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自古以来书法可分为哪几种体系?

2.什么字体在商业广告中运用最广泛

我国自古以来书法可分为哪几种体系?

重装电脑系统大约多少钱-耀县重装个电脑系统多少钱

先秦书法

先秦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我国的书法艺术,就是在这一历史阶段孕育形成的。

书法源于汉字;汉字是中国书法的造型甚而;两者关系甚为密切。要了解书法的产生,必须从汉字的起源谈起。

汉字的起源,自古以来说法不一。据《周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而汉代 安国在《尚书序》中说:"古者, 伏羲氏之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致,由是文籍生焉。”结绳是实物,只能作为个人帮助记忆的工具;八卦是少数单纯的符号,后来变作宗教迷信的应用工具;两者都不能称作文字。还有一种流传甚广的“仓颉造字说”。据汉许慎《说文解字.叙》所载:“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 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民也, 初造书契。”对此,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作了科学的分析。他认为:“但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想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集,便可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由来,恐怕也逃不出这个例子的。”这说明汉字是出于社会需要,源于社会生活,脱胎于图画符号,并由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的。由此看来,仓颉造字之说,也是不可靠的;如果历史上确有仓颉其人的话,他也只能是集、整理文字的“史官”之一。

至于造字的方法,我国古代有所谓“六书”的理论,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借。这是古代研究汉字的构造而总结出来的造字法。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作了解释:“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 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民,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 ,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借。借者,本无共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直接造字的方法,而转注、借并没有造出新字,因此,有人认为后两者是用字的方法。从汉字的构造上来看,汉字是属于表意性质的文字。

汉字究竟始于何时?据考古新成果证明,大约在离今六千年前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器具上,已经出现了文字的渊源。这些陶器上的各种不同符号,可以是认为是我国文字的萌芽。

汉字以萌芽阶段到成熟阶段,有一个漫长孕育过程。现在所能见到的成系统的早期文字,只有 商时代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因其契刻在龟甲兽骨上而得名。它于十九世纪末在河南阳附近出土,因为那里是 都的废墟,所以又名“ 墟文字'; 又因为甲骨文主要是卜卦的记录,故甲文还有“卜辞 之称。 近年又在陕西等地发现了西周早期的甲骨文,它是 商至周初通行的文字。由于文字从图画符号演进而来,甲 骨文还带有很强 图画性。其点画和部位尚未定型,异体字繁多; 字形无一定格局,或繁或简,或大或小,因字而异;结构疏朗质朴,活泼生动;行款错落 自然,浑然成章。甲骨文的刻写,虽然只是为了记事的目的,但在实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书法用笔、结字、章法等基本,并且自成体系,别珍一格。即使在今天,它还能为我们学习书法提供有益的借鉴。

西周是我国古代文明发展和兴盛时期,随着冶铁工业的发展和周对礼制的进一步提倡而盛行金行。

金文是刻铸在各种青铜器上的铭文,古代称铜为金,故称“金文”;又因为青铜器主要有名钟、 两大类,所以金文又称“钟 文”。金文与甲骨文一脉相承,其形体国时因地而异。商 代金文与甲骨文相似,如《戊嗣子 》等。西周金文,由于当时青铜器铸制技术的进步,加上书写者刻意求工,字形渐趋稳定、工整;点画转粗壮;结体凝重浑穆;行款疏密 有致,严整规矩,如《毛公 》,《散氏盘》等。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金文、楚金文,秦金文,又有各有不同的风格。金文是研究我国文字和习以为常支发展的重要资料,我们可以由此窥见甲骨文逐渐向小篆演变的痕迹。

春秋战国时,书风日趋诡变,文字异形,风格不一。其风的书作最为后人称道的是《石鼓文》。据考,石鼓文是战国时代秦国的石刻字,为我国现存的“石刻之祖”,一般认为它就是籀文,属大篆的范畴。古鼓共有十个,每个石鼓上面刻有一首四言诗,记述秦国国君游猎的情况,帮又称为“猎碣”。石鼓文笔法圆劲挺拔,结构方正谨严,排列整齐,气韵谆厚,既保存了金文中繁复的痕迹,又带有很大的装饰性,在书法上已初备了小篆的基本特征。石鼓文自从唐初在陕西翔县被发现后,为历代的书法家所推崇和借鉴,影响深远,充分显示了它强盛的艺术活力。郭沫若说:“有意识地把文字作为艺术品,或者使文字本身艺术化和装饰化,是春为时代的末期开始的。这是文字向书法的发展,达到了有意识的阶段。”(《古代文字之辨证的发展》)

综上所述,先秦为中国文字、书代的创始期。这一历史时期,汉字从仰韶文化期的陶器符号,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等阶段,演变发展到战国石鼓文已经成熟,书法艺术也在它的实用中逐步形成。

秦汉书法

战国时期 ,诸候割据,各自为政,造成了“ 七国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实行“书同文”政策,进行文字改革。首先把大篆简化为小篆,作为全国通行的标准字体,后来又整理出更为简便的新字体隶书。

据《说文解字.叙》记载:“七国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初兼天下, 丞相李斯乃秦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令赵高作《爱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这里所说的小篆,是相对于大篆而言。从广义上说,凡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统称为大篆;大篆和小篆又统称为篆书。小篆是大篆的简体,两者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但小篆比大篆要简化、工整、规范 ,其点画粗细均匀,结构均衡对称, 章法整齐划一。秦代把这种书体广泛应用于刻石颂德。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当时大的刻石就有泰山、峄山、琅 台、之罘、碣石、会稽等处,这些刻石可作为秦篆的代表。相传这些刻石大都是李斯写的。李斯 ,字通古, 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人,他不仅是秦代著名的书法家,也是中国书法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创新者,对汉字书法的发展起丁先驱作用。

秦代统一文字后,当时仍并仍存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八体。不过八体之中,通行的是小篆和隶书。

隶书者,篆之捷也。”为了适应快速书写,隶书将篆书的曲线条变为直线条;圆转笔画变为方折;纵势字形变为横势。有些诏版、诏权、诏量上的文字写得比较草率,逞带有隶书笔意,原有人称这种字体为秦隶或古隶。1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现了一千多支秦简,这些未臻成熟的隶书,可以说要秦隶的典型。隶书必然取代篆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用书写的要求。因为“秦既用篆,秦事繁多,篆书难成。”(卫恒《四体书势》)隶书的产生是我国文字和书法史上的一次要变革,汉字书法史上把这次变革称为“隶变”。从此,隶书成了古今字的分水岭,为汉字书法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宽广的道路。

由此可见,秦代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阶段。它既统一了六国文字 ,又创制了为后代流行的小篆和隶书为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样式。

汉代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经济比较繁荣,文化也比较发达,以书取士为国家制度之一。这一时期,隶书大盛,其他书体也在这一基础上应而生。

汉初承用秦隶后来经过人们在实用中加工、美化,逐步将秦隶遗留的篆意脱尽,点画波磔明显,结体更趋方整,度为汉代的代表字体。人们称这种隶书为汉隶。

东汉石刻盛行,“碑碣云起”,目前我们所见到的汉碑,几乎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如瘦劲宽博的《礼器碑》,飘逸秀丽的《 瑛碑》,厚重古朴的《张迁碑》,纵肆奔轶的《石门颂》等等。此外还有大量的汉简和帛书,如在敦煌出土的《流沙坠简》, 在内蒙古出土的《居延竹简》及在甘肃出土的《武威汉简》 面目不同,格调各异。诸多汉碑汉简,洋洋大观, 形成了中国书法史上空前繁荣的局面。

书体在应用过程中不断演进,据许慎的《说文解字.叙》说:“汉兴有草书。”人们在实用书写中,为了“赴速急就”,把录书写得草率简捷一点,自然就成了章节。标志着章草正式形成的作品是传为西汉史游写的《急就章》,据说章草也是因此而得名。我们从作品中可以看出,章草保存有明显的隶意,点画带有波磔,字形扁平,字字独立。唐张怀瑾《书断》说:“章草即隶书之捷 , 草亦章草之捷也。”如果快速书写章草,自然又会去掉波磔所以人们又称不带波磔的草书为今草。

至于章草与今草的区别,张怀瑾在《书断》中说得很清楚:“章草之书,字字区别。张芝变为今草,加其流速,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终,而为下字之始,奇形离合,数意兼包。”这里提到的张芝,是后汉时敦煌酒泉人,相传他学书非常勤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由于他既熟悉章草,又精于今草,故史称“草圣”。传说今草是他创制的,现存相传为他的作品,可为其今草代表作。

隶书在经过章草发展为今草的同时,沿着另一条线索发展为楷书。我们从东汉熹平陶瓶题字可以看出,其中大多数字褪去隶书的挑脚,已是一种雅拙的楷书。楷书把隶书点画的“波磔”改为平直,把形体的扁平变为方正。这样画清楚,结体端正,既便于书写,又易于辨认。所以楷书一经形成。字体便长期保持稳定,一直沿用至今。十几世纪以来的书法艺术史,都离不开因楷书产生、成熟和普遍使用而带来的影响。

任何时代对书法发展的要求,都是易认、易写、便捷。行书也是在这样的要求下产生的。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繁难者人所共畏也,简易者人所共喜也,行书当因记载文字传递信息需要简易而生。”行书简化楷书点画,又兼带草书联绵笔势,没有楷书么工整,又不象草书那么潦草;既比楷书易写又比草书易认,最切合实用,因此它和楷书一样通行至今。

唐张怀 《书断》说:“行书者,后汉刘德升所造也。”这里说行书是他一人创造的,正同世传程 造隶书,张芝造草书,王次仲造楷书一样,显然不可置信。他们无非是伴随着不同字体的产生而相应出现的最早的书法家而已。

书法随着汉字形体的演变而发展,当一种书体被社会广泛用之后,它的艺术也随着之臻于完美。书法到了汉未,基本上各体具备,并已出对书体的系统论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便是一部从文学角度来探讨书体的专著。草、楷、行书体的出现,为文字书写进一步发展为艺术奠定了造型基础,也为笔墨功能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崭新的天地。

魏晋南北朝书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篆、隶、草、楷、行各种书体,经过前代繁衍都已成熟,并各自形成体系。五体并行,相互影响,各具风格。在这基础上,孕育了种繇、王羲之这样伟大的书法家,产生了一批不朽的杰作,形成中国书法史上的黄金时代。

三国书法,以魏为主,魏的石刻有《受禅碑》、《范式碑》、 《五基残碑》、《十三字残碑》、《三体经》等。这些隶书石刻为两晋、南北朝隶、楷的渊源所在。吴《天发神谶碑》,以方笔写篆,最负盛名,相传是写的。蜀国的石刻少见。

魏的大书法家钟繇,字元常,河南长葛东人,曾官至碎太傅, 亦称“钟太傅”。他善各种体书,尤以楷书见长,被后代奉为“楷书之祖”,与王羲之并称为 钟王”。其楷书笔法遒媚,结构朴茂,开创了由隶入楷的新貌。其真迹不见流传,历代法帖中传有《宣示表》、《力命表》、《荐季直表》等,是其代表作。钟繇的书法成就与他的刻苦学习是分不开的,他自述:“吾精思三十余载,行坐未尝忘此,常读他书未能终尽,惟学其字,每见万类,悉书象之。若止息一处,则画其他,周广数步;若在寝息,则画其被,皆为之穿。”(唐蔡希综《书法论》)这一经验之谈,道出了他学书的秘诀。

晋代受传统和师承的影响很深,书风极盛。 书写工具在这时也有了普遍的改进和提高,为这一时期众多的书法家发挥艺术才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加上书体具备,书家能各擅其长、各极其妙,促使晋代书坛形成光前裕后、繁花如锦的局面。但由于晋代禁止立碑,刻石不多,书法作品主要写在缣素纸张上。而缣纸又难于长久保存,所以晋代的墨迹少有流传,只有陆机《平复帖》留至今日,为传世第一件名家墨迹,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时较著名的石刻有雄奇茂密的《广武将军碑》;浑厚古朴的《 宝子碑》。;还有新疆出土的晋写本《三国志残卷》,也饶有风趣。晋代很重视书法理论研究,重要论著有卫恒《四体书势》等。

晋代书法家代表当首推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山东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故人称“王右军”。 他小时候就跟卫夫人学习书法,后来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并从汉魏以来群众书法中吸取营养,博众长,备精诸体,尤其是真、行、草。其楷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劲健,纯出自然;草书浓纤折衷,推陈出新。对王羲之的书法,历来评价很高。梁武帝说他的书法“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唐太宗撰《王羲之赞论》称他“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美尽善”;后世尊他为“书圣”,并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他的小楷代表作有《乐毅论》、《东方画赞》,草书有《十七帖》,行书有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以及《频有哀祸帖》、《孔侍中帖》等。

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富有革新精神的晋代书法家, 创造了一代丰神逸韵的新书风。所谓“唐诗晋字汉文章”,反映了晋代书法以“韵胜”的时代特色,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南朝书法受“二王”书风影响很深,以流美为能,婉丽清媚、富有逸气, 如宋羊欣,书法得王献之亲传,然不出“二王”窠臼。南朝因袭晋制,不准立碑,碑刻较少,但亦有流传,如宋《 龙颜碑》,雄强茂美,略存隶意,后世把它与晋的《 宝子碑》合称“二 ;梁《瘗鹤铭》,用笔劲健,宽博舒展;还有齐《吴郡造维卫尊佛记》、陈《赵和造像记》等。

北朝沿袭自东汉以来的树碑之风,碑刻极为丰富,各种石刻有数千种之多, 真是“隶、楷错变,无体不有”,体态风格,丰富多。北朝碑刻,人们笼统地称为“魏碑”。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曾称赞魏碑有十大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

如峻拔险劲的《张猛龙碑》,婉润疏朗的《张玄墓志》, 气魄宏大的《泰山金刚经》,等等。北碑是中国书法的一座宝库,碑板传世甚多。康有为说:“凡魏碑,随取一家,皆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后世学习书法的人,都深知这一点,大都从北碑中探求隋唐以前楷书的结构和笔法。

尤其可贵的是,南北朝的碑刻书法杰作,大都出自民间无名氏之手。 这说明当时的书法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他们继承前代书法的优良传统,创造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为形成唐代书法的鼎盛局面创造了条件。

隋唐五代书法

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到了隋唐时期,发展到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 隋代书法熔南北书法于一炉,开唐代楷书的新局。 这一时期是我国中世纪书法史上一大关键。此时期的书法作品,如峻严方饬一路的《董美人墓志》,上承北魏,上开欧阳询父子;《龙藏寺碑》运笔秀朗细挺,另一种竟界,褚遂良、薛稷多受此影响。此外也有参杂多体,综合变化,别开新面者,如《曹植礼碑》。著名书法家有智永等人。

智永,名法极,山阴(今浙江绍兴)永欣寺僧人,人称“永禅师”。 他是王羲之七世孙,其书法继承王羲之的传统,运笔凝炼,闲雅秀丽,“骨气深隐,体兼众妙”。相传他居浙江绍兴永欣寺学书三十年,勤学苦练,“退笔成冢”,手书《真草千字文》八百本,分赠浙东诸寺,流传甚广。

唐朝国家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书法发展到了鼎盛阶段。

马宗霍《书林藻鉴》中说:“唐代书家之盛,不减于晋。固由接武六朝, 家传世习,自易为工。而考之于史,唐之国学凡六,其五曰书。置书学博士,学书日纸一幅,是以书为教也。又唐铨选择人之法有四,其三曰书。楷法遒美者为中程,是以书取士也。以书为教仿于周,以书取士仿于汉,置书博士仿于晋。至专立书学,实自唐始。宜乎终唐之世,书家辈出矣。”再说隋唐时代,造纸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驰名中外的宣纸,在唐朝已广泛使用,这也是唐代书法之所以兴盛的原因之一。

唐代书家辈出,欧、虞、褚、薛,号称初唐四家; 盛唐颜真卿富于创新精神,巍然卓立于书坛;其后柳公权以谨严的书风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 故又称“欧阳率更”。他的书法深受王羲之影响,并融入了北朝书法的遗意,笔法以方为主,结构平中见奇,字形偏长,风骨峻峭,法度森严,为一时之绝,世称“欧体”。其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行书有《卜商》、《张翰》、《梦奠》等;书法论著有《三十六法》、《八诀》、《用笔论》等。

虞世南,字伯施,赵州余姚(今浙江余姚县)人。他小时从智永学书, 妙得其法。其书点画圆润,内涵筋骨,遒美不凡,被后世奉为楷模。作品有《孔子庙堂碑》、《河南公立墓志铭》等。

褚遂良,字登善,钱塘(今杭州)人。曾封河南郡公,人称“褚河南”。 他的书法初学虞世南,晚年取法二王,将欧、虞书法融为一体,在楷书参以隶法,方圆兼备,波势自然,形成圆润瘦劲,温雅大方的风格,对后代书法颇有影响。其楷书代表作有《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薛稷,字嗣通,山西万荣西人,官至太子少保,人称“薛少保”。 其书学者褚遂良,得褚甚多,故有“买褚得薛,不失其节”之说。但又以用笔纤瘦,结构疏通的特点,别具一格。作品有《信行禅师碑》等。

初唐的书法,虽然成就很大,但终没能脱出晋人的藩篱。 范人澜同志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初唐的欧、虞、褚、薛,只是二王书体的继承人,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

颜真卿,字清臣,陕西西安人,曾作平原太守,并封鲁郡公, 人称“颜平原”,又称“颜鲁公”。书法师事褚遂良、张旭而上溯钟王,集众家之长,出绳墨之外;颜以篆隶之笔来写真、行、草,创自家风格,形成一种宽宏雄厚的“颜体”。他人品朴实、正直、倔强、忠烈。字也正如其人,点画厚重,结体雄伟,气势开张,千百年来盛行而不衰。后人往往把颜字同社诗、韩文相提并论,并有“学书先行学颜”之说。他传世的作品很多,如楷书《多宝塔》、《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行书《祭 稿》最具特色,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是盛唐时书坛的代表, 同时也是我国书法史上继王羲之后又一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出现,使楷书发展到新的高度。“学书宜先工楷”,从此,楷书逐渐成为通往书法艺术的不二法门。唐楷则以其笔法规范,结构端庄,而替代了其他书法作品,成为理想的书法范本。稍后,与“颜体”并称的还有“柳体”,说明这一时期的楷书之所以能取得总结性的成就,是楷书本身经过几个世纪的孕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完全是某个天才人物笔下出现的偶然现象。

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 书法以楷书见长,能溶合古今诸家笔法,自出新意,创瘦硬挺拔风格的“柳体”。“书贵瘦硬方通神”,柳体字点画瘦劲,方圆并妙,结构严紧,以骨取胜,从此后人一直把“颜筋柳骨”奉为书法美的典范。他的书碑很多,以《玄秘塔》、《金刚经》、《神策军碑》为最著名。他性格耿直,其笔谏:“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被后世传为佳话。

中国书法自王羲之以后到颜真卿、柳公权又开新局面, 这一局面一直影响到今天。

唐代不只是楷书著名,行书、草书也不乏名家,除欧、颜、柳之外,李邕、 张旭、怀素等人均各有千秋,也是一代风流。

李邕,字秦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曾为北海太守, 人称“李北海”。“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尤著。初学右 军书法,既得其妙,复乃摆脱旧习,笔力一新,”(《宣和书谱》)其书结字宽博,字势似欹反正,左低右高,呈侧势之美,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他写的碑很多,其中以《李思训碑》、《麓山寺碑》为代表。后世米芾、董其昌等人均深受他的影响。

张旭,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曾官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 号称“张颠”。他精草擅楷,其狂草书豪纵奔放,可以看出是从张芝的草书中发展而来的,如《肚痛帖》《古诗四帖》。其楷书《郎官石柱记》却又端庄谨严,中规入矩。可见他的草书成就出于严格规范的楷书功底。正如《宣和书谱》说的“其草字虽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无一点画不该规矩者, 或谓张颠不颠是也。”

怀素,字藏真,长沙人。他自幼酷爱书法,因无钱买纸, 便在住宅周围广种芭蕉,以蕉叶代纸。其草书《自叙帖》、《苦笋帖》用笔苍劲瘦挺而又圆润自然,字字相应,顾盼有致,特别是《自叙帖》写得游转飞劲,一笔直下,浑然一体,为后世书法创作留下了珍贵的范例。

除上述一些大书法家外,若孙过庭、李世民、陆柬之、李阳冰、李白、 钟绍京等书法家均称著一时,另外还有 许多不知名的民间书法家,难以 尽数。 随着书法创作的繁荣,唐代书法理论也有所发展, 较著名的书学论著如张怀 《书断》、孙过庭《书谱》、张彦远《法书要录》、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欧阳询《八诀》、《三十六法》、《用笔论》等。这些都是他们长期的创作经验的总结,对我们今天还有指导作用。 唐代书法不仅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国外, 尤其是对日本书法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当时日本很多遣唐使,无不学习中国的书法;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时,也带去二王真迹,使中国的晋唐书风遍及东瀛。

五代承晚唐遗风,但因长期战乱的影响, 比起以往的各个时期来说是处于衰落状态。这一阶段堪称“书中豪杰”的杨凝式,独占书坛。

杨凝式,字景度,陕西人,他生逢乱世,不愿做官,佯狂自晦, 人称“杨风子”。其书法楷行俱佳,个性突出。书迹《韭花帖》,章法疏朗,别有情趣。《神仙起居帖》、《夏热帖》布局大小参差,错落有致,别具一格。前人评其用笔有破方为圆,削繁为简之妙,北宋书法家多受他的影响。在由唐及宋这一过渡时期,杨凝式起了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隋唐五代是我国书法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尤其是唐代书法,法一面继承前代传统,一面又有所突破、创新和发展,形成辉煌灿烂的壮观局面。这固然是书法本身不断发展的结果,但更根本的还决定于书法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历史条件。

宋元书法

宋初书坛寂寞,直到宋太宗即位以后,书法才得到重视。淳化三年,王著受命将帝王秘阁所收藏的历代名家墨迹刻成丛帖十卷,这就是有名的《淳化阁帖》。这部大型法帖,虽然为后人学书提供了方便,但由于编刻者的鉴别能力差,其中有不少是赝品,加上后来的反复翻刻,有失真迹本意。又由于这部法帖其中多半是二王的,使得帖学盛行,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对宋代书法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更由此在当时还掀起趋过附贵的歪风,据马宗霍《书林藻鉴》说:“高宗初学黄庭坚字,天下翕然学黄字;后作米芾字,天下翕然米字;最后作孙过庭字,而孙字又盛。”致使宋代书法一度不振。

宋代印刷技术发达,不需要像唐人那样大量用正楷抄写,因而楷书不及唐楷法度森严,然宋人“尚意”,“精神外拓”,却取得了行书的大丰收。深受颜真卿影响的苏、黄、米、蔡四大家,相继崛起于北宁书坛。可以说只有到了苏、黄、米、蔡,才算正式形成宋代书法的新局面。

苏轼,字了瞻,号东坡居士,四川峨眉人。他多才多艺,能文、工画、善书,艺术修养全面,具有独创精神。他的书法,可以用黄庭坚的话来说明:“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李季海。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似柳诚悬。中岁喜学颜鲁公,杨风子书,其合处不减李北海。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山谷题跋》)其作品有《天际乌云帖》、《黄州寒食诗》、《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等。他的书法、书论及其革新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其墨迹《松风阁诗》、《诸上座帖》等用笔瘦劲,沉着痛快;结体中宫紧缩、四面展开;显得舒展大度,气宇轩昂,很有个性。他善于从生活与自然现象中获取启示或灵感,而不把学习的范围局限于古典作品中。据他自己说:“元 年间书,笔意痴钝,用笔多不见到。晚入峡见长年荡浆,乃悟笔法。”其著《山谷题跋》,颇多创见。

米芾,字元章,湖北襄阳人,曾官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其书法作品有《苕溪帖》、《蜀素帖》、《虹县帖》、《多景楼诗》及《向太后 词》等。米字行笔中侧并用,体势倾而不倒,反得风流倜傥之妙。米芾精于赏鉴,有关书学著作甚不丰,如《书史》、《海 名言》等,很有影响。

蔡襄,字君漠,兴化游仙(今福建省)人。他的书法学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写得浑厚端庄、丰润遒丽,行、楷作品有《林禽帖》等。

宋代书

什么字体在商业广告中运用最广泛

商业广告中运用最广泛的字体是:英文 运用最广泛的字体Arial ,中文最常见字体黑体,不少设计师喜欢用这两个字体并做一些形状或者比例上的调整应用在广告中。

目前广告字体设计常用的字体主要有宋体、仿宋体、华文中宋、黑体、综艺体、华文细黑、楷体、华文行楷、方正舒体、华文新魏、隶书、幼圆等。

(一)方正舒体

舒体的创设者是著名书法家、前中国书法协会舒同。舒同的书法师承颜柳,又独树一帜,被推崇为“舒体”。电脑上的舒体并不是舒同先生写的,其作者名孙志浩,是山东省著名书法家,习写舒体字几十年。电脑舒体是国内第一款直接从书法移植到电脑字库的字体,完整地体现了舒体的风貌,用藏锋之功,运圆浑之笔,藏巧于拙,宽博端庄,一推出就引起广大用户和书法界的欢迎,现已成社会生活中常用的字体。

(二)综艺体

在黑体字原有的架构上加粗笔画,使字体显得更稳重端庄,设计上把原有字体各部分稍作变形,让字体结构布满正方形空间,字体四周的张力大大超过黑体。细部着重在字体笔画的右下转角处突出优美的圆弧形转折修饰。在各种印刷字体中,综艺体的视觉冲击力最强。既保存黑体的阳刚之气,又不致太过刻板沉闷。其静中有动,刚中有柔,是具有丰富表现力和现代感的字体。只用作标题。

(三)宋体

宋体字是我国印刷中使用最早的字体,其字体风格工整、典雅、严肃、大方。其特点是:横细,竖粗,横平,竖直,棱角分明,结构紧密,锋芒略显,有“点如瓜子撇如刀,横轻竖重捺如扫”之说。宋体字是应用最广的字体,一般睛况下,电脑上的宋体是依照印刷体的组织、结构经过加工处理的新形文字,我们多用它来设计大段正文说明文字。华文中宋与传统老宋类似,字形略老辣,笔画饱满一些,用“加粗”且选大字号可用作标题,向人们传达出一种“传统”、“悠久历史”、 “经典”等意境。新报宋字体完全是针对现有电脑字库要求订做的,输出小字更加清晰隽永,整体版面更加均匀,输出大字也光滑圆润、无懈可击。新报宋字体的字形很方整,笔法严谨,秀丽端庄,在结构上大胆地参考日本印刷字体的设计风格,既体现出汉字个性,又注重整体结构的统一,用新的表现形式来诠释了印刷汉字的美。

(四)仿宋体

仿宋体使用楷书笔法,笔画挺拔,字形美观,字身略长,粗细均匀,横斜竖直,起笔收笔都有笔顿。仿宋体让人感觉挺拔秀丽,庄重大方。仿宋体只适合处理大段正文文字,它太清秀,不适合作标题用。仿宋体是根据宋代版本字体选挥加工镌刻而成的,与宋体比较,横竖笔的粗细较接近均匀,横笔向右上方倾斜,近似手写,动感较强,笔画细致活泼,有清新秀丽的效果,规矩中又富有仪态之美,故而常被比拟为眉目清秀的书生。在文字编排设计上,它常被用作优美的短文、诗歌的基本字体,也常被用作小标题或副题,标识作者名字等。这种字体字面上不够坚实,较为纤弱,动感较强,看多了较费目力。因此,不宜做长文的基本字体。以仿宋体作基本字排长文,观其效果不仅行气不佳,版面整体感不强,而且整个版面显得不够稳重,有轻浮之感。

(五)楷体

电脑上的楷体是根据传统楷书加以规范设计转化而来的,是现代比较流行的字体。楷书又称真书和正书,其从产生到成熟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楷体字体变化不大,为了表现不同的艺术情趣,其字形可长可短,可宽可窄;笔画可方可圆,可肥可瘦。楷体笔画清秀,字形端庄清晰,运笔有明显顿挫起止,富有鲜明的毛笔书写的特点和独特风格,是模仿手写书体而编制的中文印刷字体。

(六)幼圆体

幼圆体字形呈方形,笔画粗细匀称,横平竖直,骨架坚硬,笔画起笔和收笔装饰昧较浓,所有笔画的转折皆成弧状,笔画较黑体纤细。其排版效果整体性和行列感较强,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印刷美术字体。幼圆体带几分童趣,常用于针对儿童的或性较强的印刷设计。但幼圆体字形不够紧凑,内容较严肃的设计不宜多用。需要体现悠久历史含义的设计,尤其要避免使用幼圆体宇形。

(七)黑体

这种字体因字身的形态和笔画都是方方正正,粗细一样,方黑—块,所以称“黑体”字。黑体字的笔画变化很少,风格特征主要表现为:笔画等粗,横平竖直,方头方尾。横笔和竖笔成垂直结构,十分稳重,整个字体外观多为900折角,庄严肃穆,视觉刺激特别强烈,是阳刚之气十足、男性化的字体,常被比为“像勇士,屹立如山”。黑体字很醒目,视觉冲击力强,易引起注意,现代感又强,易与现代平面设计图像融为一体,因此常被用做印刷品上的大标题、长文中的重要字句等。使用黑体字应特别小心,不要到处滥用,切不可用它作大段正文文字,只能用它作标题。作大段正文时,会黑压压一片,使整个版面显得过分凝重沉闷,有压抑感,同时也看不清楚,影响阅读效果。黑体字作标题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黑体字朴索大方、浑厚有力、庄重醒目,同时又利于变化,因而多用它作美术字的变体。使用黑体字还应注意错觉的影响,这种字体在视觉上特别显大。

(八)华文新魏

电脑上的华文新魏字体是根据我国北朝流行的书体“魏碑”设计的。魏碑书体方峻、遒劲、朴拙,风格多样,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多以此书体刻石,故叫魏碑。西安碑林和陕西关中耀县药王山中保存的大量石刻作品,是魏书中的精品。电脑上的华文新魏字体既有魏书的古朴,又有现代办公所需要的简洁明了,书写端正平稳,是很有风格的标题用字。

(九)隶书

电脑上的隶书字体很好地体现了隶书的特点,又具有现代感,艺术装饰效果明显。字形方而扁,给人感觉端正古雅、庄重大方、舒展而美观。使用隶书字体,域面显得古朴高雅,整个版面呈现中国民族特色。应用到传统商品包装上,可以提高包装的格调,让人感觉名贵或古色古香。

(十)华文行楷

“真书如立,行书如走”,这句话道出了行书的特点。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过渡形体,其出现当于楷书之后,写起来有如人走路一样,连续不停,行书的笔画可以连接运行,写起来比楷书迅速而敏捷,故而得名。行书又分“行楷”与“行草”,形态接近楷书的行书叫“行楷”;形态接近草书的行书则叫“行草”。华文行楷是电脑中最富于动感的字体,体型苗条、清秀,风格典雅,在运笔时笔画之间有纤细的游丝牵连,显得血脉流畅,意气流动,舒展大方,启承分明,照应严谨,活泼欢畅,气脉相通,可以打破过于严肃呆板的版面布局,多用作标题。

平面广告字体的编排的技巧

1、要有一个明确的编排基调,就是确定字体的整体的风格倾向,而不能各种文字自成一种风格,各行其事,因此要要找出不同字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字体风格、大小、方向、明度),将其进行各谐的组合,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保留各自的个性,又取得整体的协调感。

2、要适应人们的阅读习惯,水平方向上,人们的视线一般是从左到右流动,垂直方向上,人们的视线一般是从上到下流动,大于45度斜度时,视线是从上往下流动,小于45度斜度时,视线是从下向上流动。

3、要考虑字体的外形特征,扁体字有左右流动感,长体字有上下流动感,斜体有向前或向斜流动的感觉。

4、要发挥空白的作用。