然1983年推出了改善后的升级型,并随之进行了降价促销,但基本上仍是无法挽回Apple III在市场中的劣势,这主要是因为1981年IBM推出的IBM PC及其兼容机席卷了个人电脑市场。Apple III总共只制造了90,000台。

与此同时,苹果内部的各工作组正在日以继夜地设计二款完全不同的新款个人电脑。使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例如:图形用户界面、滑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网络功能。这些人,包括了杰夫·拉斯金和比尔·阿特金森,鼓动乔布斯把公司的焦点放在电脑功能上。1979年12月他们带乔布斯前往Xerox的 PARC研究所,在参观了他们的概念机Alto之后,乔布斯决定未来将在图形集中、图标友善的电脑上,将这种思想贯彻在苹果的两个下一代电脑项目:Lisa和Macintosh上。苹果以允许Xerox向自己投资作为条件(一百万美元的预售初次发行股票,约值18,000,000美元),换取苹果的工程师进入PARC研究所工作3天的权利。而许多PARC的研究员如拉里·泰斯勒在同事们的反对声中加入苹果电脑工作。而杰夫·拉斯金则因与设计组意见不和而退出了苹果公司(拉斯金设想的Mac是横长型的机体,而且不带鼠标)。

Lisa是一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脑,可以说没有Lisa就没有Macintosh(在Mac的开发早期,很多系统软件都是在Lisa上设计的)。她具有16位CPU,滑鼠,硬盘,以及支持图形用户界面和多任务的操作系统。并且随机捆绑了7个商用软件。

Lisa在1983年1月以9,995美元的身价初次露面。苹果再次推出了一款超越它所处时代的产品,但过于昂贵的价格(10,000美元)和缺少软件开发商的支持,使苹果再次失去获得企业市场份额的机会。Lisa在1986年被终止,余货被埋在犹他州的垃圾堆填区。

据说,Lisa是以乔布斯的女儿的名字来命名的。对此,苹果并未发表任何言论。

1.6Macintosh 的推出

Lisa计划从乔布斯控制的发展计划中途被取消。乔布斯立刻把他的注意力集中在Macintosh计划上,最初把它预想为一种“廉价Lisa”。Apple Macintosh在1984年以一个著名的超级杯广告(基于乔治·奥韦尔的小说《1984》)开始投放市场,其中更宣布“在1月24日,苹果电脑将推出Macintosh。你将会见到为什么1984将不会像‘1984’。”。这明显暗示了新的Mac和其“容易使用”的GUI将电脑和信息从公司和技术统治论者那里解放出来。苹果也大量生产由苹果雇员与之后的苹果人盖伊·川崎首创的苹果福音传道的思想。

Macintosh延续了苹果的成功,但不能达到它最辉煌时的水平。在一次比尔·盖茨(现任微软总裁)参观苹果位于库珀蒂诺的总部时,乔布斯展示了Mac GUI的原型。在之后的1985年,微软发布了Microsoft Windows,它让IBM PC拥有了GUI。因为这一点,许多公司也开始制造IBM PC兼容机,廉价的PC复制品。不能容忍其他公司复制Mac的苹果向微软提出诉讼,微软则以中止他们所提供的Macintosh用的商用软件Microsoft Excel的开发相威胁,诉讼持续了4年结果不了了之,有人说这是因为当时IBM也在开发仿Mac的图形界面TopView,如果把判决微软侵权就意味着日后苹果也能把IBM拉下马。尽管首个版本的Windows在技术层面上不如Mac,但它加上一部PC复制机的价格则比Mac便宜许多,而且不久以后在Windows上也同样出现了很多的软件。

1.7近年

iBook G4在1989年推出销量欠理想的手提电脑Macintosh Portable后,一台更受欢迎的手提电脑PowerBook在90年代初推出市面。这是首次与Sony联合设计,并为现今流行的手提电脑设立了现代的外形标准。它通过后部的铰链支撑屏幕,打开后平台的后半部分放置键盘,前方则是轨迹球(以后改为触摸板)。这款来自苹果的产品还包括了操作系统(如ProDOS、Mac OS和A/UX)、网络产品(如AppleTalk)和多媒体程序(QuickTime)。在1994年,苹果更新了它的Macintosh产品线,推出了Power Mac系列。它基于IBM、摩托罗拉和苹果三家共同开发的PowerPC系列处理器。这款处理器使用RISC(精简指令集运算)结构,它超过了之前Mac所使用的Motorola 680x0系列,而且有本质的不同。苹果的系统软件经过调整,能让大部分为旧处理器编写的程序在PowerPC系列上以模拟模式运行。

在经过80年代与新的首席执行长约翰·斯卡利的权力斗争之后,乔布斯辞去苹果的职务,并创建NeXT Computer公司。此后,苹果为了尽力挽救公司,买下整间NeXT和它基于UNIX的系统NeXTStep,此举把乔布斯带回了苹果的管理层。作为新的首席执行长,他做的第一个动作就是促成iMac的发展,这同时挽救了公司免于破产,并使他们有时间开发新的操作系统。

在2001年,苹果推出了Mac OS X,一个基于乔布斯的NeXTStep的操作系统。它最终整合了UNIX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和Macintosh界面的易用性,并同时以专业人士和和消费者为目标市场。OS X的软件包括了模拟旧系统软件的方法,使它能执行在OS X以前编写的软件。通过苹果的Carbon库,在OS X前开发的软件相对容易地配合和利用OS X的特色。

在2002年的刚开始,苹果初次展示了新款的iMac G4。它由一个半球形的底座和一个用可转动的脖子支撑的数字化平板显示器组成。此产品在2004年的夏天停止生产,在2004年8月31日展示基于G5处理器的型号,并在9月中旬推出市场。此型号省掉了底座,把CPU和整台电脑的硬件藏在平板显示器的后面,只由流线型的铝脚支撑。新款的iMac称为iMac G5,是世界上最薄的台式电脑,大约5.1厘米厚(约等于2英寸)。

较近期的产品包括使用无线局域网科技连接不同品牌的电脑的苹果AirPort,也包括iBook和G4电脑。

苹果电脑诸如PowerBook和更新的iBook和iMac,经常成为**和电视剧集中的道具。通常英雄或好人使用苹果电脑,而恶棍或坏人则使用PC兼容机。曾经,苹果使用**《碟中谍》和《ID4星际终结者》中展现PowerBook功能的片段作为广告竞争的手段。

除了电脑产品,苹果也制造消费者设备。在1990年代,苹果发表了Newton,创造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 一词,为最早的PDA。它虽然销量欠理想,但成为如Palm Pilot和PocketPC等产品的先驱者。整个1990年代,微软开始比苹果获得更多新电脑用户。苹果的市场占有率十年内从20%滑落到5%。公司在财政上努力挣扎,到1997年8月6日,微软使用1.5亿美元购买苹果公司非投票股票以换取苹果放弃控告微软侵犯版权的官司和以后每一部Macintosh 上内置Internet Explorer。(微软在后来已全部售出了所持有的苹果股票。)或许更意味深长的,微软同时宣布了继续支持它在Mac版本上的office系列,并很快成立了Macintosh软件部门。这个扭转了微软之前Mac版软件较PC版落后的情况,这也让它获得数个大奖。 2000年代初推出的iPod数码音乐播放器大获成功,配合其独家的iTunes网络付费音乐下载系统,一举击败索尼公司的Walkman系列成为全球占有率第一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随后推出的数个iPod系列产品更加巩固了苹果在商业数字音乐市场不可动摇的地位。

2001年5月,苹果宣布开设苹果零售店。商店两个主要目的:1、抑止苹果的市场占有率下滑趋势;2、改善代销商欠佳的行销策略。最初,苹果零售店只在美国开店。2003年底位于东京银座店开幕,这也是苹果在美国以外开了首家苹果零售店。银座店之后,2004年8月开幕的大阪店,名古屋店和欧洲首家的英国伦敦的店亦相继开幕。2006年5月苹果在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开设24小时营业,具近10米玻璃立方入口的旗舰店。

而在2005年6月6日的WWDC大会上,CEO乔布斯宣布从2006年起Mac的产品将开始使用Intel所制造的CPU(Intel Core)。2006年4月5日,苹果电脑推出允许采用英特尔微处理器的Mac电脑运行微软Windows XP的软件Boot Camp。它简化了在Mac上安装Windows的任务,有一步一步的指导,用户还能够在重启机器时选择是采用Mac OS X还是Windows。[1]

2006年8月29日,苹果电脑公司发布声明,Google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已加入苹果公司董事会。[2]

2007年1月9日,苹果电脑公司正式推出iPhone手机,并正式更名为苹果公司。[3]

请详细介绍一下苹果电脑的历史和产品

作业系统并不是与计算机硬体一起诞生的,它是在人们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为了满足两大需求: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计算机系统性能,伴随着计算机技术本身及其应用的日益发展,而逐步地形成和完善起来的。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希望能帮到大家。

最初的电脑并没有作业系统,人们通过各种操作按钮来控制计算机,后来出现了组合语言,操作人员通过有孔的纸带将程式输入电脑进行编译。这些将语言内建的电脑只能由操作人员自己编写程式来执行,不利于装置、程式的共用。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就出现了作业系统,这样就很好实现了程式的共用,以及对计算机硬体资源的管理。

作业系统技术的发展

手工操作***无作业系统***

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20世纪50年代中期,还未出现作业系统,计算机工作采用手工操作方式。

程式设计师将对应于程式和资料的已穿孔的纸带***或卡片***装入输入机,然后启动输入机把程式和资料输入计算机记忆体,接着通过控制台开关启动程式针对资料执行;计算完毕,印表机输出计算结果;使用者取走结果并卸下纸带***或卡片***后,才让下一个使用者上机。

手工操作方式两个特点:

***1***使用者独占全机。不会出现因资源已被其他使用者占用而等待的现象,但资源的利用率低。

***2***CPU 等待手工操作。CPU的利用不充分。 ?

20世纪50年代后期,出现人机矛盾:手工操作的慢速度和计算机的高速度之间形成了尖锐矛盾,手工操作方式已严重损害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使资源利用率降为百分之几,甚至更低***,不能容忍。唯一的解决办法:只有摆脱人的手工操作,实现作业的自动过渡。这样就出现了成批处理。

批处理系统

批处理系统:载入在计算机上的一个系统软体,在它的控制下,计算机能够自动地、成批地处理一个或多个使用者的作业***这作业包括程式、资料和命令***。

联机批处理系统

首先出现的是联机批处理系统,即作业的输入/输出由CPU来处理。

主机与输入机之间增加一个储存装置——磁带,在运行于主机上的监督程式的自动控制下,计算机可自动完成:成批地把输入机上的使用者作业读入磁带,依次把磁带上的使用者作业读入主机记忆体并执行并把计算结果向输出机输出。完成了上一批作业后,监督程式又从输入机上输入另一批作业,储存在磁带上,并按上述步骤重复处理。

监督程式不停地处理各个作业,从而实现了作业到作业的自动转接,减少了作业建立时间和手工操作时间,有效克服了人机矛盾,提高了计算机的利用率。

但是,在作业输入和结果输出时,主机的高速CPU仍处于空闲状态,等待慢速的输入/输出装置完成工作: 主机处于“忙等”状态。

离线批处理系统

为克服与缓解:高速主机与慢速外设的矛盾,提高CPU的利用率,又引入了离线批处理系统,即输入/输出脱离主机控制。

这种方式的显著特征是:增加一台不与主机直接相连而专门用于与输入/输出装置打交道的卫星机。

其功能是:

***1***从输入机上读取使用者作业并放到输入磁带上。

***2***从输出磁带上读取执行结果并传给输出机。

这样,主机不是直接与慢速的输入/输出装置打交道,而是与速度相对较快的磁带机 *** ,有效缓解了主机与装置的矛盾。主机与卫星机可并行工作,二者分工明确,可以充分发挥主机的高速计算能力。

离线批处理系统:20世纪60年代应用十分广泛,它极大缓解了人机矛盾及主机与外设的矛盾。IBM-7090/7094:配备的监督程式就是离线批处理系统,是现代作业系统的原型。不足:每次主机记忆体中仅存放一道作业,每当它执行期间发出输入/输出***I/O***请求后,高速的CPU便处于等待低速的I/O完成状态,致使CPU空闲。

为改善CPU的利用率,又引入了多道程式系统。

多道程式系统

多道程式设计技术

所谓多道程式设计技术,就是指允许多个程式同时进入记忆体并执行。即同时把多个程式放入记忆体,并允许它们交替在CPU中执行,它们共享系统中的各种硬、软体资源。当一道程式因I/O请求而暂停执行时,CPU便立即转去执行另一道程式。

单道程式的执行过程:

在A程式计算时,I/O空闲, A程式I/O操作时,CPU空闲***B程式也是同样***;必须A工作完成后,B才能进入记忆体中开始工作,两者是序列的,全部完成共需时间=T1+T2。

多道程式的执行过程:

将A、B两道程式同时存放在记忆体中,它们在系统的控制下,可相互穿插、交替地在CPU上执行:当A程式因请求I/O操作而放弃CPU时,B程式就可占用CPU执行,这样 CPU不再空闲,而正进行A I/O操作的I/O装置也不空闲,显然,CPU和I/O装置都处于“忙”状态,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也提高了系统的效率,A、B全部完成所需时间<<T1+T2。

多道程式设计技术不仅使CPU得到充分利用,同时改善I/O装置和记忆体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单位时间内处理作业***程式***的个数***,最终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效率。

单处理机系统中多道程式执行时的特点:

***1***多道:计算机记忆体中同时存放几道相互独立的程式;

***2***巨集观上并行:同时进入系统的几道程式都处于执行过程中,即它们先后开始了各自的执行,但都未执行完毕;

***3***微观上序列:实际上,各道程式轮流地用CPU,并交替执行。

多道程式系统的出现,标志著作业系统渐趋成熟的阶段,先后出现了作业排程管理、处理机管理、储存器管理、外部装置管理、档案系统管理等功能。

多道批处理系统

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前述的批处理系统中,引入多道程式设计技术后形成多道批处理系统***简称:批处理系统***。

它有两个特点:

***1***多道:系统内可同时容纳多个作业。这些作业放在外存中,组成一个后备伫列,系统按一定的排程原则每次从后备作业伫列中选取一个或多个作业进入记忆体执行,执行作业结束、退出执行和后备作业进入执行均由系统自动实现,从而在系统中形成一个自动转接的、连续的作业流。

***2***成批:在系统执行过程中,不允许使用者与其作业发生互动作用,即:作业一旦进入系统,使用者就不能直接干预其作业的执行。

批处理系统的追求目标: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以及作业流程的自动化。批处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缺点:不提供人机互动能力,给使用者使用计算机带来不便。

虽然使用者独占全机资源,并且直接控制程式的执行,可以随时了解程式执行情况。但这种工作方式因独占全机造成资源效率极低。?

一种新的追求目标:既能保证计算机效率,又能方便使用者使用计算机。 20世纪60年代中期,计算机技术和软体技术的发展使这种追求成为可能。?

分时系统

由于CPU速度不断提高和采用分时技术,一台计算机可同时连线多个使用者终端,而每个使用者可在自己的终端上联机使用计算机,好象自己独占机器一样。

分时技术:把处理机的执行时间分成很短的时间片,按时间片轮流把处理机分配给各联机作业使用。

若某个作业在分配给它的时间片内不能完成其计算,则该作业暂时中断,把处理机让给另一作业使用,等待下一轮时再继续其执行。由于计算机速度很快,作业执行轮转得很快,给每个使用者的印象是,好象他独占了一台计算机。而每个使用者可以通过自己的终端向系统发出各种操作控制命令,在充分的人机互动情况下,完成作业的执行。

具有上述特征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分时系统,它允许多个使用者同时联机使用计算机。 特点:

***1***多路性。若干个使用者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微观上看是各使用者轮流使用计算机;巨集观上看是各使用者并行工作。

***2***互动性。使用者可根据系统对请求的响应结果,进一步向系统提出新的请求。这种能使使用者与系统进行人机对话的工作方式,明显地有别于批处理系统,因而,分时系统又被称为互动式系统。

***3***独立性。使用者之间可以相互独立操作,互不干扰。系统保证各使用者程式执行的完整性,不会发生相互混淆或破坏现象。

***4***及时性。系统可对使用者的输入及时作出响应。分时系统效能的主要指标之一是响应时间,它是指:从终端发出命令到系统予以应答所需的时间。

分时系统的主要目标:对使用者响应的及时性,即不至于使用者等待每一个命令的处理时间过长。

分时系统可以同时接纳数十个甚至上百个使用者,由于记忆体空间有限,往往采用对换***又称交换***方式的储存方法。即将未“轮到”的作业放入磁碟,一旦“轮到”,再将其调入记忆体;而时间片用完后,又将作业存回磁碟***俗称“滚进”、“滚出“法***,使同一储存区域轮流为多个使用者服务。

多使用者分时系统是当今计算机作业系统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类作业系统。

实时系统

虽然多道批处理系统和分时系统能获得较令人满意的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响应时间,但却不能满足实时控制与实时资讯处理两个应用领域的需求。于是就产生了实时系统,即系统能够及时响应随机发生的外部事件,并在严格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

实时系统在一个特定的应用中常作为一种控制装置来使用。

实时系统可分成两类:

***1***实时控制系统。当用于飞机飞行、导弹发射等的自动控制时,要求计算机能尽快处理测量系统测得的资料,及时地对飞机或导弹进行控制,或将有关资讯通过显示终端提供给决策人员。当用于轧钢、石化等工业生产过程控制时,也要求计算机能及时处理由各类感测器送来的资料,然后控制相应的执行机构。

***2***实时资讯处理系统。当用于预定飞机票、查询有关航班、航线、票价等事宜时,或当用于银行系统、情报检索系统时,都要求计算机能对终端装置发来的服务请求及时予以正确的回答。此类对响应及时性的要求稍弱于第一类。

实时作业系统的主要特点:

***1***及时响应。每一个资讯接收、分析处理和传送的过程必须在严格的时间限制内完成。

***2***高可靠性。需采取冗余措施,双机系统前后台工作,也包括必要的保密措施等。

通用作业系统

作业系统的三种基本型别: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

通用作业系统:具有多种型别操作特征的作业系统。可以同时兼有多道批处理、分时、实时处理的功能,或其中两种以上的功能。

例如:实时处理+批处理=实时批处理系统。首先保证优先处理实时任务,插空进行批处理作业。常把实时任务称为前台作业,批作业称为后台作业。

再如:批处理+分时处理=分时批处理系统。即:时间要求不强的作业放入“后台”***批处理***处理,需频繁互动的作业在“前台”***分时***处理,处理机优先执行“前台”作业。

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国际上开始研制一些大型的通用作业系统。这些系统试图达到功能齐全、可适应各种应用范围和操作方式变化多端的环境的目标。但是,这些系统过于复杂和庞大,不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且在解决其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理解性方面都遇到很大的困难。

相比之下,UNIX作业系统却是一个例外。这是一个通用的多使用者分时互动型的作业系统。它首先建立的是一个精干的核心,而其功能却足以与许多大型的作业系统相媲美,在核心层以外,可以支援庞大的软体系统。它很快得到应用和推广,并不断完善,对现代作业系统有着重大的影响。

至此,作业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基本结构和组成都已形成并渐趋完善。

作业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进入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积体电路工艺技术的飞跃发展,微处理机的出现和发展,掀起了计算机大发展大普及的浪潮。一方面迎来了个人计算机的时代,同时又向计算机网路、分散式处理、巨型计算机和智慧化方向发展。于是,作业系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个人计算机作业系统、网路作业系统、分散式作业系统等。

个人计算机作业系统

个人计算机上的作业系统是联机互动的单使用者作业系统,它提供的联机互动功能与通用分时系统提供的功能很相似。

由于是个人专用,因此一些功能会简单得多。然而,由于个人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对于提供更方便友好的使用者介面和丰富功能的档案系统的要求会愈来愈迫切。

网路作业系统

计算机网路:通过通讯设施,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自治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实现资讯交换、资源共享、互操作和协作处理的系统。

网路作业系统:在原来各自计算机作业系统上,按照网路体系结构的各个协议标准增加网路管理模组,其中包括:通讯、资源共享、系统安全和各种网路应用服务。

分散式作业系统

表面上看,分散式系统与计算机网路系统没有多大区别。分散式作业系统也是通过通讯网路,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自治功能的资料处理系统或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实现资讯交换和资源共享,协作完成任务。——硬体连线相同。

但有如下一些明显的区别:

***1***分散式系统要求一个统一的作业系统,实现系统操作的统一性。

***2***分散式作业系统管理分散式系统中的所有资源,它负责全系统的资源分配和排程、任务划分、资讯传输和控制协调工作,并为使用者提供一个统一的介面。

***3***使用者通过这一介面,实现所需要的操作和使用系统资源,至于操作定在哪一台计算机上执行,或使用哪台计算机的资源,则是作业系统完成的,使用者不必知道,此谓:系统的透明性。

***4***分散式系统更强调分散式计算和处理,因此对于多机合作和系统重构、坚强性和容错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希望系统有:更短的响应时间、高吞吐量和高可靠性。

具体作业系统的发展

随着计算技术和大规模积体电路的发展,微型计算机迅速发展起来。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计算机作业系统。1976年,美国DIGITAL RESEARCH软体公司研制出8位的CP/M作业系统。这个系统允许使用者通过控制台的键盘对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其主要功能是对档案资讯进行管理,以实现硬碟档案或其他装置档案的自动存取。此后出现的一些8位作业系统多采用CP/M结构。

DOS作业系统

计算机作业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单使用者、单任务的作业系统,继CP/M作业系统之后,还出现了C-DOS、M-DOS、TRS-DOS、S-DOS和MS-DOS等磁碟作业系统。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MS-DOS,它是在IBM-PC及其相容机上执行的作业系统,它起源于SCP86-DOS,是1980年基于8086微处理器而设计的单使用者作业系统。后来,微软公司获得了该作业系统的专利权,配备在IBM-PC机上,并命名为PC-DOS。1981年,微软的MS-DOS 1.0版与IBM的PC面世,这是第一个实际应用的16位作业系统。微型计算机进入一个新的纪元。1987年,微软释出MS-DOS 3.3版本,是非常成熟可靠的DOS版本,微软取得个人作业系统的霸主地位。

从1981年问世至今,DOS经历了7次大的版本升级,从1.0版到现在的7.0版,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但是,DOS系统的单使用者、单任务、字元介面和16位的大格局没有变化,因此它对于记忆体的管理也局限在640KB的范围内。

作业系统新时代

计算机作业系统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多使用者多道作业和分时系统。其典型代表有UNIX、XENIX、OS/2以及Windows作业系统。分时的多使用者、多工、树形结构的档案系统以及重定向和管道是UNIX的三大特点。

OS/2

OS/2采用图形介面,它本身是一个32位系统,不仅可以处理32位OS/2系统的应用软体,也可以执行16位DOS和Windows软体。它将多工管理、图形视窗管理、通讯管理和资料库管理融为一体。

Windows

Windows是Microsoft公司在1985年11月释出的第一代视窗式多工系统,它使PC机开始进入了所谓的图形使用者介面时代。Windows 1.x版是一个具有多视窗及多工功能的版本,但由于当时的硬体平台为PC/XT,速度很慢,所以Windows 1.x版本并未十分流行。1987年底,Microsoft公司又推出了MS-Windows 2.x版,它具有视窗重叠功能,视窗大小也可以调整,并可把扩充套件记忆体和扩充记忆体作为磁碟快取记忆体,从而提高了整台计算机的效能,此外它还提供了众多的应用程式。

1990年,Microsoft公司推出了Windows 3.0,它的功能进一步加强,具有强大的记忆体管理,且提供了数量相当多的Windows应用软体,因此成为38***86微机新的作业系统标准。随后,Windows发表3.1版,而且推出了相应的中文版。3.1版较之3.0版增加了一些新的功能,受到了使用者欢迎,是当时最流行的Windows版本。1995年,Microsoft公司推出了Windows 95。在此之前的Windows都是由DOS引导的,也就是说它们还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系统,而Windows 95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系统,并在很多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改进,还集成了网路功能和即插即用功能,是一个全新的32位作业系统。1998年,Microsoft公司推出了Windows 95的改进版Windows 98,Windows 98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把微软的Internet浏览器技术整合到了Windows 95里面,使得访问Internet资源就像访问本地硬碟一样方便,从而更好地满足了人们越来越多的访问Internet资源的需要。Windows 98已经成为目前实际使用的主流作业系统。

从微软1985年推出Windows 1.0以来,Windows系统从最初执行在DOS下的Windows 3.x,到现在风靡全球的Windows 9x/Me/2000/NT/XP,几乎成为了作业系统的代名词。

UNIX

UNIX作业系统,是美国AT&T公司于1971年在PDP-11上执行的作业系统。具有多使用者、多工的特点,支援多种处理器架构,最早由肯·汤普逊***Kenneth Lane Thompson***、丹尼斯·里奇***Dennis MacAlistair Ritchie***和Douglas McIlroy于1969年在AT&T的贝尔实验室开发。

目前它的商标权由国际开放标准组织***The Open Group***所拥有。

UNIX系统自1969年踏入计算机世界以来已30多年。虽然目前市场上面临某种作业系统***如 Windows NT***强有力的竞争,但是它仍然是膝上型电脑、PC、PC伺服器、中小型机、工作站、大巨型机及群集、SMP、MPP上全系列通用的作业系统,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种作业系统可以担此重任。而且以其为基础形成的开放系统标准***如 POSIX***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作业系统标准,即使是其竞争对手或者目前还尚存的专用硬体系统***某些公司的大中型机或专用硬体***上执行的作业系统,其介面也是遵循 POSIX或其它类 UNIX标准的。从此意义上讲,UNIX就不只是一种作业系统的专用名称,而成了当前开放系统的代名词。

UNIX系统的转折点是1972年到1974年,因UNIX用C语言写成,把可移植性当成主要的设计目标。1988年开放软体基金会成立后,UNIX经历了一个辉煌的历程。成千上万的应用软体在UNIX系统上开发并施用于几乎每个应用领域。UNIX从此成为世界上用途最广的通用作业系统。UNIX不仅大大推动了计算机系统及软体技术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UNIX的发展对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Linux

Linux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一个自由软体,它是一个可与UNIX和Windows相媲美的作业系统,具有完备的网路功能。Linux最初由芬兰人Linus Torvalds开发,其源程式在Internet网上公布以后,引起了全球电脑爱好者的开发热情,许多人下载该源程式并按自己的意愿完善某一方面的功能,再发回到网上,Linux也因此被雕琢成为一个全球最稳定的、最有发展前景的作业系统。

从发展前景上看,Linux取代UNIX和Windows还为时过早,但一个稳定性、灵活性和易用性都非常好的软体,肯定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Mac OS

1984年,苹果释出了System 1,这是一个黑白介面的,也是世界上第一款成功的图形化使用者介面作业系统。System 1含有桌面、视窗、图示、游标、选单和卷动栏等专案。其中令如今的电脑使用者最觉稚嫩而有趣的是建立一个新的资料夹的方法——磁碟中有一个Empty Folder***空资料夹***,建立一个资料夹的方法就是把这个空资料夹改名;接着,系统就自动又出现了一个Empty Folder,这个空资料夹就可以用于再次建立新档案夹了。当时的苹果作业系统没有今天的AppleTalk网路协议、桌面影象、颜色、QuickTime等丰富多彩的应用程式,同时,资料夹中也不能巢状资料夹。实际上,System 1中的资料夹是假的,所有的档案都直接放在根目录下,档案根据系统的一个表被对应在各自的资料夹中,资料夹的形式只是为了方便使用者在桌面上操作档案罢了。

在随后的十几年风风雨雨中,苹果作业系统历经了System 1到6,到7.5.3的巨大变化,苹果作业系统从单调的黑白介面变成8色、16色、真彩色,在稳定性、应用程式数量、介面效果等各方面,苹果都在向人们展示著自己日益成熟和长大的笑脸。从7.6版开始,苹果作业系统更名为Mac OS,此后的Mac OS 8和Mac OS 9,直至Mac OS 9.2.2以及今天的Mac OS 10.3,采用的都是这种命名方式。

2000年1月,Mac OS X正式释出,之后则是10.1和10.2。苹果为Mac OS X投入了大量的热情和精力,而且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2002年,苹果电脑公司的建立者之一,苹果公司现任执行总裁Steve Jobs亲自主持了一个仪式:将一个Mac OS 9的产品包装盒放到了一个棺材中,正式宣布Mac OS X时代的全面来临!

从苹果的作业系统进化史上来看,Mac OS Panther***以下简称Panther***似乎只是苹果作业系统一次常规性的升级,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在下结论以前,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事实:2003年的WWDC***苹果全球开发商大会***,这一历来在5月中下旬举行的会议,因为要为开发商提供Panther Developer Preview***开发商预览版***,而专门推迟到了6月!一个月的等待并没有让使用者失望,在每年都令无数苹果迷期盼的Jobs主题演讲中,我们听到了比以往多得多的掌声。

2003年10月24日,Mac OS X 10.3正式上市;11月11日,苹果又迅速释出了Mac OS X 10.3的升级版本Mac OS X 10.3.1。或许在本文发表之际,Panther就可以升级到10.3.2了。苹果公司宣称:“Mac OS Panther拥有超过150种创新功能,让你感觉就像拥有一台全新的苹果电脑”。

苹果电脑为人类带来了全新的“个人电脑”的概念,它在过去20年的成长经历,即是PC业的风雨兼程的历史写照。“用鼠标操纵的图形用户界面,通用的硬件标准,仍在不断发展的多媒体技术,以及超酷的外形”,这些让人痴迷的特色成了苹果电脑代名词。毫无疑问,苹果电脑的出现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早期“个人电脑”的发展变化;当然,PC业革命式的发展也导致了 苹果电脑的兴衰成败。

谁移动了鼠标?

恩曾在1978年至1982年参与微软公司的产品开发,后来又在Lotus和赛门铁克公司担任执行官,他亲身经历了苹果电脑的发展的初期阶段。莱伯恩以及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们指出,苹果电脑的CEO史蒂夫·乔布斯把许多有价值的发明,转化到实际应用领域,例如“图形界面、激光打印机、鼠标,甚至包括从施乐公司‘抄袭’过来的图标”

如果把上述发明都归功于苹果公司,可能会引起争议,但无可否认的是,正是苹果电脑特别看重这些发明,并把它们推向了市场。

“苹果电脑对PC的两大贡献是:图形界面和用鼠标操纵电脑。”IT业的老将吉姆·本杰明说,“在那之前,PC操作完全是基于文字界面的。”

印刷业的新生

不仅如此,苹果电脑最早引入了“桌面排版系统”和“多媒体计算”的概念,让人类摆脱了“事件驱动”和“菜单控制”的初级阶段。

“桌面排版系统”的发明,使得印刷业获得了新生,这是苹果电脑的辉煌贡献之一。约翰·斯卡尔参与了该发明诞生的全过程,他回忆说:

“1995年中期,我被任命开发激光打印机的发展潜能。我们找到了最优秀的程序员,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开发出了革命性的软件产品,即PageMaker。该软件首先应用于苹果电脑中,然后才有Windows版。后来,Adobe公司买下了PageMaker的版权。”

“当它问世时,人们对它并不感兴趣。”斯卡尔回忆当时的情景说,“这是极具创意的发明,它可能给苹果电脑带来很多发展机遇。但是,柯达公司当时认为它不过是个‘玩具’。”

无意中成就了微软

许多IT业老臣们都认为,苹果电脑图形交互界面的应用,深深刺激了微软公司,甚至在某种程度帮助微软完成了今天的霸业。

在1984年,众多软件公司决定支持苹果电脑的图形界面,但是只有微软公司在这方面付出的努力最多。微软公司为苹果电脑量向打造了最早的“电子表格Excel”以及字处理软件Word;此外,微软还在苹果电脑平台上开发过Multiplan、File等软件。

“苹果电脑的许多发明,成就了微软公司的辉煌业绩。”莱伯恩说,“微软统治当今软件业的根本原因,并不完全是Windows产品,而是它致力于开发图形界面的坚定决心——尽管苹果电脑的起步更早。”

微软公司对上述观点不置可否,但是我们仍可以看出该公司对苹果电脑的尊重:“苹果人的发明创新精神有目共睹。当初我们开发Excel软件时,只是为了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但是我们并没有预料到后来它的发展成就(如此惊人)。”

苹果的成长

苹果电脑的发展过程中,并非仅仅强调“特色”,更注意实际的商业价值,例如3.5寸硬盘和网络的引入,改变了电脑的运算模式。

“苹果电脑开始使用3.5寸硬盘之后,这种电脑构架模式才逐渐流行起来。”LapLink公司的创始人马克·爱普雷称,“苹果电脑也是网络概念的早期倡导者之一。”

菲利普·卡恩曾是苹果电脑的一名开发工程师,后来担任了宝兰软件公司(Borland)的CEO,目前在一家无线产品开发公司担任CEO。

卡恩评价说:“苹果电脑教给PC业如何打造简单易用、稳定可靠的电脑;PC业也让苹果电脑学会如何制造‘人人都买得起的电脑’。”

难忘1984

巴巴拉·克洛兹在1984年曾经担任苹果公司的公关经理,他为苹果电脑写下最早也是最有的名宣传标语:“我们的电脑为普通人打造。”

“苹果电脑向PC业界传达了这样一个信号:电脑是为了满足普通人的需要,而不是纯粹的科学计算。”克洛兹说,“那时许多复杂的东西,在今天看来非常简单,这是电脑平民化的结果。”

苹果电脑最早的开发人员们,互相鼓励称“我们正在从事改变世界的工作”,那种近似宗教狂热的工作精神,彻底改变了电脑行业的传统模式。

正是在1984年,苹果电脑通过在“美国职业棒球联盟杯”上做广告,使得它变得家喻户晓。这种创新之举,甚至影响了美国广告界的思维模式:当年苹果电脑发布广告的体育场,现成已经成为新产品上市的热门竞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