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岭断陷火山岩油气成藏系统的主要控制因素

2.易感基因检测费用是多少?

3.松原医保卡查询系统

4.主控断裂与断裂系统

长岭断陷火山岩油气成藏系统的主要控制因素

乾安电脑系统-乾安修电脑

(一)发育于具有形成深层大规模原生油气藏的区带

在长岭断陷的深部断陷层系,其烃源主要来自于沙河子组、火石岭组 段及营城组下部。在火石岭组、沙河子组等主力烃源岩油气优势聚集区,具有深部发育原生油气藏,通过断裂式火山岩体、不整合面等油气运移通道,把原生油气导向上部不具有生烃能力的火山岩之中。在火山岩体成油气单元封堵性极强的情况下,进入火山岩体中的油气只能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发生横向运移,是否在火山岩体附近有原生油气藏,是火山岩体能否含油气的关键。

火山岩体的烃源供给条件如此苛刻,使每个火山岩体的成油气条件存在巨大差异,决定其含油气性存在显著差别。是否发育深层大规模原生油气藏的主要决定因素包括:

1.火山岩体的构造带条件

大型火山岩气田发育于断陷间隆起带的继承性隆起背景上。长岭断陷目前已发现的大型火山岩气田群,主要是松南气田、东英台、查干花,达尔罕等气田群,目前已探明储量近600×108m3,已控制及预测储量约600×108m3。这个大型气田育于乾安、长岭 牧场、伏龙泉、查干花四个断陷间近EW 向的老英台继承性隆起带上。继承性隆起带四面均为洼陷,可捕获多个次凹的烃源。四个断陷之间的中央低幅隆起带远离边缘大型隆起带,发育小型碎屑岩沉积体系,陆源充注规模小,处于陆源碎屑补偿适中,烃源岩较发育的有利区带。

深、浅叠合的构造背景为形成大型火山岩气田奠定了基础。在继承性隆起背景上,反向断层与轴向流砂体对形成继承性隆起带圈闭起重要作用。发育一系列由反向断层与轴向流砂体复合的深层圈闭,具有深层捕获油气,形成大型原生油气藏的条件。深层原生油气藏为浅部次生油气成藏提供物质基础。在断裂活动的条件下,深层原生油气藏的油气通过断裂发生垂向运移。在油气大规模运移期,通过与烃源岩系互层的砂体,油气排入锥柱状火山岩体,也发生大规模垂向运移。深、浅叠合的构造背景,使得营城组火山岩及登娄库组碎屑岩可捕获深层运移上来的油气。

2.火山岩体构造带的深层油气汇聚条件

深层油气汇聚条件存在差异。其一,火山岩体所处的构造带是否处于靠近生烃中心、油气源十分充裕的区带;其二,继承性发育的碎屑岩储集体与火山岩体所处构造高带的配合,为油气由深洼陷向构造高带高效运移奠定了基础。火山岩体所处构造带与火石岭组、沙河子组等主力烃源岩中的碎屑岩储集体垂直或大角度相交,火山岩体与区域地层产状的关系配置良好,为碎屑岩储集体将油气充分导向火山岩体所处的构造带奠定了基础;其三,火石岭组、沙河子组等主力烃源岩发育层段向构造高带是否存在明显超覆尖灭,对构造高带能否有效捕获深凹带的油气至关重要,如构造高带缺少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则深凹带的油气难以抵达构造高带;其四,火山岩体与侧向接触的碎屑岩体的相互配套关系,如营城组上部火山岩体与营城组下部烃源岩的接触关系,对营城组上部火山岩体的含油气性有重要影响。

(二)发育于大规模油气垂向运移的区带

油气是否有良好垂向运移通道进入到火山岩体内,火山岩体与烃源岩的垂向、侧向接触关系,是直接式的体、面接触,还是间接通过火山岩、砂岩储层、断层的远距离烃源供给,影响着火山岩体的油气聚集。

1.锥柱:状火山岩体是油气垂向富集式运移的主通要道类型

锥柱状岩体可捕获各烃源岩层生成的油气,在裂缝系统作用下,油气高效富集在部分构造区带,形成统一含油气系统。

火山岩体向地表或近地表喷发运动的冷却过程中,产生收缩缝、破裂构造及流动构造,且火山岩体顺深大断裂喷发,受后期断裂构造作用而产生大量构造缝。无机成矿流体中富含CO2等介质,形成酸性流体,对火山岩体中产生溶蚀裂缝、保持裂缝的良好通畅性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钻井取心及成像测井证实,在锥柱状火山岩体中,广泛发育水平、纵向、大角度等各种方向的裂缝,构成裂缝网络。裂缝的密度达到3~10条/m,尤其在局部构造高点与火山岩体叠合部位,是构造裂缝极为发育的部位。地下裂缝宽度达到50?m,远远大于甲烷分子的直径,使得这些裂缝成为良好的天然气渗流通道,其中的大角度缝和直立缝成为天然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

大量钻井证实,长岭断陷锥柱状火山岩体的顶部发育块状气层,而下部火山岩体基本不含气,即使是上下两套火山岩体之间有数十米的泥质岩,碎屑岩下部的火山岩体也基本无法成藏。反映刚脆性火山岩体中发育大量贯通性的粗大裂缝,使其成为统一的裂缝网络体系。

2.坳陷期继承性活动的断裂也是油气垂向富集式运移的重要通道

松辽盆地自早白垩世营城组沉积以后,就不再发生大规模的拉张块断构造作用,但小规模的断裂构造作用仍然持续发生,一直到嫩末都有断裂发生,而在嫩江组沉积末反转走滑构造作用期,与大规模天然气运移期同步的断裂构造作用,则是天然气垂向运移的最重要通道。而只有在基底深大断裂与嫩末仍保持活动性的断裂带,才是天然气垂向运移最活跃的区带。

(三)发育于晚期反转隆升区带

明末中国东部地区反转隆升,长岭断陷东部地区较西部发生强烈隆升剥蚀,东西部地区的隆升抬升差异近1000m,断陷产生强烈翘倾掀斜构造作用,为油气向东部地区富集式运移创造了条件。

反转构造对油气成藏的重要作用表现为:①断陷整体向东翘倾掀斜增加2°~5°,在长岭断陷东西跨度150km的范围内,地层抬斜达到近1000m,大大增加了油气运移所需要的浮力;②东部区带整体剥蚀抬升600~1000m,使地层压力明显下降,致使天然气产生水溶脱气作用,一方面有利于体积较大的连续气相的运移,另一方面在有利圈闭区,有利于气水分异;③剥蚀抬升还有利于原来大量溶解在火山岩 孔隙中的CO2解析,产生大量游离CO2。

(四)发育于无机与有机气源相互作用成藏的有利区

在无机成因天然气与有机成因烃类供给均较充裕的总体背景下,有机与无机气藏在形成及分布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常形成有机与无机成藏共生组合,同时存在无机与有机成藏作用,两者相互促进,有利于形成高丰度油气藏。由于各区带无机、有机物供给量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有机与无机成藏混合类型,平面上呈规律性展布。

(五)发育大型的火山岩复合圈闭体

火山岩体与构造、砂体复合形成大型圈闭体的条件包括:其一,火山岩体复合圈闭一般要发育在大型继承性隆起构造背景之上,在这种背景上,形成大量构造—火山岩、构造—岩性 火山岩、构造—地层—火山岩等类型的复合圈闭,易捕获两侧洼陷区供给的油气;其二,火山岩复合圈闭要有良好的侧向界岩封堵条件,重点有以下几类侧向封堵模式:一是火山岩自身向上倾尖灭,造成上倾方向致密火山岩的封堵;二是发育在大型盆倾断层下降盘的大型火山岩体,整体以基底特别致密的变质火山岩体或其他变质基岩作为侧向封堵层,也有良好的侧向封堵性;第三类是发育在大型反向断层上升盘的块状火山岩体,其侧向封堵层是登娄库组、泉头组的泥岩发育段;第四类是发育在较小型盆倾断层下降盘的大型火山岩体,整体侧向封堵层为下伏致密的断陷沉积岩体,如火石岭组、沙河子组。

当火山岩体的侧向封堵层为碎屑岩时,火山岩体上倾方向的碎屑岩砂体与火山岩体的配置,控制着火山岩体圈闭的形成。当火山岩体上倾方向为致密火山岩相带,且上倾相接的砂体十分致密,或岩性尖灭较强,或砂体走向与火山岩体尖灭线走向基本一致时,最有利于形成有效圈闭。当火山岩体上倾方向的高渗透火山岩储集相带与上倾接触端的砂岩十分发育,且走向与火山岩体上倾尖灭线垂直时,对火山岩体的有效封闭最为不利。

(六)发育有效的火山岩储集体

火山岩体自身的岩相组合及横向变化类型,对是否发育有效的火山岩储集体有重要决定作用,包括:火山岩的厚度,垂向互层组合、横向岩相变化及火山岩体的横向叠加关系等,对火山岩复合圈闭的含油气性有重要决定作用。如果火山岩体周边都是特低渗透封闭性的地层,则油气通过侧向运移进入的条件很差。当具有多火山岩活动旋回时,发育复杂岩性组合,玄武岩,英安岩、安山岩、流纹岩、凝灰岩、碎屑岩等频繁互层,如D2、DB1l井类型,则油气通过侧向运移进入到高渗透火山岩储集体的条件也很差。

以流纹岩及流纹质凝灰岩为主的多套厚层块状火山岩体纵向叠加的简单岩性组合类型,是最好的有利储集相区,如松南气田的YS1井区等。

易感基因检测费用是多少?

基因检测价格主要是根据您的检测基因个数决定的,单个系统的检测是5000块左右。如果您感兴趣的话欢迎您看看中源协和基因。

常见疾病一共(71项)

消化系统(7项):食管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胆结石、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大肠腺瘤

呼吸系统(4项):哮喘、急性肺损伤、特发性肺纤维化、肺气肿

循环系统(12项):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房颤、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高血压、高血压肾病、脑出血、脑梗塞、深静脉血栓

免疫系统(9项):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肝炎、白塞氏病、小柳原田综合征、硬皮病、多发性硬化

神经系统(9项):失眠、偏头痛、丛集性头痛、抑郁症、认知功能减退、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发作性共济失调、帕金森病

内分泌系统(12项):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高甘油三酯血症、血脂异常、肥胖、痛风、甲状腺功能减退、突眼性甲状腺肿

五官(6项):高度近视、白内障、老年性黄斑变性、闭角型青光眼、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耳硬化症

血液系统(1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皮肤-运动系统(6项):、银屑病、川崎病、骨质疏松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炎

泌尿-生殖系统(5项):多囊肾病、遗传性肾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多囊卵巢综合征

肿瘤类疾病(29项)

消化系统(7项):食管癌、胃癌、原发性肝癌、胆囊癌、肝外胆管癌、胰腺癌、大肠癌

呼吸系统(3项):鼻咽癌、喉癌、肺癌

神经系统(2项):神经胶质瘤、脑膜瘤

内分泌系统(1项):甲状腺癌

五官(1项):口腔癌

血液系统(5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

皮肤-运动系统(2项):基底细胞癌、骨肉瘤

泌尿-生殖系统及乳腺(8项):肾癌、膀胱癌、散发性乳腺癌、前列腺癌、睾丸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

松原医保卡查询系统

可以在松原的以下医院看病就医,可以在松原市的定点药店进行买药。

松原市中医院

松原市中心医院

松原市人民医院

长岭县医院

乾安县医院

扶余县医院

前郭县结核病防治所

圣和医院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主控断裂与断裂系统

断陷边界主干伸展断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对盆地的形态、次级构造带的形成和分布、沉积充填都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盆地内部断层的分布和活动取决于:①区域构造作用的方式、方向、大小及其演化;②基底和边界先存断层及其活动情况。③盆地沉积物力学性质的变化。它们在统一应力场的作用下有规律性地分布和活动。因此,主控断裂性质、分布特征、活动和演化对于裂陷盆地形成及演化、油气演化及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张枝焕、童亨茂等,2008)。

(一)主控断裂

根据对地震资料系统的构造解析,识别和确定了长岭断陷的主控边界断裂和断陷内的主控断裂,其中断陷的主控边界断裂有:红岗—龙沼镇断裂、苏公坨断裂、龙凤山断裂和孤店 伏龙泉断裂;断陷内的主控断裂有大安断裂,大安东断裂、水字镇断裂、查干花西断裂、达尔罕断裂、乾安断裂等(图2-3)。

1。红岗 龙沼镇断裂

红岗—龙沼镇断裂是长岭断陷北部区域的西部主控边界断裂(图2-3)。红岗—龙沼镇断裂为北北东走向,向北越过长岭断陷继续向北延伸,向南延伸情况在不同反射层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在T5和 反射层上,红岗—龙沼镇断裂和苏公坨断裂连在一起,构成一条断裂(称之为红岗—龙沼镇—苏公坨断裂),在 和T4反射层上到512测线附近尖灭,在长岭断陷区内断裂的长度约70km。在长岭断陷区内断裂平均走向为N25°E左右。断面形态以平板式为主,是长岭断陷北部地区在裂陷阶段的主控边界断裂。

红岗—龙沼镇断裂在裂陷阶段长期活动,到泉头组沉积后,断裂停止活动。从滑距分布图上(图2-7)可以看出,红岗—龙沼镇断裂在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和登娄库组底界滑距分别为:360~3030m、60~2010m、60~360m、60~54m,最大累计滑距超过3000m.断裂活动强度从北向南不断减小,直至到512测线附近尖灭。总体是一张性正断层,在火石岭组—沙河子组期间存在少量的走滑位移分量。

图2-7 红岗—龙沼镇断裂不同地震剖面滑距分布图

从断层的活动强度由北向南减小的特征分析,红岗—龙沼镇断裂对沉积的控制作用从北向南不断减小,对火山岩的控制作用也应该存在这一趋势。

2.苏公坨断裂

苏公坨断裂是长岭断陷南部区域的西部主控边界断裂(图2-3),和红岗 龙沼镇断裂一样为北北东走向。向北大体和红岗—龙沼镇断裂连在一起,向南与龙凤山断裂相接后断距变小,逐渐消失。断裂的长度约30km。在长岭断陷区内断裂平均走向为N30°E 左右。断面形态以平板式为主,其次是铲式,是长岭断陷南部地区在裂陷阶段的主控边界断裂。

苏公坨断裂在裂陷阶段长期活动,到泉头组沉积后,断裂停止活动。断层性质与红岗—龙沼镇断裂一样,总体是一张性正断层。

断层的活动总体是中间大,两侧小。该断裂与龙凤山断裂和孤店 伏龙泉断裂共同构成断陷南部区域的主控边界断层。

3.龙凤山断裂

龙凤山断裂是长岭断陷南部区域的西南部主控边界断裂(图2-3)。龙凤山断裂为北西走向。不同反射层上延伸长度存在差异,其中T5 和 反射层的延伸长度约为60km,到T4反射层长度变小,约为40km。断裂平均走向为SE55°左右。断面形态以铲式为主,是长岭断陷南部地区在裂陷阶段的主控边界断裂。

龙凤山断裂在裂陷阶段长期活动。到泉头组沉积后,中段和西段继续活动,但在坳陷期的断距已比较小,在后期的挤压活动中没有受到明显影响,没有产生反转;东段则到泉头组沉积后停止活动。从滑距分布图上(图2-8)可以看出,龙凤山断裂在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和登娄库组底界滑距分别为:1460~4000m、1010~2300m、830~2200m、30~1240m,最大累计滑距超过4000m。总体是一扭张性正断层。

图2-8 龙凤山断裂不同地震剖面滑距分布图

由于龙凤山断层的铲式形态,在断裂活动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滚动,是查干花背斜带形成的主控断层之一(与孤店—伏龙泉断裂联合控制查干花背斜带的形成)。

从区域构造上分析,龙凤山断裂是在大型基底先存断裂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推测该断层是切穿整个岩石圈的断裂,直接与软流圈沟通,容易成为火山通道。从火山岩的分布特征分析,龙凤山断裂对火山岩的厚度分布起强烈的控制作用,估计是长岭断陷内对火山作用起最重要控制作用的断裂之一。

从龙凤山断裂活动强度在平面上的变化特征分析,中段和西段对火山岩的控制作用相对更为强烈,向南对火山岩的控制作用应逐渐减小。

4.孤店 伏龙泉断裂

孤店—伏龙泉断裂是本项目研究新识别的一条断裂,该断裂是长岭断陷南部区域的东北部主控边界断裂(见图2-3)。孤店—伏龙泉断裂为北西走向。长岭断陷区内延伸长度超过80km。断裂平均走向为SE50°左右。断面形态以铲式为主,有的地段是平板式,是长岭断陷北部地区在裂陷阶段的主控边界断裂。

孤店—伏龙泉断裂在裂陷阶段长期活动,到泉头组沉积后,大部分继续活动,但在拗陷期的断距已比较小,在后期的挤压活动中没有受到明显影响,没有产生明显的反转。从滑距分布图上(图2-9)可以看出,孤店 伏龙泉断裂在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和登娄库组底界滑距分别为:1400~4600m,730~3690m,250~2300m,280~1000m,最大累计滑距超过4600m。总体是一扭张性正断层,但不同的段落存在一定的差异:西北段走滑位移的分量相对较大,向东走滑位移的分量减小。

图2-9 孤店—伏龙泉断裂不同地震剖面滑距分布图

与龙凤山断裂一样,由于断裂的铲式形态,在断裂活动过程中,产生显著的滚动,与达尔罕断裂一起联合控制查干花背斜带的形成。

从区域构造上分析,孤店—伏龙泉断裂也应该是在大型基底先存断裂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推测该断层也是切穿整个岩石圈的断裂,直接能与软流圈沟通,容易成为火山通道,对长岭断陷内火山作用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5.大安断裂

大安断裂位于长岭断陷北部区域,是大安低凸起的西部边界主控断裂(图2-3),和红岗—龙沼镇断裂一样为北北东走向。向北延伸出长岭断陷,向南到552测线附近消失。断裂的长度约40km。在长岭断陷区内断裂平均走向为N33°E 左右。断面形态为铲式,是长岭断陷南部地区大安低凸起的西边界主控断裂。

图2-10 大安断裂561测线不同反射层滑距分布图

大安断裂除了在裂陷阶段长期活动外,在白垩纪末期的挤压构造作用中发生反转,T3及以上反射层都有逆冲位移,而在拗陷期间,该断裂没有明显活动。从滑距分布图上(图2-10)可以看出,大安断裂在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和登娄库组底界滑距分别为:2450m、1740m、930m、120m,最大累计滑距超过2500m,断裂活动强度由北向南逐渐变小。该断裂在裂陷期间主体是一张性正断层,白垩纪末期后转变为压性逆断层。

断层的活动在长岭断陷区域内强度从北向南不断减小,到552测线附近消失。该断层的消失与孤店-伏龙泉断裂的存在有关,孤店—伏龙泉断裂的西北段具有变换断层性质。

该断层活动强度很大,是断陷内部一条重要的控制性断裂。由于断层的活动强度在长岭断陷内从北向南不断减小,对地层的沉积和火山岩活动控制作用也存在同样的变化趋势。

6.大安东断裂

大安东断裂也是断陷北部区域的主干断裂,是大安低凸起的东部边界主控断裂(图2-3),北北东走向,和大安断裂一起共同控制大安低凸起的形成和演化。向北延伸出长岭断陷,向南也到552测线附近消失。断裂的长度约45km。在长岭断陷区内断裂平均走向为N29°E左右。断面形态为铲式,是长岭断陷北部地区大安低凸起的东边界主控断裂。

与大安断裂不一致,大安东断裂只在裂陷阶段活动,在白垩纪末期的挤压构造作用中没有发生反转,断裂没有切割T3及以上反射层,在拗陷期间该断裂也没有明显活动。从滑距分布图上(图2-11)可以看出,大安东断裂在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和登娄库组底界滑距分别为:3350m、2370m、530m、560m,最大累计滑距超过3350m,断裂活动强度由北向南逐渐变小。该断裂在裂陷期间主体是一张性正断层,伴有少量走滑位移,裂陷期后基本停止活动。

图2-11 大安东断裂561测线不同反射层滑距分布图

断层的活动在长岭断陷区域内强度从北向南不断减小,到552测线附近消失。同样,大安东断层的消失也与孤店—伏龙泉断裂的存在有关,孤店—伏龙泉断裂的西北段具有变换断层的性质,起传递位移和变换构造性质的作用。

该断层的活动强度很大,是断陷内部的一条重要控制性断裂。受该断裂强烈活动的影响,乾安次凹中新生界沉积物的最大厚度超过8000m。该断裂活动强度在长岭断陷区域内从北向南不断减小,对沉积和火山岩的控制作用也应存在同样的趋势。

7.查干花西断裂

查干花西断裂是长岭断陷南部区域内的断裂,是查干花断背斜带的主干断裂(图2-3),北西走向,和达尔罕断裂、乾安断裂一起切割查干花背斜带,使查干花背斜带成为复杂的断背斜。断裂向西北延伸进入乾安次凹后消失,向东南到498测线附近消失。断裂的长度约60km,从T5反射层到T4反射层,断层的长度不断减小。断裂平均走向为165°左右。断面形态为铲式,是长岭断陷南部地区断陷内的主干断层之一。

图2-12 查干花西断裂不同地震剖面滑距分布图

查干花西断裂只在裂陷阶段活动,在白垩纪末期的挤压构造作用中没有发生反转,断裂没有切割T3及以上反射层,在拗陷期间该断裂也没有明显活动。从滑距分布图上(图2-12)可以看出,达尔罕断裂在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和登娄库组底界滑距分别为:210~1910m,280~1180m,250~790m,110~320m,最大累计滑距近2000m。断裂活动强度中间大,两侧小。该断裂在裂陷期间主体是一扭张性正断层,裂陷期后停止活动。由于断层延伸方向和断陷区域伸展方向存在一定的夹角,该断裂在活动过程中应表现为扭张的性质,即除了在地震剖面上表现出的正断层位移外,还应存在一定的走滑位移。

该断层的活动强度很大,是断陷内部的一条重要控制性断裂。从地震资料反射特征来看,该断裂深部向下存在断面波,说明该断裂切割岩石圈的深度较大,是在基底先存断裂基础上发育起来的。该断裂对地层沉积的控制作用虽然不是特别大,但应该是火山活动中岩浆的重要通道,对该区域火山活动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8.达尔罕断裂

达尔罕断裂是长岭断陷南部区域内的断裂,也是查干花断背斜带的主干断裂(图2-3)。该断裂发育在查干花背斜带的中部,NNW 走向。断裂的长度约30km,从T5反射层到T4反射层,断层的长度不断减小。断裂平均走向为165°左右。断面形态为铲式,是长岭断陷南部地区断陷内的主干断层之一。

达尔罕断裂只在裂陷阶段活动,在白垩纪末期的挤压构造作用中没有发生反转,拗陷期间也没有明显活动。从滑距分布图上(图2-13)可以看出,达尔罕断裂在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和登娄库组底界滑距分别为:460~1580m、260~1430m、390~0m、30~780m,最大累计滑距超过1600m,断裂活动强度中间大,两侧小。该断裂在裂陷期间主体是一张性正断层,裂陷期后停止活动。由于断层延伸方向和区域伸展方向存在一定的夹角,该断裂在活动过程中应表现为扭张的性质。

图2-13 达尔罕断裂不同地震剖面滑距分布图

该断层的活动强度比较大,也是断陷内部的一条重要控制性断裂。从地震资料反射特征来看,该断裂深部存在一向下延伸很深的断面波(图2-14),说明切割岩石圈的深度很大,表明该断裂应该是火山活动中岩浆的重要通道,对该区域火山活动起重要的控制作用。由于达尔罕断裂通过中石化的三维地震工区,位于达尔罕断裂上的火山通道在三维地震资料上有清晰的显示。

图2-14 达尔罕断裂深部断面波

9.乾安断裂

乾安断裂是长岭断陷南部区域内的断裂,也是查干花断背斜带的主干断裂(图2-3)。该断裂发育在查干花背斜带的中东部,NNW 走向,断裂平均走向为153°左右。断裂的长度约70km,从T5反射层到T4反射层,断层的长度不断减小。断面形态为铲式,是长岭断陷南部地区断陷内的主干断层之一。

乾安断裂只在裂陷阶段活动。从滑距分布图上可以看出(图2-15),乾安断裂在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和登娄库组底界滑距分别为:470~2800m、260~2250m、110~l250m、170~770m,最大累计滑距超过2800m,断裂活动强度中间大,两侧小。该断裂在裂陷期间主体是一扭张性正断层,裂陷期后停止活动,断裂扭张性质是由于断裂延伸方向和区域伸展方向存在一定的夹角造成的。

该断层的活动强度很大,是断陷内部的一条重要控制性断裂,对地层沉积起重要的控制作用,对该区域火山活动也应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图2-15 乾安断裂不同地震剖面滑距分布

(二)断裂系统分布特征

1.断裂系统的组系和方位

区域上主要有两个组系的断裂:NNE向和NW 向(图2-1、图2-3),与基底的主要断裂走向一致,从而可以得出区域断裂与基底的先存断裂有密切关联,很大程度上受到基底断层活动影响。除NNE向和NW 向的断裂外,还有少量近SN向和近EW 向的断裂。

2.断裂系统的规模

根据断层的规模、长度以及对断陷的控制作用,可将区域内的断裂划成三个等级:一级断裂(断陷边界主控断裂)、二级断裂(构造带的控制性断裂,或/和主干断裂)、断裂(延伸较短,对地层沉积无明显控制作用,只起调节作用的次一级断裂)。

断陷内一级断裂有:红岗—龙沼镇断裂、苏公坨断裂、龙凤山断裂、北正镇断裂和孤店—伏龙泉断裂。二维工区内不属于长岭断陷外的一级断裂有:松原断裂和孤店断裂。一级断裂规模往往很大,常作为断陷的主要边界断层,对区域的地层沉积起控制作用,同时往往对区域的火山岩分布起到控制作用。

断陷内的二级断层:大安断裂,大安东断裂、乾安断裂、水字镇断裂、达尔罕断裂、查干花西断裂、新立断裂和乔家店断裂等。二级断裂规模往往也很大.对构造带的形成和演化及对沉积起重要的控制作用,对火山岩的形成和分布也往往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断陷内的断层:断裂规模通常较小,延伸较短,对构造带的形成和演化及地层沉积无明显控制作用,只起调节作用的次一级断裂,对火山岩分布无控制作用。

3.三区维断裂系统

由于大区域地震测线的密度很小,很难反映小型断层的分布特征,而三维地震资料则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根据“不协调伸展”理论,小型断层对确定区域伸展方向有重要意义。

长岭断陷三维地震资料主要集中在达尔罕断裂带地区,区域内主要断层为查干花断层,其走向近SN向,并横穿三维工区。在三维工区内,按断层的规模和断层的分布特征,将断层分为三个带,即查干花主断裂带、查干花次一断裂带和查干花次二断裂带,在查干花次一断裂带和查干花次二断裂带中间存在一变换断层带— Y—S4井变换断层带。

查干花的次级断裂带的断层主要为SN 走向,它们是在区域伸展构造作用和在查干花断层控制及影响下形成的,断层走向是区域构造伸展方向和查干花断层延伸方向的综合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