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1中 TC 扭力控制系统 是干什么用的啊?

2.凯捷换标改名,主打四座,五菱能否“凯捷”?

3.十万左右SUV哪款比较推荐?

4.为什么大家都讨厌韩国车?

F1中 TC 扭力控制系统 是干什么用的啊?

汽车行车电脑系统能降级吗-行车电脑怎么升级教程

TCS又称循迹控制系统。汽车在光滑路面制动时,车轮会打滑,甚至使方向失控。同样,汽车在起步或急加速时,驱动轮也有可能打滑,在冰雪等光滑路面上还会使方向失控而出危险。TCS就是针对此问题而设计的。

TCS依靠电子传感器探测到从动轮速度低于驱动轮时(这是打滑的特征),就会发出一个信号,调节点火时间、减小气门开度、减小油门、降挡或制动车轮,从而使车轮不再打滑。

法拉利F2007技术参数:

车型代号 F2007 车身总长 4545毫米

车身总宽 1796毫米 车身总高 959毫米

轴距 3135毫米 轮毂尺寸 13英寸

后轮轮距 1405毫米 前轮轮距 1470毫米

车身总重 600公斤(含水、润滑油和车手) 底盘结构 碳纤维蜂窝状符合结构

引擎代号 056 气缸数量 8

气缸夹角 90度 气阀数量 32

阀门驱动 气动 引擎排量 2398毫升

活塞直径 98毫米 引擎质量 95公斤

燃油 壳牌V-PowerULG62 润滑油 壳牌SL-07

变速箱布置方式 纵置变速箱(带防滑差速锁) 变速箱结构 7挡连续式半自动变速箱(1倒挡)

制动系统 碳纤维通风刹车碟 悬挂系统 前后双叉臂(主动推杆、旋转减震器)

法拉利F2007深度分析:转用零龙骨 长轴距另有学问

法拉利的新车F2007从亮相到现在,已经有接近一个月的时间,公众在这段时间里对它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但是对于其设计的出发点、核心的技术变化却知之甚少,尤其是对加长轴距感到不解。为此,我们撰写了这篇深入的技术分析。文章不仅揭露了F2007发生的核心变化,更重要的是讲述了背后原因,希望对于热衷F1技术的车迷了解赛车,能够起到真正的帮助!

一,以空气动力学为设计出发点,延长车身轴距

法拉利的新车,通过查看技术参数就可以发现的变化是,轴距大幅增加了,而这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学问。法拉利老车型248F1的轴距为3050毫米,新车F2007达到了3135毫米,增加了85毫米之多。这在大多数车队都在为新规格的普利司通轮胎而缩短赛车轴距、前移重量的情况下,似乎让人费解。

对此,法拉利的底盘总监科斯塔(Aldo Costa)这样说道:“这纯粹是因为空气动力学。我们不相信在本质上会对车辆的动力学造成巨大的冲击。相反,这为我们以更好的方式发展空气动力学创造了更多的可能。”

但科斯塔的话,或多或少在弱化加长轴距带来的负面效应。关于这点,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新轮胎发生的变化。冬季测试期间,普利司通方面已公开承认,与上赛季相比,新轮胎结构明显更弱了;不论是前胎还是后胎,都比两家轮胎供应商提供轮胎的时期要弱。但是后轮扮演着更大的因素,这正是大多数车队缩短赛车轴距、前移重量的原因。

回到法拉利的新车,车队在新车发布会上表示,F2007增加的85毫米全部用于驾驶舱和前轮之间。以这种方式增加轴距,将对赛车的重量分配带来主要冲击,必然造成赛车的重量后移,显然这与普利司通的新胎特性是背道而驰的。那么法拉利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又牵涉到另一个因素,新的撞击测试规则。

FIA在本赛季,引入了更加严格的车尾撞击测试,造成车尾的气流效率受到影响。法拉利的空气动力学小组认为,夺回由于新尾锥造成车尾损失的下压力,比名义上的重量分配要求更重要。而且模拟工具告诉他们,即便是后轴的负荷增加,但只要能制造更强的后部空气动力学抓地力,以防止后轮出现滑动,同样能缓解后胎的负荷。换言之,加长轴距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可以通过空气动力学来克服的。

至此我们可以发现,法拉利在设计赛车的首要出发点是空气动力学,而不是如何去适应轮胎。当然,这也是很自然的,因为法拉利凭借与普利司通多年的合作,早已知道日本轮胎的秉性,即便是新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法拉利也不会落在他人之后。

从本质上讲,F2007与248F1每一处空气动力学外貌的区别,都源自于设法提高通向尾部的气流,以克服更加严格的车尾撞击结构带来的负面效应。按照新规则规定,新尾锥不仅要求具有更高的吸能能力,其形状也进行了严格规定,而正是因为强制规定的外形,阻挡了中央扩散器的气流通道。因此扩散器的气流流量受到了限制,唯一弥补损失的下压力的办法是提高气流的流速。

而加长的轴距,将起到推动作用,同时还有新的零龙骨前悬挂结构和新的散热器设计。F2007的散热器接近呈水平放置,这样允许赛车侧箱的下沿内切的更加厉害。因此创造了更加有效的低压区,加速了气流沿着侧箱流向车尾。另外,更紧凑的车尾包装也促进了车腰收的更细。综合这两个新特征,大大的提高流向车尾横梁翼气流的速度,引导更多的气流从两轮之间流过,而不是让其从轮胎两侧散失,成生更多的阻力。

关于车尾横梁翼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老车型248F1劈开的设计方案被保留了下来,这样主要是能够让中央的扩散器设计的更大。但是由于新赛季引入新的车尾撞击结构,因此大多数其他车队的设计师都认为,这样的设计将不再具备优势。不过很显然,法拉利的空气动力学部门主管埃里(Johe Iley)可不这么认为。

在空气动力学方面,F2007的变化还有散热器的入口和出口都进行了重新设计,这反映了散热器的不同的放置方式和尺寸的增加(关于F2007的尺寸加大,本文后面还将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从刚刚发布的新车,到本文截稿为止,F2007都没有安装散热烟囱(但预留了安装位置),只在侧箱机盖上开凿了大面积的散热窗,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新车还在变速箱的正上方开了一个气流出口。这在法拉利车上还是第一次。

法拉利在新车发布期间已明确表示,当前的车身套间是临时的,前翼和尾翼都是直接沿用248F1。前往墨尔本,会被换上新的。另外,实战版本的车型可能会重新装上位于鼻锥上的气流调节片,以将更多的气流向车尾输导。

二,零龙骨前悬挂 强化的单体壳

为了提高空气动力学效率,法拉利最终还是抛弃了一贯坚持的单龙骨设计,改用零龙骨布局。但是需要特别提到的是,F2007的下叉臂并不是直接连接到底盘上,而是像退化的双龙骨一样,通过两根微微凸出的加强筋与底盘(单体壳主体)间接相连。

这使得该区域的单体壳得到了加强,至于是否增加重量法拉利并未透露,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会对悬挂几何结构的调节,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前文中提到,新车的轴距增加了,因此为了保证赛车拥有同样的扭转刚度,对单体壳进行强化成为必须,赛车的质量因此增加。

关于赛车的重量增加还包括散热器。F2007为了让侧箱下沿收的更窄,被迫改变了散热器的放置角度。新车的散热器类似于F2004的方案,接近水平放置。根据空气动力学设计的要求,侧箱的气流入口越小越好,当然,这与将侧箱下沿收的更窄的思想刚好吻合,但它同时又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如何维持其散热能力?在技术水平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既要缩小进气口尺寸,又要保持热交换能力不变,唯一的办法是增加散热器自身的尺寸,因此,F2007的散热器更大更重了。

提到质量,还有一点。法拉利在新车发布会上公开承认,单独为满足更加严厉的车头、车尾以及侧面撞击测试,新车的重量就增加接近十公斤,如今再加上上面提到的强化底盘和加大散热器带来的额外质量。因此,F2007配重自由度必然会受到进一步的影响。

当然,新规则带来的大约10公斤的质量,对于所有车队都是平等的,同时引发的外观变化也基本一样。“在鼻锥的溃缩变形形式上,必须取得进一步的发展。而车尾,FIA不仅规定了尾锥撞击结构能够吸收的最大的G值,还规定了空间要求,所以每一支车队尾锥的尺寸和形状都是一样的。”法拉利底盘总监科斯塔解释到。而这也正是MP4-22的尾锥改为传统设计的原因。

在底盘方面,要谈到的最后一点是后悬挂。新车的后悬挂保持了原来的结构,即扭杆与中央的萨切斯旋转减震器相连。在这里需要提到的一点是:旋转减震器是目前减震器中最紧凑的结构。它由萨切斯在2003年率先开发出来,法拉利F2003-GA是第一辆配备这种减震器技术的赛车。

言归正传,虽然F2007的后悬挂目前是使用的老结构,但改进工作会接踵而至。目前,一个旨在降低后胎工作负荷的发展项目正在进行。去年在赫雷斯对07款的轮胎进行首次测试时发现,软配方的轮胎在所有车上降级的速度都非常快,这使得改进后胎工作负荷的发展项目变得更加急迫。

除了应急方案,法拉利一种新的悬挂结构正在酝酿中,在季中推出,具体时间未定。

三, 引入无缝变速箱 优化引擎性能

从F2007开始,法拉利加入了由迈凯轮和本田率先开创的无缝变速箱俱乐部,只是法拉利更喜欢将这套系统称为快速换挡变速箱(quick shift gearbox)。“他几乎是同时换挡,节约了从一个挡位切换到另一个挡位的时间,科斯塔(Aldo Costa)在谈到新变速箱时说道。

2006年4月17日,法拉利首次对外公开正在开发自己的无缝变速箱系统。只是他们的路走的有些曲折。“现在我们正在测试这套系统,但是它不会在本赛季的比赛中使用。在我们最初的中有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同时拥有极高的可靠性,但是系统太复杂了,不利于维护保养,又重又昂贵。”前技术总监罗斯-布朗(Ross Brawn)在当时说道。“所以我们打算造一个比较简单的,但这同时会伴随着一些风险,因此我们仍需要进行大量的测试,将风险降至最低。”

根据布朗在公众场合的口吻,他自始至终都在弱化无缝变速箱的优势。“使用无缝变速箱是有一定优势,但是它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

和旧变速箱一样,新变速箱也用了碳纤维的外壳。但是进行了重新塑形,以满足尾部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和新的尾锥规则要求。

引擎方面,法拉利的056在上赛季末被认为是最强的心脏。本赛季的版本是其基础上优化的产物,但是代号没有变。056 V8的活塞直径设计达到了FIA允许的上限:98毫米。新的引擎总监西蒙(Gilles Simon)表示,从提交引擎开始,改进工作便一直在进行,尽管是非常小的改动,但是效果很显著。当然,法拉利也需要对电子系统进行重新调整,以满足19000转/分的转速限制。

“FIA允许我们对燃烧室、凸轮轴和阀门进行改进,加上我们还减轻了一些部件的质量,使得引擎的扭矩输出曲线增强,并提高了可靠性。当然,我们还会与壳牌携手发展燃油和润滑油,同时会改进气箱,并着眼于减少引擎的内耗。”西蒙在谈到新引擎时说道。

凯捷换标改名,主打四座,五菱能否“凯捷”?

从五菱红标到马头标,再到钻石标,又换五菱银标,这是换车还是换标?从?五菱宏光S到宝骏730,再到凯捷,五菱能都"凯捷"?

目前国内MPV市场格局,五菱品牌有两款车型一直稳居前列,一是五菱宏光,一是宝骏730,曾几何时,两者高举冠亚军,风光一时无两。高处不胜寒,MPV市场火热一直被不少车型惦记。

从9月份MPV市场销量来看,五菱宏光9月销量达到23952辆,同比下滑8.4%;1-9月累计销量199,998辆,同比下滑24.1%,月销和总销量下滑态势明显,而且9月份GL8销量只比五菱宏光少了3600辆,同比增长31.2%,五菱宏光冠军宝座受到极大威胁,MPV销量亚军也被GL8霸占。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上市的五菱宏光PLUS,在上市后取得了不错的口碑,但销量依然没有占据系列车型的主导。

五菱品牌另一款MPV车型,宝骏730境况更糟糕。名次已经被挤到了第五,被风行菱智和传祺GM6超越,而且下滑态势无法逆转。9月份?,宝骏730销量只有5006辆,同比下滑35.1%,1-9月累计销量39331辆,同比下滑45.6%,可以说,宝骏730比五菱宏光境遇还要差。

纵观MPV车型中,无论是风行菱智、GL8还是传祺GM6\吉利嘉际,进入"金九银十"后都是大幅增长,总销量已经接近去年销量或已经超越去年同期。为了扭转不利局面,五菱去年推出了钻石标车型,宝骏RM-5,但是从其销量来看,难当大任,是一个败笔。

五菱宏光走下坡路,宝骏730不再灵,RM-5和RS-5出师未捷,五菱再次出招,推出了凯捷,与RM-5上市时相同,凯捷也换标了,这是一款车型一个LOGO吗?五菱似乎热衷于换标,从五菱红标到宝骏马头标,再到钻石标,又到全球银标,似乎五菱不是换标就是在换标的路上。不知道,换一个LOGO就高级了吗?

凯捷上市后售价为8.58万-11.68万元,比RM-5起售价格高了7000元,同为1.5T版本,凯捷大一圈,动力一致,凯捷却便宜了1000元,在配置上,凯捷比RM-5起步车型,少了不少配置。如行车电脑多媒体信息、7寸液晶屏变小了只有3.5寸、USB借口、扬声器喇叭数量等,都有所减少。从根本上来讲,除了LOGO不同,凯捷与宝骏RM-5差距并不大,如何实现突破?

凯捷打出了一个"大四座"概念,主打第二排女王座,为了让第二排空间最大化,可以说已经牺牲了第三排。买MPV的车主,主要还是载货或者载人,而不是买个车折腾着,没事躺着或打个牌啥的,搁家里捯饬这些不比车里舒服。而且来回折腾座椅,不知道凯捷的品控能否受得了。

凯捷配置看似不低,实则不少配置都是高配版才有。如作为最低配手动精英型,所能提供的配置相当有限,除了大灯降级为卤素光源以外,液晶仪表、一键启动/无匙进入、全景天窗、LED日间行车灯、车顶行李架、鲨鱼鳍天线以及各种装饰条都一概欠逢。

同时,第二排座椅也是织物座椅,且只能常规的前后移动和靠背调节,什么第二排座椅超长前后滑动距离+腿托等配置一概没有,最令人担忧的是安全配置,凯捷手动精英型仅有前排双安全气囊而已,头部气囊、侧气囊只有最高配有,膝部气囊、行人安全气囊等直接没有,可能是考虑成本原因吧。

一些智能配置如ADAS驾驶系统,防碰撞预警、预碰撞自动刹车(带行人识别)、车道保持以及车道偏离预警等都是只在高配车型才有。

凯捷售价接近比亚迪宋MAX、吉利嘉际等车型,只是换个标显然无法提升购买力。而且虽然是"全球银标",五菱车型主销还是国内市场。所谓全球银标只是打造一个看似"很高级"的概念而已。

五菱凯捷很讨巧的打出了"大四座"MPV概念,要想享受到女王待遇,前提是要买高配版车型,也就是买自动尊贵型以上的车型,你才会有这个待遇。至于你会不会为了这个,付出十几万费用,只能是自己盘算一下。

在7座车型可以享受6年免检的大背景之下,凯捷主打四座显然是不明智,入门版配置低,安全配置缺失,会失分不少。如果凯捷无法"凯捷",不知道五菱会不会再出换一个标,重新来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十万左右SUV哪款比较推荐?

1、哈弗H2:这是一款小型的实用车,没有那么大的车型,使它即使在拥堵的市区也能灵活自如,虽然小,但是该有的却不会少。金属质感的表面漆,内座和配饰都由高端皮质打造,科技感强,配备有智能机器人系统,缺点是性能较低,不能搭载CD,但是这点可以用高科技蓝牙来弥补,8万左右的价格让它在年轻人中炙手可热。

2、S30:这是个老款型了,是当年出的第一款SUV,代表着想要进入小型车市场的野心。这款车的前后距离比较紧凑,但实际内部还是挺大的,有一个让好多买主不满的是它的内饰显得没什么档次,但是车的性能没什么大的错处,主要是它的价格真的低,五万左右让预算较少的买家拥有买SUV的可能。

SUV作为实用与炫酷的双重代名词收到广大车友们的喜爱,一些国产中不乏有价格美好,质量过关的好车,虽然这两款SUV年纪偏老,但还是可以一试的。

为什么大家都讨厌韩国车?

讨厌韩国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产品力,二是民族情绪。

1、从产品力上讲,韩系车刚来到中国时,打的是性价比,可以算作合资品牌力性价比最高的车系,因此对准了中国人好面子的胃口,在中国市场站稳了脚跟。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韩系车进入中国,性价比逐步降低,而韩系车又没有独有的产品特性,就开始无法打动中国人了。

2、大家谈到韩系车,除了当年的索八的设计吸引人外,要性能没性能,要品质没品质,要省油没省油,要安全没安全。最后连性价比都没有了,人们甚至看不到买它的理由。因此韩系车进入“屌丝三宝”也就不足为奇了。

3、除了产品力的问题,就是民族情绪问题了,韩国人狂傲自大、自以为是的性格,图现在方方面面。中国人早就看着不爽了,如果说中国人讨厌日本人,还是因为被日本欺负过,那么讨厌韩国人,就是原本一起被欺负的人,居然现在还敢欺负我们。

4、再加上在国际政治领域,韩国始终与美国站在一个战线上,跟中国产生敌对关系,中国民众从心底里对韩国人产生了厌恶。国人可以骂买日本车的人是汉奸,而买韩国车的是脑残,前者是立场问题,后者是生理问题,可见韩国以及韩国品牌在中国人眼里是怎样的地位了。

5、跳开上述所说,韩系品牌近两年在全球的增长速度都在放缓,技术研发技术储备不足的弱点凸显无疑,靠设计打天下的策略被更多的国际设计所压制,韩国还没有找到新的品牌增长点。

除去韩国人极端狭隘招人厌的民族性格,我想从车企和 汽车 的角度回答。现代起亚和大众一样,都是属于那种特别会做市场营销和迎合中国人的需求的企业。不过 社会 就是这样,你会做营销招人喜欢,也必然会有人议论你的不足。可以说韩系车在中国开辟了以丰富配置和优秀性价比博弈市场的道路,现在的国产车部分走的也是这条路。对于一辆 汽车 ,有些人在乎驾驶感受,有些人在乎折射出的地位和身份,有些人在乎具体使用的感觉。可以说,一辆 汽车 有无遥控钥匙,自动驻车,无钥匙进入,一键启动,温度分区,定速巡航等配置,给人的感觉绝对不一样。同等预算,你是愿意选择一辆配置丰富感受舒适的韩系车,还是愿意选择一辆品牌力更强的日德系?每个人都有不同答案。但是无论怎么选,都应当尊重对方的选择,而不是在网上互相倾轧。一辆不怎么样的车,如果买的人多到一定数量,那么它的维护保养成本会降低,而保值率会提升,极端例子比如桑塔纳,捷达,凯越。现在韩车市场占有率很高,如果继续维持势头,那么中国市场将永远有韩车的一席之地。

你好,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是检车家的一名二手车检测技师。工作的原因经常接触各种车型,所以对于这个问题还是相对有所了解的,下面我就从我个人的角度回答一下你的问题。

以现代和起亚为例,聊聊我的看法:说不上讨厌韩国车,我们有个同事就买的领动,而且一直在开。

其实韩系车在国内还是火过一段时间的。

跟北京现代合资的初期,那时候火的是索纳塔和伊兰特,然后彼德希瑞尔来到起亚,K5出现之后,颜值真的吸引了很多的人。而且,那个时候论性价比,韩系车占了很大的优势。车圈早前流传的“屌丝三宝”,韩系车就占了两个,索8和K5。

其实在车型更新迭代方面,现代还是速度挺快的,比如名图,2013年上市时,竞品只有速腾,又比如朗动,上市时竞品是宝来朗逸K3,而那时,思域还是9代,卡罗拉也没改款。

但是,韩系车也就这点优势了。

比较争议的是玩N代同堂,在这一点上现代起亚玩得贼溜。不说起亚和现代共享平台,只说现代:朗动上市时,喊出了伊兰特主打出租车市场、悦动主打家用、朗动主打级别更高的人群,其实也能理解,问题是你又出了领动又想怎样?新瑞纳上市了,老款改名悦纳,又想怎么样?新车优惠降低了,但是老车主在换车时也跟着亏了。

有一点没有争议,就是在国内市场上它没有底蕴,或者说更大的品牌影响力,以至于韩系车火的时候,从B级车上就开始乏力了。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也是没底蕴。卡罗拉、思域改款后就不说了,和南北大众比依然如此,B级车方面,在豪华品牌还没有下探的时候,日系三兄弟和南北大众在B级车市场中的产品还是很坚挺的。

而在品控方面韩系也没有太多的口碑。至于高端…你见过哪个高端品牌说过,你买了后开一年不满意厂家8.5折回收的?现代说:我雅科仕可以。现在虽然成立了捷恩斯,但是只能说:晚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后来者居上,你主打性价比,而国产品牌已经赶上来了,至于颜值也已经不是一枝独秀的时代了,实在不行,我咬牙上BBA总行了吧?

而在技术方面,似乎除了当年的NU发动机,也没什么太多可圈可点的了,虽然也有混动,但是和丰田本田比…也只能存在价格优势了。

然后就是某导弹,这个话题不展开说,懂的都懂。

最后说一下韩系车开起来的感觉,我开过瑞纳,也开过朗动、索纳塔8和胜达,总感觉变速箱和发动机传感有点迟缓,而且,瑞纳开时间长了,发动机舱总是油油的感觉。

我也讨厌韩国车,我09年买的现代伊兰特,到现在还没有大修过,14年换过一次电瓶,一次正时皮带,平时注重保养,现在已经25万公里,我就纳闷了:现代伊兰特为什么不坏呢?想换国产车都没有机会?

韩系车我没买过,但是身边的同事很多买了韩系车,大抵说一下三位使用者的使用情况吧:

1.迟某,车型:起亚狮跑,手动挡,目前6年,6万公里,问题:车天窗漏水。我的这位同事买的起亚狮跑,整车车况较好,车辆一直正常保养,没有什么激烈驾驶,整体使用感受较佳,空间大赞,在同级别中无出其右。除了天窗漏水外无其他问题。

2.孙某,车型:起亚智跑,起亚福瑞迪;福瑞迪手动挡,驾驶2年,5万公里;智跑自动挡,驾驶3年,8万公里,问题:福瑞迪由于激烈驾驶加他自己非法改装等等。。。接近报废,智跑…………由于车主本人激烈驾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悬挂等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可逆性破坏性损坏…………比起迟某,这位孙某就比较的。。。怎么说呢,一句话“家用车,赛车手,公路飙车没朋友”就是比较爱玩,喜欢开快车,驾驶风格也潇洒,用王羲之的话说“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两辆车最后都换了,这俩车最后也没有善终,实为可惜,不过这位兄台修车可花了不少银子,修车钱和改装钱能买个普拉多了。。。。

3.李某,车型:现代胜达,3年3万公里,问题:这位同事比起上两位同事要惨的多,发动机机油增多乳化,变速箱故障。关键是他正常驾驶,SSSS店保养维修,就这样,还是出现了这些问题,不过这个问题不大,是车载电脑ECU升级后出现的问题,也就是行车电脑的逻辑思维有点问题,退到上个版本的程序就可以解决问题,but!四儿子店不给降级!网上所有的解决办法都是通过降级来解决问题,第二个骚操作是把发动机机油口用胶带什么的封死了,以前你能发现机油乳化是因为你能打开机油盖,现在我封死了你就看不到了,所以没办法看是不是有问题,如今该车的变速箱好像也有些故障,具体就不得而知了,他发现车有问题,还跟我有点关系,亚洲龙双擎机油增多大家应该多少都知道,那阵子,我特别紧张,虽然最后还是增多了,但是没乳化。

综上述情况,我觉得韩系车吧,老车品质或许会好一点,手动挡车型比自动挡能靠谱些

不能都讨厌,我自己就有两辆,现代新悦动,民族 情感 和车的质量没关系,为啥又买了一辆?因为第一辆7年了,没毛病,连小毛病都没有,所以,去年又买了一辆,趁着现代的销路不好,价格便宜不好,我觉得啊,咱买车,买的是实惠好用,不要想别人怎么说,他们都是道听途说而已,真要问现代车哪儿质量有问题?对方肯定答不出来,因为找不到毛病啊!他们讨厌韩系车,是受大环境影响,民族 情感 !咱就一普通老百姓,咱就觉得值,油耗低,故障少,价格合理,这不就行了!

你好,我第一部车就是韩国起亚K3,凭我用车的感受和体验来看,个人认为主要是大家都会韩国车跟国产车起步时间差不多,又比国产车会贵一大截,另外一点就是韩国车掉价会比较快,一般新款上市一年会降好几万,相当于自己开几年不想开再卖掉的时候二手残值低,这也是我一直以来都没换车的原因。

一、消费者原因:我先来分析比较一下“韩系车”的一些共性就能知道

在这些也许并非只考验制造本身而更多需要调教/设定搞出来的东西上,比如现代车上略显怪异的电动助力,无论极限还是舒适都在各大测试中表现不佳的索8底盘等,这些甚至谈不上“瑕疵”的东西却又的确是能被感知的差异,这方面以仿制起家的韩国车虽然近年进步巨大,但总体上的大多数车型与成熟大厂仍有可见的差距的根源。

事实上,目前国内自主品牌也要越过这道坎,相比合资品牌往往参数和性能指标不弱但开起来还是能分出高下。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韩国人已经证明了他们可以造出一辆低价的有竞争力的车,确实是已经赚到了一些市场和口碑,但他们还没有证明自己有挑战 汽车 工业尖端的能力。

二、 历史 原因: 汽车 工业是重工业的一部分,这个行业里很多东西都是不能一蹴而就的

韩国,又名南朝鲜。 汽车 工业其实是起步于二战后日本和美国的第一次产业转移,大概就是1967到1980这个时间段起步的。

反观国内,回到10年前,韩国 汽车 起步仍然早于我们,那时国人对现代等韩国品牌也是没什么多大偏见的,那时候甚至直到现在很多企事业单位还保有大量的现代索纳塔,索纳塔和伊兰特,起亚的赛拉图等是国内很多城市的标配出租车。

如今随着国内 汽车 的普及,进入千家万户,各家品牌的竞争越来越白热化,加上韩国工业起步晚,品牌相对单一孤立的韩国 汽车 产品,肯定首当其冲成为攻击的头号目标,关键现代甚至还占着8%的国内市场份额,这块肉谁会不想吃呢。

三、本质的硬伤:撇开价格谈车型优劣也都是耍流氓的

最后,我总结韩国的本质硬伤,其实就是性价比,一直没有高端的产品,但你撇开价格谈车型优劣那都是耍流氓的作风。

如果夏利只卖3000元,它就是神车,如果1.6L的高7敢卖30万,哪凉快哪里呆着去。品牌和车型的定价就基本决定了这个品牌和车型的定位。

我就举个实例,既然很多人都以紧凑级为例,那我也选择该级别几辆代表车型,即全球战略车型,而不是像朗逸那种特色产品做对比,且均均为 自动档入门车型 ,因为厂商经常将手动乞丐版报价拉低,造成车型整体便宜的象。

也就是说,正是由于大众和福特的品牌溢价水平更高,因此可以支撑起略高的配置。好了,这就是四国 汽车 工业平均水平 的基本体现。如果还不理解,你也可以请参考iPhone手机,当初4999就是手机的标杆,哪怕三星盖世系列也卖过4999甚至更高,但是3个月后,iPhone还是4999,三星大约就只有4599了,韩系车本来就没有高端车的命,这个心智永远都抹不掉了。

总之,事实上韩国 汽车 今天正在也许就是正在转型中的中国制造,在国际上将来要走的路一样,难免会受到质疑的,就像当初手机和电视原本大家鄙视韩国货,后来三星也曾在高端证明了自己,只是后来又被国内品牌给挤下去了。

说韩系车不好的人你们开过ix25、新途胜等车吗?完胜日、德系的车,更比美系车好。我家两辆车1辆福克斯两厢,1辆iX25,福克斯新车就出现了高温,故障灯一直亮,到4S店也检不出毛病。现代25跑了1年多了性能稳定从未出现故障,综合显示油牦8个左右。

韩国车以现代和起亚两个品牌为代表,前几年韩国车在中国风头正劲,索纳塔、K5等车型甚至开始和德系日系中级车竞争,如今韩国车也就领动、名图等车型销量尚可,其他车型销量惨淡,如今的韩系车大幅降价还是卖不动,为啥国人对韩国车不热衷了呢?修车老师傅说了大实话,韩系车的销量差不是没有原因的,主要还是这几点原因导致韩系车衰落。

大多数的韩系车开了几年后就异响非常严重,主要表现在底盘异响和内饰异响,一方面是内饰用料和装配工艺上的原因导致韩国的车开几年后内饰异响就较多,另一方面韩国车的底盘普遍较松散,导致几年后的底盘异响也较多。

韩国车的油耗虽然比美系车低,但是还是比不上日系车,在品牌影响力上不如德系车、日系车和美系车,属于在合资车中基本垫底的存在。所以韩系车基本就是靠性价比和颜值打天下,但是韩系车的性价比优势随着国产车崛起也不复存在了。虽然同价位的韩系车配置上较高,但是国产车的配置更高,并且现在国产车的质量和造车的技术都有很大的提升,韩国车的性价比优势也将失去。

另外韩国车虽然在质量稳定性上还不错,但是保值率明显不如德系和日系,跟法系车保值率相当,这也让很多人在购买韩系车的时候有一些顾虑。再加上政治因素的影响,韩系车的衰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我是出租车司机,开始的北京现代一直开到报废,挂档都掉档了发动机没有问题,名图起步慢是因为车自重沉,提速慢,不像大众车提速快,韩国车缺点就是皮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