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系统磁盘阵列_电脑系统磁盘阵列怎么设置
1.什么叫磁盘阵列,如何阵列?
2.笔记本如何组建磁盘阵列
3.磁盘阵列是什么?
4.磁盘阵列怎么设置
5.常见磁盘阵列类型
6.windows10系统中怎么设置RAID
磁盘阵列指的是由一个硬盘控制器来控制多个硬盘的相互连接,使多个硬盘的读写同步,减少错误,增加效率和可靠度的技术。
磁盘阵列的基本结构特征就是组合(Striping),捆绑2个或多个物理磁盘成组,形成一个单独的逻辑盘。组合套(Striping Set)是指将物理磁盘组捆绑在一块儿。在利用多个磁盘驱动器时,组合能够提供比单个物理磁盘驱动器更好的性能提升。
数据是以块(Chunks)的形式写入组合套中的,块的尺寸是一个固定的值,在捆绑过程实施前就已选定。块尺寸和平均I/O需求的尺寸之间的关系决定了组合套的特性。总的来说,选择块尺寸的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性能,以适应不同特点的计算环境应用。
根据选择的版本不同,磁盘阵列比单颗硬盘有以下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好处:增强数据集成度,增强容错功能,增加处理量或容量。另外,磁盘阵列对于电脑来说,看起来就像一个单独的硬盘或逻辑存储单元。
扩展资料磁盘阵列的原理
磁盘阵列作为独立系统在主机外直连或通过网络与主机相连。磁盘阵列有多个端口可以被不同主机或不同端口连接。一个主机连接阵列的不同端口可提升传输速度。
和PC用单磁盘内部集成缓存一样,在磁盘阵列内部为加快与主机交互速度,都带有一定量的缓冲存储器。主机与磁盘阵列的缓存交互,缓存与具体的磁盘交互数据。
在应用中,有部分常用的数据是需要经常读取的,磁盘阵列根据内部的算法,查找出这些经常读取的数据,存储在缓存中,加快主机读取这些数据的速度,而对于其他缓存中没有的数据,主机要读取,则由阵列从磁盘上直接读取传输给主机。对于主机写入的数据,只写在缓存中,主机可以立即完成写操作。然后由缓存再慢慢写入磁盘。
百度百科-磁盘阵列
百度百科-RAID磁盘阵列
什么叫磁盘阵列,如何阵列?
前言: 什么是磁盘阵列? 磁盘阵列的由来: 磁盘阵列,时事所趋: 磁盘阵列有那些优点: 各阶层磁盘阵列(RAID)介绍: RAID 0:Striping/Span (切分/延展) RAID 1:Mirroring (磁盘镜射) RAID 0+1:Mirror + Striping (磁盘镜射+切分/延展) RAID 3:Parallel with Parity (平行同位检查) RAID 5:Striping with Rotating Parity (切分/延展+轮转同位) 前言: 现在己经有很多主机板都内建了IDE RAID芯片,除了提供ATA/133功能外,也提供了磁盘阵列功能,给使用者一个完整的IDE周边解决方案。不过,应该还有很多人弄不清楚磁盘阵列是什么,对磁盘阵列的使用及工作原理也有很多疑问。在这里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磁盘阵列(RAID)的概念与工作原理,相信对各位会有所帮助。 什么是磁盘阵列? 磁盘阵列简称RAID(Redu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有”价格便宜且多余的磁盘阵列”之意。其原理是利用数组方式来作磁盘组,配合数据分散排列的设计,提升数据的安全性。磁盘阵列主要针对硬盘,在容量及速度上,无法跟上CPU及内存的发展,提出改善方法。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便宜、容量较小、稳定性较高、速度较慢磁盘,组合成一个大型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的加成效果来提升整个磁盘系统的效能。同时,在储存数据时,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 磁盘阵列还能利用同位检查(Parity Check)的观念,在数组中任一颗硬盘故障时,仍可读出数据,在数据重构时,将故障硬盘内的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磁盘阵列的由来: 由美国柏克莱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在1987年,发表的文章:”A Case for Redu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文章中,谈到了RAID这个字汇,而且定义了RAID的5层级。柏克莱大学研究其研究目的为,反应当时CPU快速的性能。CPU效能每年大约成长30~50%,而硬磁机只能成长约7%。研究小组希望能找出一种新的技术,在短期内,立即提升效能来平衡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在当时,柏克莱研究小组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效能与成本。 另外,研究小组也设计出容错(fault-tolerance),逻辑数据备份(logical data redundancy),而产生了RAID 理论。研究初期,便宜(Inexpensive)的磁盘也是主要的重点,但后来发现,大量便宜磁盘组合并不能适用于现实的生产环境,后来Inexpensive被改为independence,许多独立的磁盘组。 磁盘阵列,时事所趋: 自有PC以来,硬盘是最常使用的储存装置。但在整个计算机系统架构中,跟CPU与RAM来比,硬盘的速度是PC中最弱的设备之一。所以,为了加速计算机整体的数据流量,增加储存的吞吐量,进阶改进硬盘数据的安全,磁盘阵列的设计因应而生。 硬盘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现在其容量已达40GB以上,转速到了1万转,甚至15000转,而且价格实在是很便宜,再加现在企业流行,人力资源规画(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是每个公司建构网络的主要目标。所以,利用局域网络来传递数据,服务器所使用的硬盘显得非常重要,除了容量大、速度快之外,稳定更是基本要求。基于此因,磁盘阵列开始广泛的应用在个人计算机上。 磁盘阵列其样式有三种,一是外接式磁盘阵列柜、二是内接式磁盘阵列卡,三是利用软件来仿真。外接式磁盘阵列柜最常被使用大型服务器上,具可热抽换(Hot Swap)的特性,不过这类产品的价格都很贵。内接式磁盘阵列卡,因为价格便宜,但需要较高的安装技术,适合技术人员使用操作。另外利用软件仿真的方式,由于会拖累机器的速度,不适合大数据流量的服务器。 由上述可知,现在IDE磁盘阵列大行其道的道理;IDE接口硬盘的稳定度与效能表现已有很大的提升,加上成本考量,所以采用IDE接口硬盘来作为磁盘阵列的决解方案,可说是最佳的方式。 磁盘阵列有那些优点: 1.传输速率快 2.储存容量可提升 3.提升I/O每秒的数量 4.增加数据安全性及稳定性 5.大量数据快速及简易管理 6.增加可用运时间,减少维护 各阶层磁盘阵列(RAID)介绍:磁盘阵列是由2个以上的硬盘,仿真一个逻辑硬盘出现在系统中;使用磁盘阵列控制器以达成其存在,利用不同数组形式,仿真各种层级。现在我们先来了解磁盘阵列(RAID)到底有几种模式,一般最常提到及应用的RAID层级分为0、1、0+1、3及5。另外还有一些极少用到的RAID 4及RAID 6在此我们就不提它了。 以下就是各个阶层的介绍及图解: RAID 0:Striping/Span (切分/延展) RAID 1:Mirroring (磁盘镜射) RAID 0+1:Mirror + Striping (磁盘镜射+切分/延展) RAID 3:Parallel with Parity (平行同位检查) RAID 5:Striping with Rotating Parity (切分/延展+轮转同位) RAID 0:Striping/Span (切分/延展) RAID 0,它是将数据储存在2个以上的硬盘机,其将全部磁盘驱动器的储存容量合并,藉由将数据切分到全部的磁盘驱动器上,进行平行读写,而达到提高效能增加容量。但是缺点是完全没有容错能力,只要有一个磁盘故障,就会导致数组磁盘的所有数据,毁于一旦无法挽回。 以下是原理示意图及实体概念图:RAID 1:Mirroring (磁盘镜射) RAID 1,必须由2个以上的硬盘所组成,由磁盘阵列(RAID)来控制,将数据同时写入第1个与第2个硬盘,其2组硬盘上的数据完全相同,也就是其中一个硬盘是用来作备份用途;当其中有一个硬盘故障时,系统照常运作正常。RAID 1是所有RAID阶层上,经济效益最好,效能很高,极佳的数据安全性。是所有阶层中使用最多最广最符合当初RAID设计概念的一种。唯一小缺点是,其数组磁盘容量是全部硬盘容量的一半。 RAID 0+1:Mirror + Striping (磁盘镜射+切分/延展) RAID 0+1,是结合了RAID 0与1两种模式,这个阶层须具备4个或以上的双数硬盘所组成。这个模式是由2个硬盘遵守RAID 0规范,设定成一组,再由每组间遵循RAID 1的规范,使RAID 0+1拥有容错力及整体读写速度与数据安全性。不过,缺点是成本很高。 RAID 3:Parallel with Parity (平行同位检查) RAID 3,最少须3个硬盘或以上,这个阶层的磁盘阵列具备了同位高阶智能型算法,利用一个硬盘来储存其运算出来的同位值的数据。当数组磁盘中有一个硬盘发生故障时(当然不能是同位碟),只要换上新硬盘后,磁盘阵列控制器就能利用同位碟的数据,重新演算得到其旧有数据并回写建立。因为其同位检查数据是将数据切割成数个区段,利用XOR算法计算出同位数据;而其区段以Bytes计算时,称为RAID 3,如果是以Block计算时,就称为RAID 4。所以RAID 3在整体读写效能会较慢较差,但在成本上会比RAID 0+1还省一点,其数组磁盘整体容量计算公式为N-1。 RAID 5:Striping with Rotating Parity (切分/延展+轮转同位) RAID 5,最少须3个硬盘,其工作原理与RAID 3相似,主要差别是其同位数据没有固定在同个硬盘,是以轮流方式储存在每个硬盘上,故称轮转同位。当磁盘阵列控制器利用XOR演算出同位检查数据后,会随着数据分别写入各台硬盘上,因此整体读写效能比RAID 3要好一些,当然比RAID 0要差。不过在大型数据处理时,需同时读写多个硬盘,而同位检查是由磁盘阵列控制器的XOR逻辑所控制的,所以数据处理越大越多时,一定会有所遗失,但这个阶层的RAID还是可以提供很高的容错能力...]
笔记本如何组建磁盘阵列
什么是磁盘阵列?
磁盘阵列简单的理解是能够实现对磁盘有较大的容量需求并且有很高的存取速度,具有容错能力。
简单说说它的原理和工作模式吧
磁盘在阵列时 需要阵列卡 又称READ卡 共有 6 中模式
阵列的磁盘在存取数据时时把数据分开存在每一块硬盘上的,由于每块硬盘都可以做独立的数据存取,当需要进行数据存取时,所有的磁盘都参与了存取(所有的磁盘都再动),在速度上是很快的。
我们常用的阵列卡阵列模式有两种READ0 (所有的磁盘都直接参与数据的存取。这种模式下我们可以使用磁盘提供的最大容量), READ1(有一半的磁盘参与数据存取,另一半磁盘则备份数据.这种模式具有容错能力和数据恢复能力,当某块磁盘无法进行数据存取时,甚至可以在服务器不停机的情况下对磁盘进行更换。这种模式下我们可以使用磁盘提供最大容量的一半)。
要进行磁盘阵列时 需要阵列卡 数据线
常用的阵列卡 有 4个IDE插口(可以接8块硬盘) 和 2 个IDE插口的(可以接4块硬盘)某个客户的用友软件数据服务器共接了 11 块硬盘
用的时 4 个IDE 插口的,分别标有IDE1、IDE2、IDE3、IDE4 。加上主板自己可以支持4块硬盘,罗嗦了这么多下面看看如何让它工作吧~~~~
1、把阵列卡插在PCI 插槽上,正确的的用数据线(每根数据线可以接两块硬盘)把磁盘与陈列卡连接起来。
2、启动机器,自检过后会在屏幕上出现PRESS CONTROL+F 等字符,这时按 CONTROL + F 进入磁盘阵列界面。啊、什么全是英文的。不要急都是简单的英文看不懂的话,查一下金山词霸 ,共有5个选项。
第一项是(AUTO SETUP.....)我们就要在这里进入阵列,用方向键选择阵列模式,看不懂英文的话,当你选择某种模式时,观察一下磁盘 使用空间会有变化,都是成倍增长或者减少,在算一下阵列磁盘的总容量,就可以判断我们使用的是那种模式了,不过不准确。我这里选 择 String (就是REDA0模式了)保存、退出。在确认时提示用CONTROL + Y 。
其他的项是(VIEW.....)显示阵列信息 (DELETE....)删除阵列还有对阵列的检查了等。不要管它了。
3、系统是如何安装了(WINDOWS2000,2003),有两种情况
(1)、在阵列磁盘上安装系统
(2)、在其他磁盘上安装系统(推荐)。
第一种情况在安装系统时,注意WINDOWS 会提示按F6,这里插入阵列卡驱动(按F6是提示安装第三方驱动),然后继续安装系统。
第二种情况就不要说了(不会装系统,就在学习学习一下吧)
进入系统以后,打开 设备管理器 会看到 READ/SCSI/....等字面 和安装新硬件 的方法一样安装它。完成以后。
在“我的电脑” 右键 选择“管理”→“磁盘管理器” 会看到在本地磁盘下面有一个大容量 并且 状态为未指派的磁盘。先对它进行格式化选择文件系统,点右键 “新建分区”按照提示操作完成。可以把它指定一个盘符作为一个磁盘来管理。也可以作为一个卷把它放在某个磁盘里作为一个文件夹来管理的。如果文件系统是NTFS时要注意权限的变化和设置。(我用的是第二种情况WINDOS2003系统,把它作为一个文件夹管理的)。
磁盘阵列是什么?
首先需要笔记本支持RAID。如支持组件RAID,可以参考以下方式
[INTEL平台]?建立?RAID?磁盘阵列
警告!?重新建立?RAID?磁盘阵列时,所有磁盘储存装置中的数据将会被删除。
1.?进入?BIOS?设定:?计算机重新启动时,在?POST(开机自动测试)?时按下?<F2>,进入BIOS?设定页面。
2.?当进入?BIOS?设定画面时,?将会出现计算机系统信息。之后在页面中按下?<F7>?进入?[Advanced Mode] (进阶模式)。
3.?在?[Advanced Mode]?设定页面中,选择?[Intel(R)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按下?<Enter>?进入。
4.?在?[Intel(R)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页面中,选择?[Create RAID Volume]?然后按下?<Enter>。
5.?在?[Create RAID Volume]?设定页面中,可设定RAID?数组的?[Name]、[RAID Level]、[Select Disk]、[Strip Size]?和?[Capacity (MB)]。
①[Name]:?可输入?RAID?数组的名称。
②[RAID Level]:?选择要建立的?RAID?模式。
③[Select Disk]:?将要建立为RAID?的磁盘选择?[X]。
④[Strip Size]:?选择?RAID?数组区块大小,,可用区块数值从?4 KB?至?128 KB。
⑤[Capacity (MB)]:?可输入所需的?RAID?数组容量,默认值为可允许的最大容量。
6.?完成所有设定后选择?[Create Volume]?并按下?<Enter>?建立?RAID?数组,之后将返回?[Intel(R)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页面。
7.?最后按下<F10>,选择?[OK]?储存您的变更并离开?BIOS?设定程序。
8.?当重新建立/删除?RAID?磁盘阵列后,即可开始重新安装操作系统。
[AMD平台]?建立?RAID?磁盘阵列
警告!?重新建立?RAID?磁盘阵列时,所有磁盘储存的数据将会被删除。
1.?进入?BIOS?设定:?计算机重新启动时,在?POST(开机自动测试)?时按下?<F2>,进入BIOS?设定页面。
2.?当进入?BIOS?设定画面时,?将会出现计算机系统信息。之后在页面中按下?<F7>?进入?[Advanced Mode] (进阶模式)。
3.?在?[Advanced Mode]?设定页面中,选择?[RAIDXpert2 Configuration Utility]?按下?<Enter>?进入。
4.?在?[RAIDXpert2 Configuration Utility]?页面中,选择?[Physical Disk Management]?然后按下?<Enter>。
5.?在?[Physical Disk Management]?页面中,选择?[Select Physical Disk Operations]?然后按下?<Enter>。
6.?在?[Select Physical Disk Operations]?页面中,选择?[Initialize Disk]?然后按下?<Enter>。
7.?在?[Initialize Disk]?页面中,选择?[Select Physical Disk to Initialize]?中所需的磁盘储存装置并切换为?[ON],?完成后选择?[OK]。
8.?请在页面中再次确认,之后选择?[Yes]?开始执行,完成后将返回?[Select Physical Disk to Initialize]?页面。
9.?请前往?[RAIDXpert2 Configuration Utility]?页面,选择?[Array Management]?然后按下?<Enter>。
10.?在?[Array Management]?页面中,选择?[Create Array]?然后按下?<Enter>。
11.?在?[Create Array]?页面中,选取?[Select RAID Level]?确认需要的?RAID Level,完成后选择?[Select Physical Disk]?然后按下?<Enter>。
12.?在?[Select Physical Disk]?页面中,选取?[Select Media Type],之后将选定的储存装置切换至?[On]?或全选为?[Check All],完成后选择?[Apply Changes]?回到?[Create Array]?页面。
13.?在?[Create Array]?页面中,设定数组的相关参数?[Array Size]、[Array Size Unit]、[Select Cache Tag Size]、[Read Cache Policy]?和?[Write Cache Policy]。
①[Array Size]:?输入所需的?RAID?数组容量,默认值为可允许的最大容量。
②[Array Size Unit]:?选择RAID?数组容量的显示单位。
③[Select Cache Tag Size]:?选择?RAID?数组区块大小,,可用区块数值从?64 KB?至?256 KB。
④[Read Cache Policy]:?选择RAID?数组是否采用读取数据时支持暂存Cache或不支持。
⑤[Write Cache Policy]:?选择RAID?数组是否采用写入数据时支持暂存Cache或不支持。
14.?完成所有设定后选择?[Create Array]?并按下?<Enter>?建立?RAID?数组,之后将返回?[Array Management]?页面。
15.?最后按下<F10>,选择[OK]储存您的变更并离开?BIOS?设定程序。
16.?当重新建立/删除?RAID?磁盘阵列后,即可开始重新安装操作系统。
磁盘阵列怎么设置
分类: 电脑/网络 >> 硬件
问题描述:
磁盘阵列是什么?
解析:
目前人们逐渐认识了磁盘阵列技术。磁盘阵列技术可以详细地划分为若干个级别0-5 RAID技术,并且又发展了所谓的 RAID Level 10, 30, 50的新的级别。RAID是廉价冗余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的简称。用RAID的好处简单的说就是:安全性高,速度快,数据容量超大。
某些级别的RAID技术可以把速度提高到单个硬盘驱动器的400%。磁盘阵列把多个硬盘驱动器连接在一起协同工作,大大提高了速度,同时把硬盘系统的可靠性提高到接近无错的境界。这些“容错”系统速度极快,同时可靠性极高。
由磁盘阵列角度来看
磁盘阵列的规格最重要就在速度,也就是CPU的种类。我们知道SCSI的演变是由SCSI 2 (Narrow, 8 bits, 10MB/s), SCSI 3 (Wide, 16bits, 20MB/s), Ultra Wide (16bits, 40MB/s), Ultra 2 (Ultra Ultra Wide, 80MB/s), Ultra 3 (Ultra Ultra Ultra Wide, 160MB/s),在由SCSI到Serial I/O,也就是所谓的 Fibre Channel (FC-AL, Fibre Channel - Arbitration Loop, 100 – 200MB/s), SSA (Serial Storage Architecture, 80 – 160 MB/s), 在过去使用 Ultra Wide SCSI, 40MB/s 的磁盘阵列时,对CPU的要求不须太快,因为SCSI本身也不是很快,但是当SCSI演变到Ultra 2, 80MB/s时,对CPU的要求就非常关键。一般的CPU, (如 586)就必须改为高速的RISC CPU, (如 Intel RISC CPU, i960RD 32bits, i960RN 64 bits),不但是RISC CPU, 甚至于还分 32bits, 64 bits RISC CPU 的差异。586 与 RISC CPU 的差异可想而知 ! 这是由磁盘阵列的观点出发来看的。
由服务器的角度来看
服务器的结构已由传统的 I/O 结构改为 I2O ( Intelligent I/O, 简称 I2O ) 的结构,其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服务器CPU的负担,才会将系统的 I/O 与服务器CPU负载分开。Intel 因此提出 I2O 的架构,I2O 也是由一颗 RISC CPU ( i960RD 或I960RN ) 来负责 I/O 的工作。试想想若服务器内都已是由 RISC i960 CPU 来负责 I/O,结果磁盘阵列上却仍是用 586 CPU,速度会快吗 ?
由操作系统的角度来看
SCO OpenServer 5.0 32 bits
MicroSoft Windows NT 32 bits
SCO Unixware 7.x 64 bits
MicroSoft Windows NT 2000 32 bit 64 bits
SUN Solaris 64 bits ……..其他操作系统
在操作系统都已由 32 bits 转到 64 bits,磁盘阵列上的CPU 必须是 Intel i960 RISC CPU才能满足速度的要求。586 CPU 是无法满足的 !
磁盘阵列的功能
磁盘阵列内的硬盘连接方式是用SCA-II整体后背板还是只是用SCSI线连的?在SCA-II整体后背板上是否有隔绝芯片以防硬盘在热插拔时所产生的高/低电压,使系统电压回流,造成系统的不稳定,产生数据丢失的情形。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因为在磁盘阵列内很多硬盘都是共用这同一SCSI总线!一个硬盘热插拔,可不能引响其它的硬盘!甚么是热插拔或带电插拔?硬盘有分热插拔硬盘,80针的硬盘是热插拔硬盘,68针的不是热插拔硬盘,有没有热插拔,在电路上的设计差异就在于有没有保护线路的设计,同样的硬盘拖架也是一样有分真的热插拔及假的热插拔的区别。
磁盘阵列内的硬盘是否有顺序的要求?也就是说硬盘可否不按次序地插回阵列中,数据仍能正常的存取?很多人认为不是很重要,不太会发生,但是可能会发生的,我们就要防止它发生。假如您用六个硬盘做阵列,在最出初始化时,此六个硬盘是有顺序放置在磁盘阵列内,分为第一、第二…到第六个硬盘,是有顺序的,如果您买的磁盘阵列是有顺序的要求,则您要注意了:有一天您将硬盘取出,做清洁时一定要以原来的摆放顺序插回磁盘阵列中,否则您的数据可能因硬盘顺序与原来的不苻,磁盘阵列上的控制器不认而数据丢失!因为您的硬盘的SCSI ID号乱掉所致。现在的磁盘阵列产品都已有这种不要求硬盘有顺序的功能,为了防止上述的事件发生,都是不要求硬盘有顺序的。
我们将讨论这些新技术,以及不同级别RAID的优缺点。我们并不想涉及那些关键性的技术细节问题,而是将磁盘阵列和RAID技术介绍给对它们尚不熟悉的人们。相信这将帮助你选用合适的RAID技术。
常见磁盘阵列类型
安装RAID
我们进行的演示的系统是基于Gigabyte GA-7VRXP KT333主板,板载Promise MBFastTrack 133 Lite控制器,另外使用了2块Maxtor(型号:MX6L040J2) 7200 RPM ATA/133硬盘,每块容量为40 GB。
.
.
设置跳线
安装RAID至少需要两块硬盘(视不同的磁盘阵列系统而定,最好是同样型号),IDE硬盘线(我们使用的ATA/133)和RAID控制器。我们使用了两块Maxtor (型号 MX6L040J2) 7200 RPM ATA/133硬盘,容量都是40GB。
Maxtor (型号 MX6L040J2)7200 RPM ATA/133
ATA/133硬盘线
首先需要做的是配置硬盘的跳线。根据RAID控制器手册,所连接的两块硬盘都需要设置为主硬盘。如果你的硬盘是新的,一般都是默认为Master状态的,当然为了保险起见建议你还是核实一下;如果你其中的一块曾经改动过相关的设置,请参照硬盘上的说明把掉线设置为Master。一般的在硬盘盘体的,铭牌上有硬盘跳线说明,如下图:
Maxtor硬盘铭牌上的跳线说明
因为不同硬盘厂商的跳线设置是不同的,所以一定不要凭主观臆断或者过去的经验想当然,否则可能会让这个过程中走不必要的弯路。在大多数情况下,跳线是被默认设置为“cable select”或者“master”的。
Cable Select设置
固定硬盘驱动器
硬盘的安装当然要根据你的机箱中的空间来决定了,不过建议你在安装两个硬盘的时候充分考虑到散热的问题,也就是让两个硬盘不要靠的太近,因为在磁盘阵列中的硬盘即使不使用的使用也不会降低转速,也就说当硬盘在这种方式下工作的时候,会持续的运转。我们这样安装的硬盘:
连接硬盘
同安装普通的硬盘一样,用IDE硬盘线把硬盘同主板上的RAID接口相连接,连接的时候注意硬盘线的连接方向。一般的是IDE线上的红色线条靠近硬盘电源接口:
上图中上面的两个绿色IDE接口是RAID接口
连接好线缆之后,你会发现更加不利于散热了
在BIOS中设置
主BIOS设置
首先需要在BIOS中开启RAID控制器,一般的主板在出厂的时候都是默认开启的。还有的板载RAID控制器给了用户把RAID控制器做为IDE扩展接口的选项。下面就是我们的设置:
.
.
.
在我们使用的主板中的BIOS中有“OnBoard PROMISE Chip”选项,这里我们选择RAID,而不是ATA/IDE选项
RAID控制器BIOS配置
一般的RAID控制器都有一个单独的BIOS控制界面,在系统启动的时候,会提示你按下ctrl+F可以进入RAID控制器BIOS设定界面--当然这里的快捷键,不同的厂商是不同的,一般都是在系统启动的过程提示给用户的。
第一次进入RAID BIOS,会看到如下图所示的画面:
主界面
选择“Auto Setup/optimize array for -> Performance”就会看到如下界面,这个界面设计的相当友好,其中的“A/V editing”让即使对于RIAD原理不是很了解的用户,也知道选择这个选项可以用于视频编辑,这个时候在Mode中显示的是Stripe,也就是RAID 0模式。
设置完毕之后,就可以返回主界面了,但是如果你还需要核实一下刚才的举动,可以选择主界面中的“view array”,然后又会看到现在的RAID配置情况:
为了保证驱动器都工作在最高传输率模式,我们需要进入“view drive assignments”界面,可以看到现在磁盘设置模式都被自动的设置为UDMA 6/ATA 133模式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请手动设置:
在操作系统中设置磁盘阵列
当然进入系统之后首先需要为RAID控制器安装驱动程序,这个一般在主板的驱动器光盘中附带。 Windows XP一般会自动的侦测到“新硬件”,然后条出安装向导,这样你可以指定驱动程序的安装目录或者选择到网上下载,一旦驱动程序安装完毕,查看设备管理器就会看到如下的显示:
.
.
.
上图显示Promise RAID控制器安装的非常正确
驱动程序安装完毕之后,你发现自己依然不能访问已经安装上的 RAID磁盘阵列,即使你的硬盘原来都已经分区和格式化过也不行,因为这样重新配置之后你需要通过磁盘管理器对他们重新格式化。所以如果你仅仅想要实验的一下的话,请一定确保你的硬盘上没有什么重要的资料,否则损失将会是无法挽回的。
点击“开始/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磁盘管理”就可以调出磁盘管理程序。这个时候Windows自己会告诉你需要对于RAID阵列进行初始化,初始化之后,你还需要对于硬盘进行格式化,格式化的时候根据你的需要选择文件系统是FAT32还是NTFS。
在磁盘管理器中初始化和格式化硬盘
现在你的RAID磁盘系统已经可以正常的使用了,我们建议你最好安装RAID控制器所附送的磁盘监视工具。我们的主板上板载的是Promise控制器,所以我们安装了主板驱动程序光盘中的“Promise FastCheck Monitoring Utility”,这款工具可以查看磁盘阵列的状态。
windows10系统中怎么设置RAID
磁盘阵列就是Raid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 独立冗余磁盘阵列)技术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87年提出,最初是为了组合小的廉价磁盘来代替大的昂贵磁盘,同时希望磁盘失效时不会使对数据的访问受损失而开发出一定水平的数据保护技术。RAID就是一种由多块廉价磁盘构成的冗余阵列,在操作系统下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型存储设备出现。RAID可以充分发挥出多块硬盘的优势,可以提升硬盘速度,增大容量,提供容错功能够确保数据安全性,易于管理的优点,在任何一块硬盘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都可以继续工作,不会受到损坏硬盘的影响。
二、RAID的几种工作模式
1、RAID0
即Data Stripping数据分条技术。RAID 0可以把多块硬盘连成一个容量更大的硬盘群,可以提高磁盘的性能和吞吐量。RAID 0没有冗余或错误修复能力,成本低,要求至少两个磁盘,一般只是在那些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才被使用。
(1)、RAID 0最简单方式
就是把x块同样的硬盘用硬件的形式通过智能磁盘控制器或用操作系统中的磁盘驱动程序以软件的方式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逻辑驱动器,容量是单独硬盘的x倍,在电脑数据写时被依次写入到各磁盘中,当一块磁盘的空间用尽时,数据就会被自动写入到下一块磁盘中,它的好处是可以增加磁盘的容量。速度与其中任何一块磁盘的速度相同,如果其中的任何一块磁盘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将会受到破坏,可靠性是单独使用一块硬盘的1/n。
(2)、RAID 0的另一方式
是用n块硬盘选择合理的带区大小创建带区集,最好是为每一块硬盘都配备一个专门的磁盘控制器,在电脑数据读写时同时向n块磁盘读写数据,速度提升n倍。提高系统的性能。
2、RAID 1
RAID 1称为磁盘镜像:把一个磁盘的数据镜像到另一个磁盘上,在不影响性能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可修复性上,具有很高的数据冗余能力,但磁盘利e78988e69d用率为50%,故成本最高,多用在保存关键性的重要数据的场合。RAID 1有以下特点:
(1)、RAID 1的每一个磁盘都具有一个对应的镜像盘,任何时候数据都同步镜像,系统可以从一组镜像盘中的任何一个磁盘读取数据。
(2)、磁盘所能使用的空间只有磁盘容量总和的一半,系统成本高。
(3)、只要系统中任何一对镜像盘中至少有一块磁盘可以使用,甚至可以在一半数量的硬盘出现问题时系统都可以正常运行。
(4)、出现硬盘故障的RAID系统不再可靠,应当及时的更换损坏的硬盘,否则剩余的镜像盘也出现问题,那么整个系统就会崩溃。
(5)、更换新盘后原有数据会需要很长时间同步镜像,外界对数据的访问不会受到影响,只是这时整个系统的性能有所下降。
(6)、RAID 1磁盘控制器的负载相当大,用多个磁盘控制器可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3、RAID0 1
把RAID0和RAID1技术结合起来,数据除分布在多个盘上外,每个盘都有其物理镜像盘,提供全冗余能力,允许一个以下磁盘故障,而不影响数据可用性,并具有快速读/写能力。RAID0 1要在磁盘镜像中建立带区集至少4个硬盘。
4、RAID2
电脑在写入数据时在一个磁盘上保存数据的各个位,同时把一个数据不同的位运算得到的海明校验码保存另一组磁盘上,由于海明码可以在数据发生错误的情况下将错误校正,以保证输出的正确。但海明码使用数据冗余技术,使得输出数据的速率取决于驱动器组中速度最慢的磁盘。RAID2控制器的设计简单。
5、RAID3:带奇偶校验码的并行传送
RAID 3使用一个专门的磁盘存放所有的校验数据,而在剩余的磁盘中创建带区集分散数据的读写操作。当一个完好的RAID 3系统中读取数据,只需要在数据存储盘中找到相应的数据块进行读取操作即可。但当向RAID 3写入数据时,必须计算与该数据块同处一个带区的所有数据块的校验值,并将新值重新写入到校验块中,这样无形虽增加系统开销。当一块磁盘失效时,该磁盘上的所有数据块必须使用校验信息重新建立,如果所要读取的数据块正好位于已经损坏的磁盘,则必须同时读取同一带区中的所有其它数据块,并根据校验值重建丢失的数据,这使系统减慢。当更换了损坏的磁盘后,系统必须一个数据块一个数据块的重建坏盘中的数据,整个系统的性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RAID 3最大不足是校验盘很容易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对于经常大量写入操作的应用会导致整个RAID系统性能的下降。RAID 3适合用于数据库和WEB服务器等。
6、 RAID4
RAID4即带奇偶校验码的独立磁盘结构,RAID4和RAID3很象,它对数据的访问是按数据块进行的,也就是按磁盘进行的,每次是一个盘,RAID4的特点和RAID3也挺象,不过在失败恢复时,它的难度可要比RAID3大得多了,控制器的设计难度也要大许多,而且访问数据的效率不怎么好。
7、 RAID5
RAID 5把校验块分散到所有的数据盘中。RAID 5使用了一种特殊的算法,可以计算出任何一个带区校验块的存放位置。这样就可以确保任何对校验块进行的读写操作都会在所有的RAID磁盘中进行均衡,从而消除了产生瓶颈的可能。RAID5的读出效率很高,写入效率一般,块式的集体访问效率不错。RAID 5提高了系统可靠性,但对数据传输的并行性解决不好,而且控制器的设计也相当困难。
8、RAID6
RAID6即带有两种分布存储的奇偶校验码的独立磁盘结构,它是对RAID5的扩展,主要是用于要求数据绝对不能出错的场合,使用了二种奇偶校验值,所以需要N 2个磁盘,同时对控制器的设计变得十分复杂,写入速度也不好,用于计算奇偶校验值和验证数据正确性所花费的时间比较多,造成了不必须的负载,很少人用。
9、 RAID7
RAID7即优化的高速数据传送磁盘结构,它所有的I/O传送均是同步进行的,可以分别控制,这样提高了系统的并行性和系统访问数据的速度;每个磁盘都带有高速缓冲存储器,实时操作系统可以使用任何实时操作芯片,达到不同实时系统的需要。允许使用SNMP协议进行管理和监视,可以对校验区指定独立的传送信道以提高效率。可以连接多台主机,当多用户访问系统时,访问时间几乎接近于0。但如果系统断电,在高速缓冲存储器内的数据就会全部丢失,因此需要和UPS一起工作,RAID7系统成本很高。
10、 RAID10
RAID10即高可靠性与高效磁盘结构它是一个带区结构加一个镜象结构,可以达到既高效又高速的目的。这种新结构的价格高,可扩充性不好。
11、 RAID53
RAID7即高效数据传送磁盘结构,是RAID3和带区结构的统一,因此它速度比较快,也有容错功能。但价格十分高,不易于实现。
个人使用磁盘RAID主要是用RAID0、 RAID1或RAID0+1工作模式。
RAID是独立冗余磁盘阵列,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对于需要可靠存储的用户们来说是很好的一个功能,那么windows10系统下怎么设置RAID呢,下面给大家带来具体的操作步骤。
您需要安装Windows10专业版,三个尺寸和速度相同的未格式化硬盘,以及本指南。
在Windows10专业版中配置RAID
1、将硬盘驱动器安装到您的计算机中,然后将其启动到Windows10专业版中。
2、在开始之前备份所有无法承受的操作系统硬盘损失。
3、将“存储空间”键入或粘贴到搜索窗口中。
4、选择创建新的池和存储空间。Windows将检查所有驱动器并在下一个窗口中选择它们。
5、通过选择下拉菜单选择Resiliency下的RAID类型。磁盘简单池,双向镜像和三向镜像与RAID1类似,Parity与RAID5类似。
6、如果需要,在“大小”下设置驱动器大小。它应该默认为正确的设置。
7、选择创建存储空间。
8、等待该过程完成,然后您应该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看到具有正确大小的单个磁盘。
9、在“搜索窗口”框中键入或粘贴“管理存储空间”以关注数组。
在Windows10专业版中配置RAID现在比以往更容易。只要记得在出现任何问题时设置错误报告,请记住它们。
RAID1是一个镜像,它基本上意味着数据被复制到两个磁盘中。RAID5是条带化的,这意味着数据分散在驱动器上,每个驱动器上都有奇偶校验位,以允许RAID从丢失的磁盘重建数据。
关于windows10系统中怎么设置RAID就给大家介绍到这边了,有需要的用户们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步骤来进行操作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