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代的电脑系统声音-老电脑声音大
1.电脑经常发出咔哒的声音
2.电脑软件的发展史?
3.汽车声音简史:燃油时代听引擎声浪 电动时代听啥的都有
电脑经常发出咔哒的声音
检查一下CPU和显卡散热,除尘,上油,或更换风扇。。一般来说是CPU负荷过大,或者工作不正常导致速度慢的。
点击开始至附件至系统工具至磁盘碎片整理程序。。整理一下各个盘。。
使用同360里有一个清理垃圾,把没有用的文件全部清理了。
换配置,装一个驱动精灵或驱动人生,查看电脑是否有硬件可升级。
升级杀毒软件,用全盘扫描。
关闭后台一些不必要的程序,禁止一些开机不必启动的项目(360这点很好)
还有提醒一下:虽然你可以把硬件卖得很好。。但是。。如果和电脑不匹配最终会导致电脑机。。严重可能导致瘫痪。。
还有一点。。如果你的电脑最好是正版的,如果年代久远(例如win2000)那就换一台电脑吧。。
总体上来说找你这种反应是电脑运行过慢是系统出了问题。。和硬件没有什么关联的。。
电脑软件的发展史?
电脑软件的发展史
第一代软件(1946-1953)
第一代软件是用机器语言编写的,机器语言是内置在计算机电路中的指令,由0和1组成。
第二代软件(1954-1964)
当硬件变得更强大时,就需要更强大的软件工具使计算机得到更有效地使用。汇编语言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但是程序员还是必须记住很多汇编指令。
第三代软件(1965-1970)
在这个时期,由于用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处理器的运算速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处理器在等待运算器准备下一个作业时,无所事事。因此需要编写一种程序,使所有计算机资源处于计算机的控制中,这种程序就是操作系统。
第四代软件(1971-1989)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结构化程序设计技术,Pascal语言和Modula-2语言都是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规则制定的,Basic这种为第三代计算机设计的语言也被升级为具有结构化的版本,此外,还出现了灵活且功能强大的C语言。
第五代软件(1990-至今)
第五代软件中有三个著名事件:在计算机软件业具有主导地位的Microsoft公司的崛起、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的出现以及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普及。
扩展资料
依据许可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将软件区分为几类:
1、专属软件:
此类授权通常不允许用户随意的复制、研究、修改或散布该软件。违反此类授权通常会有严重的法律责任。传统的商业软件公司会采用此类授权,例如微软的Windows和办公软件。专属软件的源码通常被公司视为私有财产而予以严密的保护。
2、自由软件:
此类授权正好与专属软件相反,赋予用户复制、研究、修改和散布该软件的权利,并提供源码供用户自由使用,仅给予些许的其它限制。以Linux、Firefox 和OpenOffice 可做为此类软件的代表。
3、共享软件:
通常可免费的取得并使用其试用版,但在功能或使用期间上受到限制。开发者会鼓励用户付费以取得功能完整的商业版本。根据共享软件作者的授权,用户可以从各种渠道免费得到它的拷贝,也可以自由传播它。
4、免费软件:
可免费取得和转载,但并不提供源码,也无法修改。
5、公共软件:
原作者已放弃权利,著作权过期,或作者已经不可考究的软件。使用上无任何限制。
汽车声音简史:燃油时代听引擎声浪 电动时代听啥的都有
汽势Auto-First|刘冀然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若要问起汽车最迷人的声音,大致也会得出千人千面的答案。
F1赛场上,不断升高的机械嘶吼犹如对发动机转速的实时直播,光是这动静配合尼龙轮胎抓地产生的特殊味道,就足以使现场观众热血喷张。
泥泞的山道拉力赛中,发卡弯处只有赛车漂移时轮胎与地面摩擦的声响,当观看者还在为那一道极限行车轨迹赞叹不绝,赛车却以突然高亢起来的声浪宣告向下一个弯道发起全力冲锋。
还有那在点火的瞬间便一鸣惊人的肌肉车,V8发动机的怒吼以“低音炮”般的声音谐波炸裂开来,虽然看不见,但曲轴飞速运转的景象、和着低沉共振而跃跃欲试的粗大排气管,仿佛只用听觉就已呈现在眼前。
人类对汽车引擎声音的着迷由来已久,所以厂商也曾在不遗余力地将汽车声音的魅力发掘至深并发扬光大。
V6、V8、W12,气缸数量的不断提升,让引擎轰鸣愈发魔性,而W16营造出的极致咆哮声线,犹如钢琴键盘上的复杂和弦,谁能抵御住那颇具侵略性的音调?而听惯了自然吸气的直给,为涡轮增压器配个泄气阀,也让不少改装车爱好者感觉别有一番风味。
当然,还不只是用了技术性手段,在声浪传播途径上,汽车厂商也是用足了心思。使用排气旁通阀控制真实声浪的音量,或在引擎舱安装麦克风,甚至直接制造模拟声浪并用车内音响播放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阀门派”的代表者是LaFerrari,在其排气管内有一个可变阀门,当车辆处于较低转速时,阀门在关闭状态,排气声浪处于酝酿中,一旦车辆转速攀升上去,阀门开启,声浪便随之高亢起来。
大众的高性能车型则是“放大派”,基于Soundaktor系统和发动机节气门附近安装的扬声器,发动机的声效被进一步增强,所以在高尔夫R、高尔夫GTI、速腾GLI车型上听到的声音,其实是被放大化加工后的成果。
比如“音效大师”宝马,M3、M5等车型上的Active?Sound?Design系统可通过行车电脑分析发动机实际转速,并将事先录制好发动机声浪播放出来。雷克萨斯甚至签约雅马哈以设计出更好的发动机声效,并将模仿发动机声音的发声器安装在RC?F、LFA等车型上。
再比如“共振派”的福特和保时捷。福特Sound?Symposer系统将一根特制的声浪导管与进气歧管相连,通过一种混合材料制作的拨片与发动机吸入的空气一起共振,从而增强听觉方面的震撼力,福克斯ST、嘉年华ST、Mustang等车型均配备这套共振系统,保时捷的技术与其类似。总之,“共振派”的方法听起来确实比用音响放模拟声浪更高级些。
然而,现在的F1已被限制在6缸,V8肌肉车也在电气化浪潮中奄奄一息,汽车声音简史即将跨入下一个时代。
由于电动汽车行驶过程异常安静,虽然降噪效果明显,却也为行人带来了安全隐患。为此,欧盟已率先出台规定,要求所有新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从2019年7月1日起必须装备车辆声响警报系统(AVAS),并且时速在20公里以下时就会自动启动。截至目前已有不少电动车型拥有警示声音。
当然,并非上世纪80年代火遍中国大地的女声念白“倒车!请注意!”如今电动汽车没了引擎声浪,却将警示音做得千变万化、五花八门。经过汽势Auto-First总结,大致可分为三派。
英国排气系统制造商Miltek?Sport算是“引擎派”的代表。经过Miltek?Sport改装的特斯拉Model?3,可通过APP挑选警示音种类,当踩下“电门”,V10或V12引擎的轰鸣声即可通过Model?3本身自带的外置扬声器放出。把电车开出燃油超跑的感觉,想必是一种十分奇妙的体验。
“音乐派”的阵营相对庞大。比如雪铁龙在双座电动概念车Ami?One上启用了男女声混合的有机音乐警示音,比如奔驰EQ品牌与美国摇滚乐队一起为电动车研发人工声音,再比如雷诺Zoe小型电动掀背车上的警示音由当代作曲家Andrea?Cera操刀创作,其灵感来自于《千钧一发》等科幻**的原声配乐。
虽然不一定能让行人第一时间反应出身边有一辆电动汽车,但“声效派”绝对能达到警示行人注意身旁的动静。身边一位蔚来车主向汽势Auto-First介绍,ES6车型的警示音介于空竹和鸽子群之间,在时速20公里以下自动启动,以提醒车边行人“我来也”。丰田乌拉圭制造Ayax的想法更疯狂:“既然推广电动汽车本身就是为了让地球更洁净,不如做得更彻底一点,创造一个拯救地球的声音解决方案”,于是一种能够刺激植物吸收营养、生长的声音被放在了丰田车型上。
谁说汽车声音的乐趣享受终将消逝?不过是美感不同罢了——燃油时代听的是引擎轰鸣的澎湃,而电动时代听的或是艺术创作的别出心裁。
来自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